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公阿伯以筷架邀請台下的觀眾們入席,一邊手作一邊說著生活飲食中常見的重要的小事,相信能在大家心中種下種子,在日常裡發芽。
文、圖|朱曉萱
由itadakimasu.info推出的和食活動,這幾年在食育推進大會上都是推出即秒殺,今年有幸收到海老原誠治老師的邀請,有機會到場「觀摩」和食推廣的活動。
活動一開始,海老原誠治老師便介紹自己是お茶碗おじさん,翻譯成中文的話,叫碗公阿伯是再適合不過了。
接著便介紹起身上的裝扮,是由破掉的碗盤所串成的項鍊,為什麼要把破掉的碗盤串成項鍊呢?
碗盤在破掉以前,是用來盛裝食物的器皿,也是製作碗盤的職人用心的作品,破掉了之後並不代表它需要被丟棄,也能成為陪伴人的藝術品。
這種愛物、惜物的精神,也是和食的精神。
圖說:碗公阿伯的吸睛破碗盤項鍊
食物就像很多物品一樣,不是只有一種功能,例如放在桌上的盒子,看起來裡面有許多不同顏色和型態的食材,有小顆粒的小米、中顆粒的油菜籽還有大顆粒的雜糧,有長條形的乾辣椒絲、輪切的乾辣椒丁,也有整隻形狀的蝦皮等,它們是人們的食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會發現大自然是最好的藝術家。
食物不只「食用」,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明家們會藉由觀察自然中食物的型態來取得靈感;廚師們則透過不同的處理手法,讓食物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和風味。
圖說:盒子裡裝著的是不同型的的各種食物,即將變成筷架裡美麗的裝飾物。
今日的重頭戲,便是把這些美麗的物件,用「樹脂」封存在生活中常使用的「筷架」中。
大家跟著碗公阿伯說明的步驟,一層一層將自己想要的食材裝飾物和樹脂填入筷架模具中,一次一次使用紫外線燈讓樹脂硬化。
圖說:利用樹脂和紫外線燈,把食材變成筷架形狀的標本。
等待硬化的過程,碗公阿伯拿出偏光片、手機同步攝影到投影幕上,藉由旋轉偏光片觀察紫外線透光改變的現象,和大家說明樹脂硬化的原理:光線的能量,讓樹脂的分子排列方式改變,進而改變質地。如果現場摸還黏黏的,回家放在太陽照射到的地方,因為太陽光中也有紫外線,慢慢也會變硬。
碗公阿伯總是不讓大家失望,藉由手作筷架來說明食材不只是食物,也說明了食器使用的材料變化的原理;接著又從筷架是和食重要元素,引導到和食的精神:尊重生命。
早期日本人的生活中常見尊重其他生命的痕跡,其中一個證據,是在日本各地和食物有關的「塚」(中文是「碑」)。
不論是提供大量蛋白質給人類的鯨魚,鯨塚;還是在農業行為過程中被視為害蟲而除掉的蝗蟲,蝗塚,都能看到日本人對於為了人類而犧牲的生命的尊重。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在開動前會說的itadakimasu,雖然中文常見翻譯為「開動了」,但其真正的意涵是:
感激盤中的生命成就了自己的生命。
和食的精神其實是無痕地在生活當中,不過因為時代變遷,人們時常忘了最初、最單純的事情,透過食育體驗的過程,讓未來的世代記得食物曾經也是生物。身為人類,因為其他的生命而得以延續自己的生命,一但有了這樣的意識,自然會珍惜盤中的食物。
碗公阿伯以筷架邀請台下的觀眾們入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邊手作一邊說著生活裡常見的重要的小事,並且使用親子組合也能輕鬆操作的手法,相信能在大家心中種下種子,在日常中發芽。
碗公阿伯以筷架邀請台下的觀眾們入席,一邊手作一邊說著生活飲食中常見的重要的小事,相信能在大家心中種下種子,在日常裡發芽。
文、圖|朱曉萱
由itadakimasu.info推出的和食活動,這幾年在食育推進大會上都是推出即秒殺,今年有幸收到海老原誠治老師的邀請,有機會到場「觀摩」和食推廣的活動。
活動一開始,海老原誠治老師便介紹自己是お茶碗おじさん,翻譯成中文的話,叫碗公阿伯是再適合不過了。
接著便介紹起身上的裝扮,是由破掉的碗盤所串成的項鍊,為什麼要把破掉的碗盤串成項鍊呢?
這種愛物、惜物的精神,也是和食的精神。
圖說:碗公阿伯的吸睛破碗盤項鍊
食物就像很多物品一樣,不是只有一種功能,例如放在桌上的盒子,看起來裡面有許多不同顏色和型態的食材,有小顆粒的小米、中顆粒的油菜籽還有大顆粒的雜糧,有長條形的乾辣椒絲、輪切的乾辣椒丁,也有整隻形狀的蝦皮等,它們是人們的食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會發現大自然是最好的藝術家。
食物不只「食用」,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明家們會藉由觀察自然中食物的型態來取得靈感;廚師們則透過不同的處理手法,讓食物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和風味。
圖說:盒子裡裝著的是不同型的的各種食物,即將變成筷架裡美麗的裝飾物。
今日的重頭戲,便是把這些美麗的物件,用「樹脂」封存在生活中常使用的「筷架」中。
大家跟著碗公阿伯說明的步驟,一層一層將自己想要的食材裝飾物和樹脂填入筷架模具中,一次一次使用紫外線燈讓樹脂硬化。
圖說:利用樹脂和紫外線燈,把食材變成筷架形狀的標本。
等待硬化的過程,碗公阿伯拿出偏光片、手機同步攝影到投影幕上,藉由旋轉偏光片觀察紫外線透光改變的現象,和大家說明樹脂硬化的原理:光線的能量,讓樹脂的分子排列方式改變,進而改變質地。如果現場摸還黏黏的,回家放在太陽照射到的地方,因為太陽光中也有紫外線,慢慢也會變硬。
碗公阿伯總是不讓大家失望,藉由手作筷架來說明食材不只是食物,也說明了食器使用的材料變化的原理;接著又從筷架是和食重要元素,引導到和食的精神:尊重生命。
早期日本人的生活中常見尊重其他生命的痕跡,其中一個證據,是在日本各地和食物有關的「塚」(中文是「碑」)。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在開動前會說的itadakimasu,雖然中文常見翻譯為「開動了」,但其真正的意涵是:
和食的精神其實是無痕地在生活當中,不過因為時代變遷,人們時常忘了最初、最單純的事情,透過食育體驗的過程,讓未來的世代記得食物曾經也是生物。身為人類,因為其他的生命而得以延續自己的生命,一但有了這樣的意識,自然會珍惜盤中的食物。
碗公阿伯以筷架邀請台下的觀眾們入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邊手作一邊說著生活裡常見的重要的小事,並且使用親子組合也能輕鬆操作的手法,相信能在大家心中種下種子,在日常中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