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營養午餐認識彼此—台灣新北與日本新潟攜手「豆」陣行

文|陳儒瑋(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
圖|楊宜靜(新北市八里國中營養師)、佐藤美春(新潟縣山北中學營養教師)

湯變得黑漆漆,因為調理場用的是鐵鍋,所以使用牛蒡或蓮藕等食材時,其中所含多酚類成分會與鐵產生反應導致變黑,我其實沒有放醬油喔(笑)。

2025年11月4日上午10點20分,新潟縣村上市立山北中學校的佐藤美春營養教師傳來這段訊息。照片裡的蓮藕雞湯漂著幾顆枸杞,雖然不是食譜原意,但湯色深濃格外誘人,看起來確實相當「台」啊。

這是2025年台日學校午餐交換計畫的第三場活動。當日午餐菜單包括:雙色大豆飯、黃豆肉燥、柚香銀芽炒時蔬、蓮藕雞湯與牛乳。除主食外,其餘三道菜餚皆由台灣新北市八里國中的楊宜靜營養師與愛欣食品有限公司的洪銘䅿營養師共同設計,山北中學供餐當日的食育指導任務,則由楊營養師親自擔任。

柚香開場的午餐故事

八里國中位於台灣北部的新北市觀音山山腳下,校園周圍生態非常豐富。觀音山有許多柚子園,我們學校也有一片自己的柚子園。今天的配菜〈柚香銀芽炒時蔬〉,就是取材自這個特色。

楊營養師先以學校所在的地理環境切入,分享料理設計的出發點,再進入當天的主題—「大豆」。

她說明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必需胺基酸,蛋白質品質可媲美肉、魚、蛋類。在台灣,有許多人選擇素食,也就是不吃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五辛,因此,大豆與大豆製品是他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再者,她也補充說,日本雖有栽種大豆,但台灣自產比例僅約0.2%,大部分依賴進口。

今天你們在日本吃的雙色大豆飯裡有黃豆與青大豆。不過上次在台灣供應這道飯時,因為我們沒有青大豆,所以用毛豆取代。

台灣豆製品的變化與魅力

接著,楊營養師以圖片介紹台灣多樣化的豆製品飲食文化。

豆腐是最基本的大豆製品;油豆腐是將豆腐再油炸;帶有扎實口感的豆乾則是豆腐經過加壓與脫水製成:將豆漿加熱後形成的薄膜是豆皮,摺疊後油炸就成為炸豆皮。而在豆漿中加入凝固劑,就能製成台灣很受歡迎的甜品—豆花。

她更展示了幾道台灣學校午餐中常見的大豆料理,像是炸過的油豆腐乾灑上胡椒粉、豆皮披薩、蜜汁豆乾、麻婆豆腐等料理,都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餐點。

 

談到當天日本學生所吃的「黃豆肉燥」,楊營養師說:

在台灣,我們會在肉燥裡加入豆乾與八里特產的竹筍,吃起來會有脆脆的口感。不過因為聽說在日本較難取得豆乾,因此這次改以「大豆肉」代替,同樣能展現豆類的風味。

臺灣學校午餐與日常美食

進入問答時間,山北中學同學好奇台灣學生最喜歡的菜色,也有人想知道台灣午餐是否天天吃米飯。

是的,台灣午餐的主食以米飯為主,以我們學校來說,常會變化成紫米飯、地瓜飯、胚芽米飯等不同的樣貌。

楊營養師笑著回答。

她也分享台灣學生最愛的幾道料理——炸油豆腐、鹹酥雞、蒸蛋、咖哩、義大利麵,以及黑糖珍珠、玉米濃湯等湯品。而當有學生問到最推薦的台灣料理時,楊營養師則是推薦蚵仔煎、粉圓豆花和臭豆腐。

有機會來台灣的話,請務必試試。

最後,在楊營養師的帶領下,全班學生一起用中文說出「開動!」,接著又齊聲用台語喊出「食飯!」,開心享用結合台日飲食食文化的學校午餐。

圖說:學生合照(提供 / 佐藤美春)

期待再見的那一天

活動結束,佐藤老師傳來學生們的心得:

湯變黑了,真讓人吃驚,但味道很好。

能了解台灣的學校午餐,覺得很棒。

學到台灣的飲食文化,也想親自去台灣嚐嚐看。

即使國家不同,也有相似的菜色,覺得很有趣。

能聽到有關台灣的介紹,覺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再多了解台灣。

聽楊營養師的說明,覺得非常容易理解。希望有機會能實際前往台灣參訪。

圖說:學生分享心得(提供 / 佐藤美春)

最後,佐藤老師特別以中文寫下感言:

對學生們來說,對我自己來說,這都是一次非常寶貴又美好的經驗。再次向台灣的各位表達誠摯的感謝,期待再次相見的那一天,非常感謝。

圖說:學生分享心得(提供 / 佐藤美春)

我也同樣期待,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