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育推進大會】中村詩織:讓食育防災士成為市町村的重要關鍵人

文.圖|陳儒瑋

來日本前就鎖定要拜訪創立日本食育防災士制度的中村詩織小姐,畢竟在探討於災害時還能兼顧自身飲食健康與安全,可是相當重要的事。

一派爽朗的中村小姐,說起自己本身是鹿兒島人,幾年前熊本大地震的時候前往災區擔任志願者,看見防災避難所裡有時並非物資不足,而是在於處理及發放時無法有效處理。以大家排隊領粥這件事來說,很可能排在前面的人會拿到比較多的食物,而後頭的人只能領到湯湯水水,另外行動不方便的高齡者,可能也因為無法久站而無法獲得食物。

食育防災士的概念,就是希望培養能於災害時有一個懂得有效利用食物(例如說飯糰給足無法每人一個,那集合起來煮成粥就沒問題),帶著避難所的人好好活下去的領導者。

防災食育人員養成有兩種類型的訓練課程,第一種是為期二天的食育防災アドバイザー初階課程,認證講座課程來看,內容包括食育防災顧問課前說明、食育介紹、食品衛生與料理體驗、認識災害、學習防災儲備糧食工作、模擬假想災害來臨時的實際應變和筆試等項目,目前共有一百多人取得資格,對象有學生、家庭主婦、教師和救護相關人員等,相當多元。

第二種則是八天的食育防災士課程,全程都在野外進行。學習的領域包含災害知識、防災食育、食品衛生、調理、領導力養成、防災露營(培養團隊精神)、環保烹調(減少食物浪費)、筆試與實際操作。完成課程並通過測驗後,可獲得「日本食育防災士」證書。第一期共有五位畢業學員,目前因為新冠肺炎的因素暫時停止。

中村小姐說,雖然日本災害頻傳,但一般人對於防災卻是很冷漠的,總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來上課的學員,多數是親身經歷災難的人。問及如何解決這樣的困境,她笑著表示,現在跟不同單位的合作,都是先從食育活動開始,將防災知識與觀念融入動手料理環節,降低門檻。

中村小姐打開手機相簿,向我展示用廢棄扭蛋殼製作的頭燈,她說這樣的課程,材料費不高,小朋友不但能玩得開心,而且頭燈真的能發揮作用,一旦遇到停電這樣的狀況時,小朋友馬上就可輕鬆穿戴使用。

她再帶我們走到會場攤位另一頭,說明這樣的多功能展示板,平時可以張貼或手寫注意事項、一旦有需要,打開就可變成擔架或輪椅。

臨走之前,中村小姐還送了我們一人一隻兼具書寫、照明和哨子的防災筆。

期待她從今年啟動的食育防災士計畫,能一步一步達成希望每個市町村都能有食育防災士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