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台灣就能享受地區限定又美味的東京都學校午餐 by 王孟茜營養師

編按:本文為參加過二次臺日學校午餐交換計畫的南投縣南光國小王孟茜營養師在她經營「NG 營養獅的午餐轉轉 」臉書粉專所寫下的2024年供餐心得,經其授權同意與編輯後轉載。


文.圖|王孟茜(南投縣南光國小營養師)
編輯|陳儒瑋

經過了一年的時光,再度參與臺日學校午餐交流計畫,這次還加入了線上視訊互動。隨著供餐日的臨近,心中的緊張感也日益增長。

這次的餐點與上次有所不同,以特餐的形式呈現:一份主食、一道副菜,再搭配湯品。原本的菜單是炸餃子,說實話,真的很想嘗試,但經過多次掙扎和團隊討論後,只能遺憾放棄。

再次收到菜單時,發現是西餐中常見的白醬料理,這道菜充分展現了足立區的特色。據說,所有足立區畢業的學生都吃過這道料理!蝦仁奶油白醬、脆薯沙拉和高成本的水果氣泡飲,別說是孩子,就連壓力頗大的老師也應該會很喜愛。

利用颱風假試做了一次,香滑的白醬配上奶香十足的胡蘿蔔飯,真是超級美味!

2024年11月5日供餐這天多了一位支援人力,前一天我還信心滿滿認為應該可以優雅供餐;沒想到,今天根本像爆炸的陀螺到處轉,供應特餐一樣不能小看多樣食材需要前處理的過程,即便事先規劃流程,臨場感仍然無敵滿><

中午用餐的時候,隨機詢問小孩感受。

最喜歡白醬

都好吃

甜湯好喝

供餐結束的下午,班級老師來拿午餐交流學習單,跟我說原先以為脆薯沙拉的醬汁有芥末味及洋蔥味小孩會不喜歡,沒想到小孩嘗試之後又再來說還要,最後整個吃光光,還問可不可以去隔壁班盛。

孩子的反映最真誠,教師滿意度也很高,感謝一直支持學校午餐的大享食育協會、廚房團隊及午秘老師、班級導師一同參與,能品嚐到這道料理,滿滿的都是幸福與感激。


後記

供餐後,觀察孩子的喜好,很開心。

透過學習單聽聽孩子的想法,這是做學校午餐最有趣的一環,也是我願意被廚房團隊笑著罵也繼續玩菜單的動力!

台日交流,不是要比較誰做的好,而是藉由交流活動實際體會對方的飲食文化與特色,各地農產、各校設備與人力不盡相同,唯一堅持的是為孩子健康與良好飲食習慣努力,希望孩子能懂、老師能懂、自己也能繼續做下去!

相信著,廚房團隊雖然唸唸罵罵,也都是心甘情願的,因為只要待在廚房一天,都是阿姨們滿滿的愛呀!

我最喜歡飯加醬。因為甜甜的奶油醬加上菜、蝦子跟鹹鹹的飯絕配。

我想推薦臺灣「炒麵」給日本學校。

我最喜歡脆薯沙拉。因為裡面的馬鈴薯被炸得脆脆的,口感和一般薯條不同,還有它搭配的醬很好吃。

我想推薦臺灣「臭豆腐」給日本學校。


本專案計畫由農業部農糧署指導,大享食育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