臺日共談食刻:疫情後首場實體學校營養午餐與食農教育交流分享會

文|陳芬瑜、王章逸;圖|楊欣頻

由大享食育協會主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的「臺日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分享會」於2023年4月24 日假台北文創大樓舉辦。本次分享會特別邀請日本文部科學省學校給食調查官齊藤るみ,及第十六回日本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冠軍營養師保立貴博前來,重啟受COVID-19疫情而中斷兩年的臺日學校午餐實體交流,別具意義;任教於關東學院講師海老原誠治老師也以預錄講座形式分享以ICT進行SDGs與飲食教育的創意作法,呈現後疫情時代實體與線上交流並進的趨勢。

農糧署、國教署、日本文部科學省同場共談:吃在地、推動更普及的食農教育

大力支持本次交流工作的農糧署胡忠一署長致詞表示,欣見台日午餐及食農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對話,農糧署除致力於學校午餐使用國產食材的推廣外,也將臺灣水果送入日本學校午餐。在與茨城縣的交流基礎下,今年也將與大享食育協會合作,啟動台日學校午餐交流計畫。

齊藤るみ女士為日本文部科學省學校給食調查官,深諳日本學校給食之制度和實作,從學校給食法帶大家了解日本學校午餐運作以及營養教師制度的實況。營養教師從2004年開始的五位,目前已經達到6000餘位,目標是全國普及,搭配供餐及學校整體活動來推動飲食教育。

回應日本的學校給食制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邱秋嬋專門委員以《學校衛生法》中相關的條文、飲食教育相關政策,以及偏鄉午餐廚房改造及學校食材登錄平台為午餐把關的作法,分享台灣的學校午餐政策。近年來教育部與農糧署如手足緊密的合作,一起為學校午餐把關,積極推動飲食教育,落實《食農教育法》的精神。

主責學校午餐在地食材重責的農委會農糧署,就近年提供日本學校午餐臺灣水果的經驗進行報告。農糧署作物生產組蔡世宗專員分享農糧署從108年開始供應臺灣特色水果-香蕉、鳳梨、芒果、文旦給茨城縣三個市町的學校午餐享用,預計112年可以達到供應13個市町。

運銷加工組莊鈞婷秘書分享午餐使用在地食材除了新鮮、品質優良外,也是支持國內農業、實踐減碳的作法。臺灣從106年試行學校午餐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到111年22縣市都已經參與。因應食農教育法立法也納入雜糧與水果,並增加食材補助至每餐10元,提昇校園食材品質。

食譜交換計畫後首度同台的臺、日營養師

學校營養師為學校午餐運作的重要角色,此次分享會邀請臺日營養師同台。

來自台灣中部的三位營養師:南投南光國小王孟茜營養師、彰化鹿東國小施沛君營養師、雲林建國國中楊琇棻營養師,分享參加由大享食育協會協調舉辦的「臺日學校午餐食譜交換與工餐計畫」之心得與供餐的發現。

孟茜營養師表示:

從想像到真正供應有一定的落差,為了符合溯源農產品的規範,部份材料需以臺灣在地食材取代。例如以玉泉清酒取代日本清酒、以屏東雨來菇取代日本的蓴菜。

沛君營養師則說,

日本午餐調味鹹淡而協調,臺灣則要有配得下飯的主菜,這次體驗日本供餐試吃後會有愈嚼愈香的感覺」,使用筷子的食用方式可以訓練學生的手部小肌肉,提昇提昇咀嚼次數,體位控制從選擇餐具開始。

琇棻營養師的回饋,

這次所供應豆腐飯,日本是用脫水豆腐,臺灣只能自行將豆腐壓水去除水分,拌入豆腐粉後真的有成塊的感覺,之後也將學到的作法用在蔬食日供應時運用。

為了給學生們更多體驗三位營養師卯足全勁復刻日本午餐之餘,也對因地制宜的食材及作法轉換有了許多體認。

第十六回日本給食甲子園冠軍,日本茨城縣美乃濱學園的保立貴博營養教師,則分享如何在午餐中進行食魚教育。

保立營養師所在的常陸市水產豐富,因為水產品價格上漲、家庭吃魚習慣減少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學生們吃魚的意願與能力也降低。保力貴博營養教師會戴著可愛的魚帽、教學生認識各種魚類的漢字,並教學生如何挑刺,透過各種方法讓學生嘗試吃魚。

對於與三位營養師的午餐交流,他特別印象深刻的是:

很驚訝的是大家連餐盤也準備,更驚訝臺灣的廚師人員如此辛苦,日本無法想像這樣的廚工比,可以完成這樣供餐。

永續發展目標與食農教育的結合

關東學院大學講師海老原老師預錄影片,分享永續發展目標與飲食教育的關係。

學校午餐的正常供應,讓學童都能獲得均衡的午餐、過敏或特殊需求的學生也能受到照顧,除了回應永續發展目標SDG2零飢餓,也回應了SDG10消除不平等。烏俄戰爭造成肥料原料短缺,造成食材物價上漲,也是很重要的食農議題,與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相關。

他同時示範如何用ICT(影片及資訊通訊科技)進行食育,透過虛擬實境的互動遊戲讓學生認識被浪費的食材,提昇學生接受度。

大享食育學會的陳芬瑜理事則以大享投入永續飲食,以SDGs目標定錨相關倡議與計畫推廣的案例回應海老原老師,分享食農教育應以行動導向、以真實世界的食農議題進行設計,融入學科與午餐進行教學。

睽違兩年台日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分享會首度恢復舉辦,除更新雙方政策與民間的推動現況外,更對雙方深化的合作奠下基礎,讓參加者觀摩及學習永續食農在午餐與教學現場實踐的可能性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