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學校午餐吃什麼?臺灣學生的異國飲食體驗

圖片∣臺日韓學校午餐食譜交換及供餐計畫
文字∣ 洪莞紜

2024年臺日韓學校午餐交換計畫,與日本及首度參與的韓國學校合作,匯集13間臺灣學校、9間日本學校及9間韓國學校,拓展7個日本都道縣府、韓國首爾市及仁川廣域市,共31位臺日韓營養師推出具在地特色的學校午餐食譜。不僅讓學生品嚐異國的學校午餐,也辦理線上視訊交流,彼此介紹菜單特色及食育教學,借鏡日本、韓國的經驗,拓展學生在飲食文化體驗的深度及廣度。


日本學校午餐以「在地食材料理連結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為特色

1. 日本學校午餐充分融入日本各地的特色料理,讓當地學生能夠品嚐自己家鄉的菜餚,並從飲食上形塑一份認同及學習地產食材。

像是福井縣的鄉土料理「什錦燴菜(ぼっかけ)」(南越特別支援學校提供)、北海道鄉土料理「鏘鏘燒(チャンチャン燒)」(兵庫縣精道中學引用菜色)、東京都足立區洋食料理「蝦仁奶油飯」(伊興小學校提供)以及九州鄉土料理「筑前煮」(茨城縣美乃浜學園引用菜色)等,讓這些料理能在食育當中作為教學素材。

由南越特別支援學校櫻川營養教師解說「什錦燴菜 (bokkake)」 是將熱騰騰的燴菜澆在飯上後享用,澆上去這個動作的日文就成了這道料理名稱的由來。

由伊興小學校高田營養教師解說「蝦仁奶油飯」源自東京都足立區30 多年來當地人喜愛的料理,更曾在便利商店的便當類販售。胡蘿蔔飯上淋上含有蝦仁的奶油白醬一起食用,而點綴其中的漂亮綠色是東京都足立區的特產–小松菜。


2. 大量使用在地食材應用於學校午餐菜色,讓學生認識在地食材及學校自製料理

像是熊本縣八代市生薑製成生薑醬及白蘿蔔製成沙拉及蘿蔔葉香鬆(代陽小學校提供);群馬縣產豬肉及國產大豆製成「大豆炒豬肝」成為經典「鹹甜豬肝煮」料理的改良版,及全國第二生產量的群馬縣梅子製作梅漬小菜料理(川場村立川場小學校提供);熊本縣嘉島東小學校推出「地產地消」菜單,將當地食材羊栖菜、番茄、韭菜納入午餐裡;還有茨城縣縣產地瓜製成湯品及副菜、千葉縣富里市全國第二大量產的「黑皮西瓜」,因排水良好的火山灰土中適合栽培,也成為午餐的水果(富里特別支援學校提供)。

由代陽小學校六年1班學生向雲林縣建國國中師生介紹「蘿蔔葉香鬆」曾獲得早餐菜單暨標語大賽SDGs獎,落實全食物利用的食農教育之精神,也是學生自己設計的菜色。

 川場小學校開立的菜單「大豆炒豬肝」,由新北市金山高中供應,成功挑戰臺灣學生的口味,被大家稱作最不可思議的好吃料理。

熊本縣嘉島町嘉島東小學校中山營養教師透過午餐菜色「芝麻風涼拌羊栖菜」、「番茄咖哩醃漬」及「韭菜豆腐湯」去介紹「地產地消」概念,並認識產地食材,讓臺中市忠信國小師生瞭解日本小學生的食育教學內容。


3. 日式經典料理及點心入餐,享受到日本吃甜點的氛圍

福井縣推出手作的海芽黃豆飯糰,介紹手作飯糰是經常出現在日本學生的餐點當中(南越特別支援學校提供);兵庫縣推出抹茶口味的御手洗糰子,是手工點心的經典菜色(蘆屋市精道中學提供);群馬縣推出鹹甜的手工芝麻團,外型像是麵疙瘩,品嚐起來讓台灣學生好評不斷(水上町新治小學校提供),將日式飲食文化帶入學校午餐當中。

南越特別支援學校的櫻川營養教師精心製作「捏飯糰」的教學影片,交流當天帶領臺中市永春國小的學生一起動手做。

新治小學校提供群馬縣水上町的鄉土料理,通常在春、秋分前後食用,加入芝麻有種鹹甜鹹甜的滋味。好吃的關鍵在於不要將麵糰特地搓圓,而是撕成一塊一塊後直接放入鍋中煮,口感紮實又美味。此圖片由鹿東國小施沛君營養師製作成品。

