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吃著「田裡的肉」 —新潟縣山北中學與新北市八里國中聯手推出大豆主題營養午餐

前言:第四回的臺日學校午餐交換行動,邀請臺灣與日本學校營養師以「國產食材」為共同語言,攜手設計兩國都能實踐的共通菜單,希望校園餐點能成為開啟孩子探索世界、理解他人、珍惜家鄉的起點。


文.圖|陳儒瑋(大享食育協會資深研究員)
首圖|楊宜靜(新北市立八里國民中學營養師)

我喜歡今天的雙色大豆飯,比平常的飯來得有點特別。

很少吃到加入罐頭鮪魚的蔬菜沙拉,覺得很新奇。

味噌湯很好喝!

在結束與新潟縣村上市立山北中學佐藤美春營養教師的線上食育指導與交流活動後,我詢問著正在收拾日本餐具的國二同學們,今天吃完這份臺日合作學校午餐料理的感想。

今年第二場臺日學校午餐交換活動於10月28日(週二)中午舉行,這也是今年臺灣第一場供餐日。由新北市八里國中營養師楊宜靜、愛欣食品有限公司營養師洪銘䅿及其公司廚房團隊合作,端出這份和佐藤老師共同設計、以大豆為主題的菜單——雙色大豆飯、黃豆肉燥、鮪魚與根菜沙拉、翠綠鮮蔬、菇與白菜味噌湯及牛乳。

佐藤老師先透過線上會議室,帶領學生以日文喊「いただきます(開動)」,隨後介紹新潟縣的大豆生產過程、大豆營養與日本豆製品飲食文化,最後回答了三名臺灣同學的提問。

來自新潟的大豆故事

八里國中的各位同學,初次見面。我叫佐藤美春。我是日本新潟縣村上市立山北中學的營養教師。這次以「黃豆」為主題,能有機會透過學校午餐與臺灣的國中生交流,非常期待能與八里國中的各位同學見面。今天請多多指教。因為我不會說中文,接下來會請口譯老師幫忙。

一開場,佐藤老師就用中文講出這一整段自我介紹,不僅是我,連現場學生都驚訝不已。

她提到自己任職的山北中學位於新潟縣最北端。新潟縣是日本大豆生產量名列前茅的地區之一,學校午餐所用的大豆多來自縣內。接著,她展示村上市內的大豆田照片——夏天綠意盎然,秋天葉片轉為棕色,豆莢變硬後再以機器收穫。

圖片提供:佐藤美春營養教師

在日本,人們會把大豆比喻成什麼呢?是山裡的米、田裡的水果、還是田裡的肉呢?

佐藤老師問著鏡頭前的臺灣學生們。看著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和他們一樣猜對了呢?沒錯,答案就是「田裡的肉」。

她指出,大豆富含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營養素,在日本無法經常食用肉類的年代,大豆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食材。大豆與日本的主食白飯同樣十分搭配。日本飲食的基本組合是「飯、味噌湯與配菜」,而味噌湯中的味噌、飯上的納豆、配菜中的豆腐,全都是大豆製品。從營養角度來看,米飯與大豆能互補彼此缺乏的胺基酸,是理想的組合。

今天的午餐設計了「雙色大豆飯」,使用油炸過的黃大豆與青大豆。聽說在臺灣青大豆不太容易取得,所以改成使用毛豆。附帶一提,新潟縣是全國知名的枝豆(毛豆)產區,當地居民都很愛吃。

日本學生最喜歡的大豆料理

在日本的學校午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大豆或大豆製品料理是什麼?

臺灣學生提出了一個我自己同樣很好奇的題目。

佐藤老師回答,與其說是大豆本身,不如說是大豆製品。要選出第一名很難,但麻婆豆腐和新潟地方料理「切りざい(kirizai)」都很受歡迎。

她笑著提到,學生只要看到菜單上有麻婆豆腐時,常會喊「太好了!今天有麻婆豆腐!」不過學校午餐版的麻婆豆腐會減少豆瓣醬的用量,降低辣度;至於「切りざい」是一道新潟縣中越地區的鄉土料理,做法是將蔬菜或醃菜切細後與納豆拌在一起。

上週我們午餐就供應過這道料理,三年級學生特別喜歡,很多人會要求加大份量,通常會放在飯上一起吃。

圖片提供:佐藤美春營養教師

不過,她亦提到,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大豆。在山北中學,也有人說不喜歡豆腐或納豆。不過她自己非常喜歡大豆,麻婆豆腐和切りざい都是她的最愛。

針對學生提出「大豆可以像飯一樣作為主食嗎?」以及「加工後的大豆會不會流失營養?」的疑問,佐藤老師說明, 所謂主食是指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白飯、麵包或麵類。大豆雖富含營養,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因此在日本屬於副菜。但由於大豆與白飯能互補營養,所以日本餐桌上常見豆製品與白飯的組合,像豆腐、味噌、納豆這些食品,都是與主食搭配的常見菜色。

她進一步指出,大豆在加工過程中雖有部分營養素減少,但同時也讓某些成分更易被吸收,甚至產生新的營養價值。

像是豆腐就是把大豆磨碎加熱後,用鹽滷使其凝固而成。因含水量高,蛋白質與脂質比生大豆少,但由於加入鹽滷,鈣的含量反而提高。而如味噌與納豆等發酵食品,在發酵過程中部分維生素會增加,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後,能增添鮮味,更容易被吸收。

不同飲食文化帶來新鮮的感受

交流結束後,我一邊吃著午餐,一邊看著雙色大豆飯裡的黃豆與毛豆、以及肉燥中的黃豆,忍不住笑著說:

真的很難得能在料理中吃到這麼多整顆的黃豆啊!如果不是這樣的活動,可能不太會有這樣的體驗吧?

同時,好奇地詢問兩位營養師參與這次交換午餐活動中,有沒有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事呢?

楊營養師想了想說,先前試做的時候還蠻擔心「鮪魚與根菜沙拉」這道菜,畢竟臺灣比較少吃偏涼的料理。

當時還帶有點熱熱的餘溫,但今天下雨天氣涼爽,連帶菜的溫度也比較低,吃起來正剛好呢!

洪營養師則補充,正式供應前大家曾多次試做,她自己特別喜歡這道菇與白菜味噌湯。

我覺得或許可以收錄成為日後常態供應的湯品。

下一場,將由新潟縣的學生們品嚐由臺灣營養師設計的黃豆肉燥,不知道他們的感想如何呢?會不會成為掀起另一種「臺灣肉燥飯風潮」呢?11月初就能見分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