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亞米餐桌:東南亞文化與永續食米成果展

文|陳怡璇、詹育瑋

圖|大享食育協會


地球有地球日,環境有環境日,你知道食物也有「食物日」嗎?

2023年,農業部為推廣食農教育,將每月15日(音同食物)訂為「食物日」,邀請全民在飲食上盡可能珍惜食物、友善地球環境,也形塑個人健康飲食習慣。

說到食物,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已不再侷限於臺灣小吃、日式料理、義式料理、速食等,「東南亞料理」更是趨於頻繁。「稻米」是東南亞料理中普遍運用的食材,也是臺灣重要的糧食作物。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及生活型態改變,當米飯不再是主食的唯一選擇,社會大眾的食米量也就日益下降。

本次大享食育協會舉辦的「亞米餐桌活動」,除了想藉由「東南亞料理體驗」帶領大家認識多元的米食料理外,也另外設計展覽空間,讓大家有機會用五感品味東南亞料理食材,以及「東南亞料理可以如何變身為教學活動」。


滿滿的東南亞料理食材!

東南亞料理小廚房

第一場料理活動是由美幸老師帶領的「越來越好吃—生春捲」,從食材備料、醬料調製到包春捲,一步步讓大家學會如何一手「包」辦越南生春捲。

越南生春捲的特色是以「米紙」作為春捲外皮,包入各式蔬菜及肉類或海鮮,再沾上調製過後的魚露醬,是一道酸甜清爽的料理。

本次美幸老師替大家準備的餡料有小黃瓜、紅蘿蔔、米線、豆干、素火腿及叻沙葉(越南香菜),醬汁則是以魚露醬、糖、檸檬及辣椒調製而成。


越南生春捲的配料:小黃瓜、紅蘿蔔、米線、豆干、素火腿及叻沙葉(越南香菜)

在大家忙著包春捲之餘,美幸老師則開始泡咖啡,並在咖啡裡加入煉乳及大量冰塊,一杯杯別具特色的越南咖啡就上桌囉!


美味的越南咖啡上桌!

第二場料理活動則是由慈治老師帶領大家製作菲律賓特色料理—巧克力粥配鹹魚,一道聽了會令人充滿驚奇的料理!將巧克力錠融化加入米飯熬煮,再淋上滿滿的煉乳後,這道甜甜的料理就完成囉!

那為什麼還要加鹹魚呢?

原來鹹魚是要讓這碗甜過頭的料理迸出不同火花,用另一個重口味來讓大腦分心,讓大家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進而能夠把整碗粥給喝完。

除此之外,慈治老師還做了非常下飯的醬醋肉,醬醋肉的特色就是加入菲律賓白醋來燉肉,吃起來酸溜溜的同時,米飯也就一碗一碗地被大家吃下肚了。


參與者品味巧克力粥配鹹魚及醬醋肉

用五感暢遊東南亞

除了料理小廚房的香氣引人食指大動,隔壁教室也瀰漫著一股濃濃的東南亞滋味。

這裡是「東南亞食米教案成果展」,集結了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及緬甸等六個國家的教案,也展示教案裡頭的小知識。

像是咖哩在不同國家因為料理方式各異,所以風味也大不相同;泰國打拋豬的打拋原來不是又打又拋,而是指「打拋葉」這個植物;緬甸料理使用的瓠瓜,則是熱量低又富含多種營養素;菲律賓的香蕉番茄醬,雖然是蕃茄醬但成分完全沒有番茄;印尼的班蘭葉則是會被做成染料,在糕點上呈現鮮豔的綠色;越南的河粉像臺灣的粽子一樣,在北、中、南部地區有不同風格之分。

本次活動不但介紹了各種東南亞料理,也在學習料理的過程中認識了東南亞文化,下次在煩惱要煮什麼料理的時候,不如就試著做做看東南亞料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