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食事】野地麥蔥,春天的鐘

文、圖:王章逸

元宵過後、清明之前,是馬祖麥蔥的季節。走在街頭看見有人家挑檢整理、聞到滿滿蔥味,就知道春天來了。

麥蔥在馬祖又常稱為野蔥,學名是薤(ㄒㄧㄝˋ)白。生長在溫帶地區的麥蔥在中國、日本廣泛應用,但台灣本島並不常見。國之北疆的馬祖氣候較寒冷的多,因此成為臺灣唯一麥蔥出沒的地方。麥蔥既然稱為野蔥,自然帶點野性。此味難以人工栽培,大多自然生長在古道旁的山坡、廢棄營區旁的平地,也有人為了讓麥蔥長得更大,從野外挖回自家的田地栽種。

馬祖地方限定、野地才有,難以馴服的野性讓麥蔥更是多了點土味。麥蔥作為蔥屬大家族的成員之一,自然少不了味道來源的硫化物,其蔥味更勝於平常在吃的青蔥。簡單切成蔥花灑在湯麵,就是一碗馬祖春天的滋味。當地更普遍的吃法是將麥蔥做成「麥蔥餅」,麥蔥的香味在熱油的催發下更顯濃郁,搭配麵團煎過的酥香,真不是一般蔥餅可比擬。

蔥餅又有兩個流派。就像是蛋餅有粉漿及餅皮兩種做法,麥蔥可以在麵粉粉漿裡游泳,也能包裹進麵團中一起發麵。粉漿蔥餅酥香、麵糰蔥餅Q彈,口感與滋味各有其信徒。

麥蔥是清明節前的限定味道,在清明節前島民便會採收大部分的麥蔥。網路上有一說法,清明時節的孤魂野鬼在喝完普渡供酒後會隨地便溺,麥蔥在鬼魂尿液的洗禮後便會走味。如果鬼魂真有尿,那還真想嚐嚐味道(被毆)。會有這樣約定俗成的傳統,或許是清明前後天氣逐漸炎熱,影響了麥蔥的味道,也或許是老祖宗為了保全野地麥蔥的族群、讓麥蔥能永續生長,所想出來的辦法吧。

三月的馬祖仍有寒意,還沒進入觀光熱潮的時間,街上鮮有遊客。但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麥蔥撲鼻香?麥蔥的滋味絕對值得在春天來一趟馬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