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黑后葡萄的重頭戲:進廠繳果過程大公開!

編按:坤明利用暑假的時間,以「打工換宿」的方式,協助採收阿伯所種植的黑后葡萄,採收期已經來到尾聲,我們來看看這些結實纍纍的葡萄製作成紅酒前,在酒廠檢驗的情形吧!


文│莊坤明

家中繳交葡萄的淵源,可以回溯到近五十年前公布的「1972年度釀酒葡萄計畫生產實施要項」。因為有了契作,種植葡萄比起水稻有了更穩定、優渥的收入。但從1995年公布結束契作後,黑后葡萄的產量便由盛轉衰,現今二林黑后葡萄景況已不如以往。

圖說:南投酒廠內部景象。

採收葡萄的一天可以從早上六點開始說起。阿伯叫來的神轎車會在六點到達冰庫後開始把冰庫裡的葡萄拖上車。在冰庫裡的葡萄疊成10箱的高度,司機大哥們則將10箱算成「1支」,以「支」為單位的話,一輛神轎車可以載80支,共800箱的葡萄,而阿伯今年平均下來每次繳交的量大約是1300箱上下,因此每次都叫了兩台車。

葡萄大約可以在早上七點半以前完成上貨,辛苦過後,司機大哥們通常都會到廟前的柑仔店喝完「一組」後才出發前往南投酒廠(註:「一組」是指保力達加上維他露P,為做工的人最愛的飲品)。南投酒廠在早上八點開放進廠繳果,貨車會先到地磅站秤重,葡萄倒完之後再過一次地磅,這樣就能夠知道每一次的葡萄重量。

圖說:倒完葡萄,正在過磅的貨車。

過完磅後貨車就會到一旁的繳果區開始倒葡萄,在輸送帶的運送下,葡萄進入後方的高速脫梗機,葡萄的果粒會因為離心力完全的從梗上脫落,接著葡萄就會在後台經過一連串的處理了。


圖說:完成脫梗後的葡萄梗會經由輸送帶運送到貨車上。

然而,這一次繳交的葡萄品質該如何斷定呢?

在葡萄輸送至脫梗機中途,工作人員會將葡萄裝滿一個桶子,以檢驗糖度與腐爛率,決定這一次繳交的葡萄價格。一整年最主要的收入就看這批葡萄的狀況,因此阿伯在繳果的當晚經常失眠,隔天一早就會打電話到酒廠詢問,但知道糖度和腐爛率後又能睡得安穩了。

除了糖度和腐爛率外,每次的繳果日,品管科人員會隨機抽查檢驗農藥殘留,若被驗到有農藥超標或使用禁藥的情形,整批葡萄都會被沒收。

圖說:酒廠的工作人員用勺子將葡萄舀進決定甜度與腐爛率的桶子內。

以前國高中時很愛跟著阿伯到酒廠交葡萄,因為回程的路上都會固定在田中吃上一碗高麗菜飯。在彰化地區算是小有名氣的高麗菜飯攤,用一個簡單的棚子搭建而成,夏天邊吃邊流汗冬天配著寒風進食,生意依然不減,店內永遠都是滿座。

高麗菜飯的米粒吃起來Q彈飽滿,一口吃下可以嘗到蝦米的鮮和高麗菜的甜,其實是個很樸實的味道,搭上一碗25元配料滿滿的粉腸湯吃起來相當過癮,再來一盤青菜或小菜就是很豐盛的一餐了。以前對於這一餐往往充滿期待,現在吃起來就是個回憶吧,一年中專屬於這個時期的味道。

圖說:一碗大碗35元的高麗菜飯

今年的葡萄採收了三個禮拜,約莫兩甲的葡萄園,產量將近八萬公斤,算是豐收的一年。因為葡萄季剛好和暑假時間重疊,因此每年採收才有時間能回家幫忙,想到自己就快要成為一個沒有暑假的人了,不禁擔心起這些工作該怎麼辦?有機會在這次的葡萄季將每年的例行公事記錄下來,也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其實有種植專門釀酒用的葡萄。

其實每年都會聽見有人要求將黑后葡萄園拆除改種其他作物,我想除非大轉變或者有大量需求出現,否則因為歷史淵源而滿佈二林鎮的葡萄園就有可能消失。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甚麼樣的事,但我能做的就是盡力紀錄現況,未來再回頭來看也或許會意義也說不定。

圖說:帥氣的阿伯駕駛著「鐵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