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受惠到給予:諾魯校園飲食指南開啟營養教育新樂章

編按:2020年底,我們收到中華民國(台灣)駐諾魯技術團的營養技師余紹全的來信,希望能分享台灣團膳供應鏈從業人員如何善用專業,在國際推廣均衡飲食及營養教育上所做的努力。以下這篇文章,就是他們在諾魯進行所進行農業技術培力、營養推廣、校園飲食工作坊的歷程及成果。


文.圖|余紹全/中華民國(台灣)駐諾魯技術團的營養技師

校園營養午餐在臺灣國內發展多年,從戰後的外援奶粉、進口他國生產過剩的農產、因應學童生長需求的實驗性營養午餐試辦,一路到精緻化的衛生規範以及健康導向的營養教育政策及伙食設計。

臺灣人民的健康飲食觀念,一步一步由政策制定者、膳食製備人員,到第一線的營養教育者共同完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陪伴國民走過生老病死,也更是讓人民強健的一大基石。

就在這樣的健康飲食文化漫漫形塑過程中,臺灣應逐漸從國際間援助的受惠者蛻變成給予者。

國合會的營養推廣計畫

我目前是中華民國(台灣)駐諾魯技術團的營養技師,技術團隸屬於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ICDF),協助與臺灣友好國家進行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執行環境、公衛醫療、農業、教育及資通訊等不同計畫。

近年因為加工食品進口以及生活習慣改變,國合會所服務的馬紹爾群島、帛琉、吐瓦魯以及諾魯等國家人民逐漸面臨營養不良的挑戰,因此我們開始著手進行營養推廣計畫。

圖:技術團協助學校建立校園菜圃,落實學生食農教育。

發展中國家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的雙重挑戰

過重與肥胖所導致的各種慢性病、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不僅在已開發國家造成嚴重的公衛議題,在發展中國家亦引起許多的學者關注。

各發展中國家國內在資源受限及國際自由貿易浪潮的背景下,缺乏新鮮且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加上易於保存且價格低廉的高度加工食品悄悄進入他們的市場,空熱量、營養價值低的食品氾濫,雙重營養負擔 (Double Burden of Malnutrition) 成為發展中國家常見的營養問題,太平洋地區島國更深受影響。

雙重營養負擔代表著「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同時發生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需要積極地透過飲食教育以及政策的調整,從不同的面相,徹底扭轉國民的知識、態度以及習慣才得以舒緩。

臺灣農業技術合作在諾魯

貧瘠的土壤、強烈的日曬以及炎熱的氣候,讓不論是農業栽種以及禽畜飼養都加倍的困難。技術團透過設立農場,嘗試建構推廣農畜技術,嘗試改善當地惡劣的栽培環境。

我們透過有機堆肥的製作、施用及畜舍管理,成功地改善技術團場區內的環境,並漸漸提升農畜產量,再搭配各種技術的能力建構講習班、輔導及競賽等,向外推廣因應當地人民生活習慣調整的農畜技術,降低諾國人民對進口食品的依賴。

隨著農畜牧的生產,我們發現到因為飲食文化及習慣的不同,蔬菜並不是大家飲食中重視的元素,「如何讓居民順利攝取蔬果進而改善健康」,成為了我們新的目標。

圖:學生與技術團於世界糧食日活動合影

鼓勵社區居民攝取各式蔬果

2019年開始,我們巡迴諾魯全國舉辦了多場「多元膳食推廣活動及烹飪班」,希望能讓諾魯人民重視攝取蔬果的重要性,進而勾起他們自己動手栽種的動機,每場活動都獲得參與者熱烈迴響,也能看到社區民眾對活動中提供的蔬菜,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儘管如此,卻總讓人覺得少了重要的元素—永續。

參與者多半是社區內的成年居民,雖然我們大力推廣,但要改變一個長年養成的習慣卻是曠日費時,若是能夠讓他們及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如同臺灣校園營養政策的方向,或許能事半功倍。

圖:在世界糧食日跟學生介紹在地種植蔬果

設計營養均衡的校園餐食

諾國的健康促進最高機構為公共衛生中心 (Public Health Centre),除了在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工作上,非傳染性疾病也是其業務主軸,但因為缺乏營養專業人才,導致國內少能推行強而有力的營養政策。

在公共衛生中心主管非傳染性疾病的Don醫師牽線下,我們參與了由公共衛生中心主辦,世界衛生組織(WHO)、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SPC)以及世界糧農組織(FAO)協辦的「諾魯校園飲食指南工作坊」,旨在制定諾魯校園伙食供膳人員的相關規定、進行營養及衛生宣導,成為守護諾魯人民健康團隊的一員。

在這場會議中,我們以「學童均衡飲食」為分享主題,強調充足的營養攝取對學童來說十分重要。

圖:均衡飲食課程分享

課程中包括營養素、食物種類與南太平洋健康生活指南,學習設計一份均衡餐食,最後再利用技術團自產的蔬菜及雞蛋做出一份示範餐盒,藉此給大家一個清楚的概念:

每位團膳人員、每次的配膳,都是對孩子進行營養教育的重要時刻;我們要把握機會,除了讓用餐者了解如何選擇,更強調要珍惜食物。

會後,有些團膳供應戶更受到啟發,自主地想要成立諾魯供膳人員協會(Nauru Catering Association),大家期望協會未來可以舉辦各種教育活動,並定期切磋、琢磨,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諾魯的供膳活動更加紮實穩定。

圖:參訓人員透過教材 (均衡飲食實際份量) 學習

後疫情時代的跨組織合作

全球肺炎疫情肆虐,國際間人員移動變得艱難,各種跨國會議開始仰賴科技,這次的「諾魯校園飲食指南工作坊」也不例外。

會議雖然透過視訊方式邀請境外講者分享,但線上交流卻無法完全反映大家的吸收狀況,缺乏互動感也容易讓聽眾失焦。因此,我們除了協助聽眾與講者溝通外、憑藉專業背景知識從旁補充講者內容,舉辦了一場紮實的講座。

圖:衛生部次長Chanda Garabwan、衛生部副部長Pyon Deiye、教育部副部長Khyde Menke、教育部務次長Darrina Kun(前排左起)及全體工作坊參訓人員合影。

飲食習慣的調整並非一蹴可幾,在這個資源受限的島上需要更多的心力與創意。期待未來可以更深入的進到每個校園,協助諾魯建立多元且健康的飲食型態。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