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送!放送!國產雜糧包內容全公開

2021年大享食育協會製作了一款「免浸泡、全國產」的雜糧包,並且分享給南部與離島縣市的中小學,讓學校師生享用國產雜糧、學習雜糧知識。

這款「免浸泡、全國產」是如何發想與製作的呢?讓我們娓娓道來!

在學校煮雜糧飯:既費工、大都是進口而來

雜糧入飯並不稀奇,許多學校都會定期供應糙米飯與其他種類的雜糧飯。然而在我們許多學校拜訪時,常常聽到廚工阿姨說:「要煮雜糧飯前一天就要先浸泡,不然小孩根本吃不下去」,煮雜糧飯對於廚房的工作而言其實頗為麻煩,如果忘記前一天先浸泡隔天就容易有成山的剩飯。

「除了糙米之外,其他雜糧大多是從國為進口的」,詢問營養師及午餐秘書雜糧的來源,通常他們都這樣回應。目前農糧署學午糧提供了白米跟糙米,讓學校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主食。然而學午糧的糙米容易長蟲,除了保存相對不易,也需要花較多時間泡水處理以滿足適口性。除了國產糙米,若想要提供其他雜糧給學生食用,就得倚靠食材供應商的供貨。只是這些雜糧大多不是國產雜糧,而是來自於其他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

雜糧飯是在學校午餐最容易遇到雜糧的食物,然而餐前備製的麻煩,以及國產雜糧較難購買,要在學校吃到「國產雜糧飯」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自己來做一款雜糧包吧!國產雜糧包的誕生

為了解決午餐備置現場遇到的難題,也為了推廣國產雜糧進到學校,我們決定設計一款「免浸泡、全國產」的雜糧包。

研發的第一步,就是嘗試各種雜糧的特性。我們買了黑米、小米、臺灣蔾、高粱、紅薏仁、蕎麥、小麥等的國產雜糧,開始測試各種雜糧在蒸煮過後的口感。在不斷蒸煮、試吃、蒸煮、試吃一系列咀嚼肌充分的鍛鍊後,最後我們挑選出「黑米、糙米、小米、臺灣蔾、蕎麥與小麥」這六種原料組成雜糧包。

在確定雜糧的種類後,就開始在台灣各地進行大地遊戲的闖關活動了!由於雜糧包要提供給學校使用,所以必須符合三章一Q或者農藥零檢出的原則,在遍詢各方友人後並且逐一拜訪後,雜糧包各原物料的生產者終於出爐:

黑米、糙米|溪州尚水友善農產

    糙米與黑米來自於彰化縣溪州鄉的「溪州尚水友善農產」。濁水溪營養的泥水從莿仔埤圳流進溪州水田,讓溪州的田野豐饒、物產豐收。農產平台「溪州尚水」,透過契作收購、集體產銷,降低慣行耕種轉作友善種植的門檻。糙米採用破麩皮的處理,讓烹製的時候更容易。

小麥|糧新發現大城小麥

大城鄉位於彰化縣南部,鄰近海邊,是濁水溪的出海口。由於「風頭水尾」的地理環境,冬天的大風與乾燥讓大城具備適合種植小麥的環境。台灣的小麥因為貿易低價傾銷逐漸消失,直到2013年碾米廠第二代林明煬、林世勳兄弟與幾位農民集結種植6公頃,復耕大城小麥,黃金麥田才又出現在彰化大城。

小米|初來部落農物

小米來自於台東縣海端鄉的「初來部落農物坊」,由高菁和俊麟種植與經營。初來部落座落在南橫公路上,是以布農族為主的原住民族部落。他們透過友善種植的方式耕種,因此小米不含農藥與污染,可以安心食用。

臺灣蔾|青葉部落石頭店

    台灣藜來自於青葉部落張誌紜一家人。青葉部落位於三地門鄉,是以魯凱族為主的原住民族部落。台灣藜的種源由近百歲的奶奶巴鳳英保存傳承至今。張誌紜為了延續家族種植紅藜與小米的傳統,辭掉原本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回到家鄉與親人們一起經營傳統作物的產業。

蕎麥|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桃園大賀良質米農場二林鎮農會

雜糧飯裡頭的蕎麥的來源較多,有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桃園大賀良質米農場以及二林農會,產地分別在台中、桃園大園與彰化二林。蕎麥是秋冬的裡作作物,除了增加農民收入,也是蜜蜂、蝴蝶喜歡的蜜源植物,可以提供蜂農採蜜,度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