由彰化縣大西國小供應兵庫縣芦屋市精道中学的「御手洗糰子(抹茶)」,由學校老師及廚房媽媽手工搓揉、烹煮的糰子,讓臺灣學生初次品嚐日式甜點。


4. 學校午餐的魚料理應用,讓學生接受吃魚的各種方式

富里特別支援學校提供的魚料理,用竹筴魚製成學生愛吃的漢堡排,介紹鯵魚(あじ)和鰯魚(いわし)都是千葉縣大量捕撈的魚類,豐富的魚類資源也能納入學校午餐當中;茨城縣美乃浜學園也鄰近魚港,午餐以烤魚製作成學生喜愛的餐點;福井縣南越特別支援學校利用炸鰆魚的烹飪方式,提升學生對吃魚的好感度。

富里特別支援學校飯田營養教師向新竹縣玉山國小師生介紹菜單中的竹筴魚,講解來源魚類及食魚知識,讓學生了解學校午餐中的食材怎麼來的。

茨城縣美乃浜學園保立營養教師向新北市碧華國小師生介紹「咖哩風味烤魚」及蔬菜的營養價值。茨城縣的鯖魚漁獲量為全日本第一,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入口,以學生喜歡的咖哩口味來提高吃魚的接受度。


韓國學校午餐以融入傳統料理、節慶餐點及甜辣風味成為亮點

1. 首度合作的韓國學校,紛紛推出韓國節慶的菜色

韓國人喜宴必吃的「韓式雜菜冬粉」,使用澱粉做成的冬粉和肉或各種蔬菜一起放入醬油拌炒的食物以及壽宴經常出現的「宴會麵」,麵條代表長遠、長壽的意思;還有韓國人壽星生日餐「海帶湯」,韓國人在過生日的時候會喝海帶湯。(上述的菜色分別由首爾市九老高等學校、仁川廣域市富賢東初等學校、彌忽鄒外國語高等學校、龍鶴初等學校、三木初等學校提供)

由新竹縣沙坑國小供應首爾市九老高等學校的午餐菜單,包含糙米飯、燉豬肉排骨、涼拌杏鮑菇花椰菜、韓式雜菜冬粉、蛤蜊海帶湯。

由雲林縣建國國中供應仁川廣域市龍鶴初等學校及三木初等學校的午餐,包含宴會麵、安東燉雞、辛奇 、涼拌菠菜等菜色。


2. 韓國經典飲食皆入菜,也是韓式餐廳處處可見的料理
來韓國的外國人最常見的拌飯,飯加入多種蔬菜﹑荷包蛋以及拌飯醬後一起拌勻食用的料理,是不愛蔬菜的學生也能輕易入口的最佳菜單選擇。學生最喜歡的菜色之一「甜辣醬炸雞」,將炸雞塊裹上醬料,醬料通常以蕃茄醬與辣椒醬調製而成。適合加在蛋白質可能有所不足或是因蔬菜比重偏高的菜單當中,使學生的胃口提升。(菜色由首爾市楊花中學及泰陵中學提供)

源自韓國尚慶北道的安東地區的特色料理「安東燉雞」是韓國學生十分喜歡的午餐菜色(由仁川廣域市龍鶴初等學校、三木初等學校提供)。而最經典小菜「蘿蔔辛奇」是韓國的傳統飲食,每間學校的午餐都會供應的餐點,將爽口清甜的白蘿蔔抹上辣椒粉及魚露等醬料,待熟成後供餐。也有另一種辛奇是使用鹽醃製的白菜與辣椒調味醬涼拌後,發酵而成,這兩種做法皆出現在韓國學校午餐當中。

臺中市成功國小供應首爾市楊花中學及泰陵中學的菜色「幸福健康拌飯」,鋪排在餐桶當中的多種蔬菜,讓當天學生眼睛為之一亮,更是吃得健康。

由仁川廣域市富賢東初等學校劉允智營養教師以及彌忽外國語高等學校李寶嵐營養教師向臺中市臺中國小師生介紹韓國學生的最愛午餐菜色,分別為炸雞、辣炒年糕及宴會麵。


3.  特色傳統飲品「甜米釀」

韓國學校午餐會購買使用有機米製成的甜米釀首度放入臺灣學校午餐中,讓學生體驗特別的風味飲品。(由首爾市江西區華園中學、首爾市楊花中學及泰陵中學提供)

由花蓮縣花崗國中供應首爾市華園中學的菜單,包含小米飯、香拌豆芽、辣炒豬肉、馬鈴薯可樂餅、白菜泡菜、甜米釀。其中,甜米釀的風味令師生們印象深刻,是臺灣學校午餐未曾出現過的好滋味。 


補充說明:

  • 臺灣學校充分運用國產食材3章1Q:在供應日本、韓國菜單上,從主菜、副菜及湯品當中所需蔬菜品項,皆使用到產銷履歷TAP、有機農產品及溯源標章Q,並加註食材的產地,符合本計畫規定應選用國產蔬菜品項,提升蔬菜的應用。透過學校午餐為媒介,落實「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之食農教育精神,以及推廣國產蔬菜品項的應用。
  • 想要觀看日韓學校詳細的學校午餐菜單請點選下方專案頁面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