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人心的世界性食材:通心粉

文│王婉育

只要問起臺灣、日本或韓國的小朋友喜歡吃什麼學校午餐,答案中一定會有義大利麵的料理。不過比起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細長的直麵,臺灣早期的營養午餐則比較常見短短胖胖的通心粉。根據一位在1980年代末於在臺灣高雄就讀小學的朋友回憶,當時學校營養午餐出現的通心粉,經常以火腿丁(或絞肉)、豆類及番茄醬等配料拌煮而成,軟爛的麵條吸附滿滿醬汁,是有趣的學校午餐回憶之一。

而通心粉是什麼時候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呢?至今仍受到歡迎的通心粉,在世界各國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高級食材搖身一變成平民主食

超市裡的歷史課》中提及,目前的文獻顯示,通心粉極可能是十一世紀,由阿拉伯人佔領地中海地區時傳入西西里,而到了十二世紀通心粉成為西西里外銷地中海沿海地區的商品。

吃出來的義大利史》作者以義大利麵為主軸,深刻描寫義大利的歷史。其中,在十二世紀時,義大利南部拿坡里等地區,就有文獻記載通心粉中具有治療發燒和肺結核的功能。作為藥物使用的通心粉,在當時是高價的食物,王室或貴族才能享受的食物,一般人並無太多機會吃到。而十五世紀的美食家馬蒂諾(Maestro Martino)在書中記錄了「西西里通心粉」的製作方式:

…將棉線粗細的細鐵絲,裁成手掌大小或更長的長度,放在剛剛做好的麵團上,在桌子上以雙手滾動麵團,再抽出鐵絲。這樣一來,就能做出空心的通心粉。

這樣手工的作法,來到十六世紀,已經能夠透過改良製麵工具大量生產,通心粉在義大利越來越普及,滲透到平民階級的家庭中,由於通心粉為乾燥麵,貯放的時間長,因此到了十八世紀成為廉價速食的主食之一。

世界餐盤上的焦點

十九世紀,透過傳教士與航海貿易流通至世界的通心粉,以不同樣貌在各國的餐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937年美國卡夫食品公司推出了一款盒裝的「卡夫晚餐」,內容物為起司通心粉,只要放入烤箱烘烤,就能快速吃到濃郁奶香的通心粉。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上市的產品,成為經過戰爭摧殘的美國人家庭大餐的首選。

而通心粉具有容易保存,若加上起司能補充蛋白質等特性,也是歐美各國食物銀行中,救濟貧困民眾的主要物資,雖然過去因為熱量過高、營養成分不足而引起許多爭議。然而,這次COVID-19疫情下美國經濟受到重創,許多民眾也會前往據點領取通心粉來維持溫飽,或購買通心粉做為「comfort food」的選擇。

圖片來源:KRAFT HEINZ COMPANY

在韓國和日本,通心粉在學校午餐中經常作為副菜或是湯品,帶有嚼勁的口感相當受到歡迎,加上蔬菜、水果就是一道清爽的沙拉。不過韓國網友回憶起學校午餐,對於通心粉做成的沙拉又愛又恨,認為沾滿過多的美乃滋,通常還會再加上炸魚排, 吃起來過於油膩。

然而,許多營養師也會在其中加入小朋友比較不愛的蔬菜,讓孩子將蔬菜與好吃的醬汁將營養都吃進肚子裡。例如日本東京都的小金井特別支援學校,在網站中公布了通心粉的食譜,融合了紅色、黃色、綠色三種顏色的蔬菜,除了視覺上的顏色多樣外,也能攝取不同的營養。

圖片來源:東京都小金井特別支援學校

回到臺灣,現今的學校午餐除了加入番茄醬烹調成茄汁通心粉,成為週三特餐日常見的主食外,還會撒上起司,並與馬鈴薯、花椰菜等食材放入烤箱焗烤,或是搭配小朋友不喜歡的番茄、白菜、紅蘿蔔等燉煮成湯品,萬用的通心粉仍是學校熱門的午餐食材。

圖片說明:台中市南屯區永春國小的學校午餐。

從十一世紀至今,從義大利到台灣,小小一條通心粉踏上了古今世界的餐盤,從高級珍貴的藥材成為療癒人心的廚房必備品。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