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報NO.4】爸!媽!今天吃什麼?—親子食農實境秀 全球首播

文/黃嘉琳

今天吃什麼?

常是飢腸轆轆的小孩們回家進門的第一個問題,也可能是親子對話間,爸媽關心孩子學校生活的「發語詞」。

在大享,我們把這個問題變成了全國首部親子食農實境節目—《爸!媽!今天吃什麼?》。

耗時一年,製作團隊跟著六組親子家庭拜訪五所學校、一間團膳公司和許多在地食材生產者,從田園到校園,認識學校廚房的烹煮過程,一同追索、了解吃下肚的食材從何而來,並從親手設計菜單、共同料理的過程中學習營養知識。

挑戰營養午餐大冒險   

六組最強親子團由六位在親子教養、食農素養或公益實踐領域各有擅場的家長領軍,搭配家中小學年齡的小朋友們組成。

長期投身環境教育的進富與最怕吃菇的女兒小米,跑到新社體驗菇農生活,再去清水國小拜訪朱倖槿營養師,挑戰料理千人午餐,裏頭剛好有菇菇呢;關心飲食教養的作家媽媽惠玲與兒子小皮蛋,則來到第一屆臺灣學校大賽優勝營養師楊蕊萍所在的秀峰國小,學習綠竹筍的祕密檔案,常常跟隨爸媽採訪產地的皮蛋,挑戰找竹筍、挖竹筍的實作體驗;熱愛臺灣在地食材與生活文化的姝慧與女兒晴晴,首次踏入彰化養雞場看著健康活潑的雞滿場飛,撿了雞蛋去鹿東國小找營養師﹁蝦猴姊姊「施沛君」做鬆餅。

圖說:進富與小米逛菜市場挑蒜頭

還有還有,以「一打四環島旅行」出名的網紅四寶媽與寶貝們,撲通撲通跳到高雄美濃野蓮池裡採食材、與左營區明德國小易惠瑛營養師料理出高纖營養的野蓮炒蛋;投身公益行銷與共學計畫的馬拉松媽媽奐儀和女兒宥晴,從稻田、碾米廠一路跑到宜蘭北成國小,向陳雅音營養師請教如何煮好糙米飯餵飽兩千位小朋友;很懂食材、很愛料理的「我愛你學田市集」創辦人劉昭儀與兒子羅小弟,則敲開了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團膳公司大門,共同探索蔬菜的秘密。

圖說:羅小弟與媽媽昭儀練習削蘿蔔

邀請加入守護臺灣校園食育的行列

每位小朋友從小學到國中大約要吃幾份學校午餐?答案是:三千份!

營養午餐是孩子們活力的來源,餐食必須提供身心的營養飽足,而每天中午得分秒不差端進教室的飯菜、湯品和水果也就是實踐校園食農教育的核心時刻。以此為出發點,《爸!媽!今天吃什麼?》第一季的製作初衷便是帶著家長們了解:孩子們在學校吃了什麼?食材和餐點裡有哪些營養?營養師與廚師如何費心張羅料理,一方面得提供均衡飲食、一方面又要想辦法滿足學童的嘴?

爸!媽!今天吃什麼?》帶觀眾走進平日難以一窺堂奧的學校及團膳廚房,從產地到校園去探索食農和營養教育、了解科普新知,也透過親子互動的自然逗趣,分享家庭飲食生活的美好時刻。


營養午餐    美好的成長記憶

文/游惠玲(皮蛋媽)

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參與秀峰國小的營養午餐,好熱鬧呀,跟著孩子一起提餐盒、打菜、聊天吃飯,他們臉上掛著笑,眼神裡有滿足,相信這樣的愉快時光會陪伴著他們長大,守護孩子成為懂得好好照顧自己、也能感受他人心意的大人。

能好好吃頓飯,有太多需要感謝的對象,大地、農夫、運送人員、供應商、營養師、廚師,我們跟著製作團隊走入產地,再進入學校廚房、農園,親身參與過程,感受產地風土、體驗廚房熱度,五感的記憶留在心上。

最讓我驚訝的是,廚房裡竟只有五位員工,另有兩位負責米飯炊煮,七人必須在一個上午做出兩千份上下的營養午餐,我聽了熱血奔騰、熱淚盈眶,當場想向專業的工作人員鞠躬致敬。

我平時做給皮蛋的便當只能供給一人,微不足道,讓我們一起把孩子的營養午餐照顧好了,才是王道。

圖說:皮蛋(中)和楊蕊萍營養師(左)合作切竹筍​

 


飲食    最真實的愛與教養

文/李姝慧(晴晴媽)

我還是很愛吃雞腿還有四季豆啊!

邊看著電視裡的我們一起拍攝的節目,晴晴一邊murmur。回想當初拍攝時期,正是晴晴開始沒有選擇、只能吃學校營養午餐的日子。拍攝前,我徵求她同意時順便問,妳覺得營養午餐有可能好吃嗎?很難吧!她一臉不抱任何期望的灰暗。

拍攝那週,我們每天晚上不管聊到養雞場的雞蛋、沛君老師在廚房安排午餐、鹿東國小午餐裡的滷味、還有特別安排的食育課程,幾乎都會聽到她不勝羨慕地說,真的好棒哦!可惜我們學校沒辦法。

再次回看我們一起完成的《爸!媽!今天吃什麼?》,不禁回想這四年,晴晴因為不愛吃油炸物及沾醬料、加上吃東西很享受所有菜餚本味,一直無法適應學校外包的午餐,一度甚至厭惡到假裝打菜(就是拿著餐盤跟著排隊但是沒有拿菜),寧願餓肚子也不肯吃。我也曾經幫她帶過一陣子便當,直到工作開始南北奔波、無法固定準備後,她只好又得回頭吃學校午餐。她無奈,我不捨。

飲食是生活中最真實的愛與教養,我期盼自己在未來也能分出些許心力,投身改善學校飲食的行列,用食物表達我們對孩子們的愛。

圖說:晴晴(右)與晴晴媽享用學校午餐


體驗生活    從做中學

文/婷婷(四寶媽)

食農教育透過「親手做」,暸解食物來源、培養選擇食物能力及正確飲食知識,並學習對食物、生產者和環境的尊重與感恩。我很喜歡帶領孩子們利用「勞動」來體驗不同職場的生活,也因此,四個孩子能上山找野菜、下海找海味、溪邊釣吳郭魚,享受最完整的食農生活。體驗生活從做中學,寓教於樂亦能增長見聞及知識。

初次看見長在水裡面的水蓮,協助洗水蓮、拔水蓮都帶給我們很大的成就感,尤其本於孩子對環境、食物的敏感度,從不時提問中得到正確飲食知識,看到營養師依四個孩子的年齡,計算澱粉、蛋白質、蔬菜、水果份量,是此行最大收穫。

這陣子,水蓮依舊是我家的常備菜,搭配米筍、木耳、紅蘿蔔、杏鮑菇切條、肉絲、薑絲全拌在一起炒,每個孩子的青菜量都能超過正常值的兩倍,營養滿點。

如果還在擔心孩子一放學會問:「爸!媽!今天吃什麼?」而煩惱,只要是原型食物、向在地小農購買當季農產品來縮短食物里程,孩子就能吃得巧又吃得好喔。

圖說:四寶媽教小朋友認識水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