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是遊記是見學紀錄 by 吳敏瑄營養師

編按:2024年10月10日至11日,大享食育協會與加入2024臺日韓學校午餐交換計畫的5名台灣學校營養師前往日本進行三天二夜的見學行程。原文發表於吳敏瑄營養師個人臉書,經授權同意後編輯轉載。


文|吳敏瑄營養師(香又香餐盒食品有限公司)
圖|大享食育協會
編輯|陳儒瑋

週一早上九點出發,換了幾班電車外加走路十多分鐘,抵達今天第一站—東京都足立區伊興小學校。

伊興小學校午餐調理人員來自民間的藤江株式會社,每日由11個員工協力完成約670份餐點。和同行營養師討論了一下:

我們台灣大約1名廚師對上200至250名學生,但這間學校算起來一名工作人員竟然只需負責60名學生耶。

首先,著裝參觀廚房,他們提供的網帽很不錯,比起台灣現役的網帽下巴要黏起來,比較不會那麼悶熱。

其次,這邊的廚房很酷耶,地板是乾的!

炒菜鍋下面有一個塞子,洗鍋完水直接拉起來漏掉,這樣不會弄濕地板,人員不容易滑到受傷也減少積水、潮濕造成發霉及病媒孳生問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而且由於地板很乾淨,所以大概一個月才洗一次!(大驚)。不過台灣設備不同、習慣也不同,似乎難呈現這樣的情況。 

洗碗時,人員穿著布製圍裙,為了不讓水濺到衣服,裡面會再穿一件塑膠袋圍裙,問說為何要多此一舉呢?接待我們的高田營養師說,這樣廚師們就會為了不讓圍裙濕掉,用水便會更小心了,地板亦能盡量保持乾燥。

午餐享用鮭魚雞蛋拌飯、肉絲蔬菜湯、鮮奶和葡萄果凍 ,這個⋯ 只有兩道菜色不是六道菜色(1飯4菜1湯),在台灣要這樣出餐應該很難。不過厲害的是,湯裡面放入好多種蔬菜,有豆芽菜、大白菜、紅蘿蔔、香菇、小松菜、木耳,連小松菜切小丁段加進去都好搭,好好喝,回台灣來試煮看看。


用餐完後離開伊興小學校,馬不停蹄走路、轉車、再走路趕場至下一個單位—東京都學校給食會。

自己個人認為學校給食會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性質為財團法人公益組織,每天供應2000所學校90萬個學童米、麵、麵包、調味料等,目的是為了保障這些食材的安全與食材的穩定等。

他們會向產地收購米、小麥粉、調味料等,再委託加工廠做成飯、麵、麵包供應給學校,還有教學廚房可以讓學校或與學生午餐相關單位申請進行廚藝交流。另外,亦提供食育相關教具,可讓學校出借使用! 

台灣沒有類似單位,所以這站以增長見聞為主,結束了充實的見學第一天。


休息一晚,週二來到位於成田機場附近的千葉縣富里特別支援學校。

這是一所提供身心障礙學童就讀的學校,雖然很可惜沒能看到廚房烹調過程,但從開始到結束,伊藤教務主任與飯田營養教師陪著我們參觀學校、班級到食堂,感受出滿滿的用心!

圖說:學校食堂

因為供餐對象為特殊學生,所以午餐有幾個特色:

  • 學生挑食的比例較高,所以會用多種的食材煮,這樣整盤總會有不討厭吃的菜。
  • 魚不會有刺,以壓力鍋煮到骨頭都軟可以吃。
  • 因人力充足夠及營養師理念堅持,調味料、加工品多採手工製做,盡量減少添加物。

今天中午的餐點為白飯、秋刀魚、海苔馬鈴薯泥、地瓜味噌湯、綜合沙拉、蜂蜜牛奶布丁。

以味霖、醬油、蘿蔔泥、高湯跟魚共同煮了兩小時的秋刀魚骨頭軟爛,超級好吃,實在很想再來一份啊;綜合沙拉裡面有玉米粒、黃豆芽、小黃瓜、紅蘿蔔、青花菜,沾醬是用洋蔥加上糖和醋,吃起來像千島醬的味道;味噌湯裡則加了地瓜、油片絲、肉片、鴻禧菇、蔥,美味到同樣想跟營養師說:再來一碗!

依依不捨地離開富里,也結束了兩天精彩的見學行程。

對了,這一天剛好也是我的生日呢,棒棒的生日禮物!


本專案計畫由農業部農糧署指導,大享食育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