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不再是大魔王?嘉義市育人國小與富里特別支援學校合力贏下這一局

文|陳儒瑋(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
圖|許祐甄(嘉義市育人國小營養師)、飯田薰(富里特別支援學校營養教師)

我喜歡這道胡蘿蔔濃湯。

我也是!

我也是!

還有學生接著說:

我喜歡菜丸子和地瓜雞肉番茄醬煮。

喔喔,那道有番茄醬的我也很愛!

在用餐結束後,我好奇地詢問學生的感想,原以為就算把胡蘿蔔變成看不見,但仍會是孩子們最想避開的食材吧?沒想到我竟獲得如此出乎意料的回應,而且還不是一兩位,這應該可以榮登是這一系列交換學校午餐活動迄今最大的驚喜。

圖說:吃光光的餐盤(提供 / 許祐甄)

2025年11月11日,第七場台日學校午餐交換活動來到嘉義市育人國小,這天的主題,正是營養午餐世界裡長年名列四大魔王之一的胡蘿蔔。此次菜單結合了台灣營養師許祐甄與第二年參與交換午餐行動的千葉縣立富里特別支援學校營養教師飯田薰兩方的創意,端出包含米飯、地瓜雞肉番茄醬煮、傳統胡蘿蔔炸菜丸、胡蘿蔔濃湯、橘子與牛乳等菜色。

圖說:排隊打菜的學生(提供 / 許祐甄)

胡蘿蔔背後的城市歷史

活動由育人國小楊家豪校長開場致詞,隨後便透過視訊連線,由飯田營養教師帶來她精心準備的食育簡報。不僅學生聚精會神,我也聽得入迷。

圖說:楊家豪校長也和學生一起用餐(提供 / 許祐甄)

飯田老師首先介紹富里市—一個因西瓜而聞名、且非常擅長溫室栽培技巧的城市,如今利用這項技術,市內逐漸發展出全年都能栽種胡蘿蔔的能力,產量更是全國第一。

她還談到在1860年左右,日本的賽馬(競走馬)牧場曾在富里市周邊大量發展。如今這些歷史仍留存下來,市內有十多處牧場與騎馬俱樂部,作為中央與地方賽馬的訓練基地。

圖說:飯田薰老師正在介紹富里市的西瓜和胡蘿蔔(提供 / 許祐甄)

而作為馬的故鄉而聞名的富里市,會需要什麼食材作為馬兒的飼料呢?

飯田老師笑著要考考台灣的學生。

答案還會有別的嗎?台灣學生非常迅速的回答:

胡蘿蔔!

除了故事與知識,飯田老師也提到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疾病、維持皮膚健康並讓腸胃更順暢。她分享了本次餐點中的胡蘿蔔濃湯靈感來源—在日本的冬季,胡蘿蔔與南瓜常被製作成能暖身的濃湯或燉煮料理,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口味之一。

從水果與醃漬物看台日學校午餐差異

台灣學生們也像飯田老師提出了許多實際生活的問題:日本的營養午餐會吃冷的料理嗎?會供應哪些水果?胡蘿蔔有很多顏色嗎?若吃不慣胡蘿蔔怎麼辦?用餐完後的打掃由誰負責?

飯田老師回答,學校午餐中禁止提供切好直接生吃的高麗菜或萵苣,因此沙拉的蔬菜都會先加熱,再拌上沙拉醬。但是日本會供應像醃漬物這樣的料理,則可以像水果一樣直接給學生食用。

提到水果,這個時期最常見的是橘子、蘋果、葡萄等,除此之外,有時也會提供蛋糕或塔類甜點。

講到這裡,她興奮地提及去年來到台灣吃營養午餐時的大驚奇!

學校竟然提供在日本被視為高級水果的芭樂與百香果,而且還是一整顆!這在日本超市的售價可是非常高的呀。

圖說:飯田薰老師在台灣學校午餐吃到高級的百香果(提供 / 飯田薰)

而日本最常見的胡蘿蔔是橘色的,但其實還有黃色、白色、紫色與綠色等品種。

新年期間,人們也會吃一種顏色較深的─金時胡蘿蔔(きんときにんじん)、象徵吉祥之意

至於不愛吃胡蘿蔔該怎麼辦呢?飯田老師說,學校裡貼著學生自己決定的口號─「一口的努力」,不只胡蘿蔔,面對所有不擅長的食物,都要懷著感謝生命與生產者的心情,努力吃下一小口。

圖說:一口的努力(提供 / 飯田薰)

她也分享日本午餐後的回收與清潔,由學生自行分工完成。

最後,她好奇地用中文詢問台灣孩子對日本營養午餐味道的感想。是甜?鹹?苦?還是好吃呢?

圖說:參與午餐交換的人員合影(提供 / 許祐甄)

胡蘿蔔味覺大逆轉

飯田老師巧妙地以胡蘿蔔連結了日本城市的農業與畜牧業的歷史發展過程,帶領台灣學生認識另一個城市的文化與生活,讓胡蘿蔔從令人皺眉的食材變成了值得一講的主角。

當學生毫不猶豫地說出喜歡胡蘿蔔濃湯時,那份直率讓我心裡泛起柔軟的感動。或許,只要換個方式呈現,讓孩子與食物建立連結,再難攻克的食材也能悄悄擄獲他們的心。

從這次反應看來,胡蘿蔔並不是無法擊敗的大魔王—至少在育人國小的餐桌上,透過臺日學校營養師的創意加上廚房調理人員的手藝,贏得了漂亮的一局。

圖說:廚房人員正手工一顆顆捏出胡蘿蔔菜丸子(提供 / 許祐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