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食事】自己的豬自己養:東引的豬豬故事

文、圖|王章逸

這次的馬祖行我們拜訪了北疆校園東引國小。由於船班的原因,停留東引勢必得要過夜的。

在東引的晚上我們到了泰利食堂—東引 用餐,聽闆娘分享才知道,食堂標榜「自己的豬自己養、自己的魚自己釣」,食材來源不落於外人之手。


泰利食堂的個人套餐:海量的豬肉片用紅糟拌炒過,鋪在白飯上。

東引作為釣客天堂,自己的魚自己釣並不難理解,但是「自己的豬自己養」這就有趣了。

繼續詢問老闆娘才知道,原來東引僅有養少數自家用的豬隻。直到戰地政務時期國軍進駐後,島上逐漸開啟養豬的事務。

軍隊與豬?這樣奇妙的連結源自於1971年左右建成的安東坑道。國軍為了糧食安全也為了消耗三餐廚餘,在坑道設計豬舍。彼時「軍民一家」,軍方也央請島民協助豬隻的餵養與照顧。

三十年後安東坑道開放參觀,坑道已經成為東引重要的戰地觀光資源。三十年過後物是人非,坑道已無人無豬,唯仍可見坑道中富有年代感的「豬舍」字樣。

回到泰利食堂。

我們點了紅糟豬肉蓋飯定食。紅糟特殊的糯米發酵香味是馬祖特有的滋味,飯上爆滿的肉片完全不吝嗇,真是海派的豬豬。值得一提的是,豬肉完全是瘦肉部位但完全不柴,軟嫩帶勁。

或許是紅糟軟化了豬肉的組織,也或許是超短的食物里程,讓豬豬更加美味了。

海島養豬的故事實在太有趣,我們繼續追問:「那島上的豬從哪裡來?」

「大多數豬仔其實還是從台灣來的」由於種豬飼養不易,豬隻的受精尤其是一門學問(豬媽媽真的很辛苦),雖然有嘗試過自己飼養種豬、自己育崽,但最後還是讓豬崽從台灣坐船來東引。

東引的豬豬多是黑毛豬,飼養的規模大約在30-60隻,每週二、六會各殺一頭豬供店內與島民購買使用。對於大多數只能透過船運吃到冷凍肉品的北顛東引而言,溫體豬就是島上難得的美味之巔。

「之後可能也沒辦法說自己的豬自己養了」聊天最後,闆娘無奈地說道。由於公公婆婆年事已高,可能再過幾年東引再也沒有養豬,「自己的豬自己養」或許將成為絕響。


自己釣的烏魚自己炸。跟台灣吃到的烏魚殼不同,魚肉嫩上不只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