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我與日本學校營養午餐的相遇 by 沈宜靜營養師

文|沈宜靜(臺南市公誠國小營養師、第八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
圖|大享食育協會
編輯|陳儒瑋(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

前言:2025年4月,經過激烈的賽事比拚之後,來自台南市公誠國小的沈宜靜營養師與陳金蓮廚師攜手舉起第八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的優勝獎盃。6月,她們兩位跟著大享的夥伴前往香川縣屋島小學參訪以及參與於德島縣舉辦的第二十回食育推進全國大會。回到台灣之後,宜靜營養師寫下這段旅程的心得。


此次有幸參訪日本香川縣的屋島小學校,深入觀察其學校營養午餐制度,不僅讓我見識到日本學校對學生飲食教育的重視,更對「食育」文化有了更深的體會。

站上日本學校講台分享臺灣營養午餐

此次來訪前,事前即得知屋島小學的夥伴們請我介紹臺灣學校營養午餐,著實讓我緊張了很久。

實際抵達學校,我們向全校五年級學生分享冠軍餐點、臺灣學校供餐流程、平日菜色時,每位日本同學都很認真聽課及踴躍發問耶,最後還自告奮勇願意站到前台分享,相較起來,平常接觸到台灣學生真的內向許多呢。

食育文化落實於日常

一進入教室,便看到學生們用餐時都穿上白色圍裙,午餐前,全班會一起說「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餐後則齊聲說「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謝謝招待)」,表達對食物與料理者的感謝。將「食育」自然融入生活之中。

每位同學都將餐桌上食物吃光光,連鮮奶瓶子也要吸光鮮奶,然後鋁箔紙瓶要壓扁像01公分以下薄紙般,所有餐具都會收拾擺放歸位放好。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展現出團隊合作與責任感。這種制度不僅讓孩子學會尊重食物,也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餐點均衡且重視在地食材

當天學校午餐的菜色為沖繩風料理,供應黑糖麵包、滷豬肉塊(豚肉の角煮)、苦瓜炒什錦(ゴーヤチャンプルー)、海藻湯(アーサー汁)和牛奶,低中高年級學生皆吃一樣食物,只是麵包份量不同。

當日議員、學校給食會、校長、營養師、老師一行人,陪著我們整天也一起用餐。當我看到沖繩苦瓜時立刻問說:

關於午餐,日本家長會有意見嗎?

議員表示:

日本家長通常不太會對午餐提出意見,若有,我們也會以尊重營養師菜單為主,告知他們苦瓜等蔬菜的營養價值等等…

聽完只覺得羨慕,我們臺灣午餐菜色絕不馬虎,但是許多人常常將營養午餐以餐廳等級或吃到飽的標準來要求,較少依學童成長所需營養價值來思考,這點確實值得我們再努力。

透過這次參訪,我自己深深體會到:

營養午餐不僅是吃得飽,更是吃得好、學會感恩、培養品格與生活力的重要教育環節。

相較之下,台灣雖也有營養午餐制度,但在學生參與、食育推廣與在地農產結合方面,仍有不少學習空間。未來若能推動更多學生參與式午餐管理與飲食教育活動,相信能讓孩子從「吃」中學習更多生命態度與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