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報導】為下一代譜寫食農改革願景

文/陳儒瑋

第二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結束後的隔日,緊接上場的是由大享食育協會與農業科技研究院合辦「臺日韓行動連線—食.農改革願景工作坊」,本次會議特別邀請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日本女子營養大學香川明夫校長、兵庫縣資深學校營養師奧瑞惠、韓國農漁業農漁村特別委員會吳炫錫事務局長、郭今順委員,以及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陳玠廷研究員一同出席,分享政策成果與行動歷程。上百位關注農業、飲食、學校午餐與社會運動議題的民眾,將台北文創大樓的六樓演講廳,擠得水洩不通。

多元食材支持在地系統

胡忠一署長表示,當前臺灣學校午餐正積極推動使用在地可追溯與有機食材、鼓勵學童食用國產豆奶、禽畜及水產品,促進學校午餐食材的多元化。同時在國際交流工作上,成功讓臺灣香蕉進入日本學校午餐,展開更為緊密與實際的跨國合作機制。

陳玠廷研究員則從臺灣農業與日常生活的斷裂談起,探討食農教育與地方創生政策,需要建立多元支持系統,才能修補裂痕並創造食與農的永續循環。

飲食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日本推展食育的成果全球有目共睹,負責培育營養專業人材的女子營養大學香川明夫校長,從2016年公布的第三次食育推進計畫切入,談及新世代的食育重點課題,應以年輕世代為中心、延長健康餘命、因應多元化生活方式,同時具有食物循環、傳承飲食文化與環境意識的內涵。從與家人共食早餐、學校午餐使用當地農產品、參加食育推廣志工或體驗農林漁牧業次數,到具備食品基礎知識及細嚼慢嚥飲食的國民比例等等項目,逐項調查、彙整數據進而研擬目標,相當注重實際細節與行動策略。

而目前服務於蘆屋市立山手中學的資深營養師奧瑞惠,則介紹蘆屋市學校午餐的特色,包括堅持從食材開始、促進地產地消又能傳承飲食文化的手工菜色,同時以學校午餐為中心,與地區內的生產者組織、餐廳主廚合作,發展出一系列讓學生成為主體的飲食教育活動。

官民共治推動政策轉型

今年四月,韓國為推動農漁業、農漁村的多元功能與公益性價值的政策轉型,成立了直屬總統的官民共治的機構─韓國農漁業農漁村特別委員會。這次工作坊特別邀請吳炫錫事務局長與郭今順委員出席,討論政府與民間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建構永續食物體系,打造農業政策轉型新願景。

吳局長介紹文在寅政府所提出以人、環境、地域為中心,重新建立由國民支援引導,兼具包容和革新的永續農政,郭委員則以地域食物政策為例,討論擴大保障地區食物基本權、推廣當地食物、考量環境生態農業及創造食物經濟工作機會的實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