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報NO.4】廣播劇第二彈—東南亞的滋味 小灣與同學的餐桌探索

文/王婉育

「雞肉湯河粉」、「打拋豬」、「薑黃飯」,你在學校午餐裡吃過嗎?

目前新住民為臺灣第五大族群,其中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逐漸落地生根,新臺灣之子在學校能不能吃到家鄉的料理?有沒有可能讓同學們了解他遠在幾百公里外的另一個家鄉呢?

大享食育協會企劃「東南亞的滋味小劇場」廣播劇,由劇作家陳歲華執筆創作,在十集節目中,我們以就讀國小三年級「小灣」為主角,前往五位新住民同學的家中吃飯,品嘗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五國料理,並藉由同學與家人之間活潑、有趣的對話,以及娓娓道來的故事認識東南亞料理中常見的香料、食材、烹調方式與飲食文化。

以東南亞料理為主軸,籌劃食育教材的起心動念,是來自有次到宜蘭的小學舉辦活動,看見一位學生回覆他最想念的家鄉味竟然是越南咖啡,而最後附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句話,不禁讓我們省思,認識多元族群的飲食與文化並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儼然成為臺灣社會需要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大享食育協會從二〇一九年製作的肉類廣播節目向前邁進一步,以更生動、更富戲劇情節的廣播劇形式製作食育教材,目前正在積極撰寫劇本,預計十月正式推出,讓孩子能在學校用餐時間感受來自南洋的滋味,與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新朋友,擁有更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劇本家的內心話

文/陳歲華(編劇)

在寫「東南亞的滋味小劇場」的時候,我就打定主意,除了閱讀相關書籍外,也要和我認識的新住民媽媽們聊一聊這些料理。跟我談天的媽媽們都好可愛,也不吝於向我分享他們的故事。

寫進小劇場的故事,很多都是從談天的過程中,因為覺得有趣而記錄下來,並改寫進去的。我還記得採訪完來自泰國的新住民媽媽後,她說打拋豬是不加番茄和九層塔葉的,讓我震驚了好久,過沒幾天YouTube就有人上傳影片講類似的話題,這巧合真的很有趣。

現在臺灣很容易看見這些新住民美食,雖然知道基本上都有經過口味的改良,但原始的做法是什麼,我們並不清楚。如果可以,很希望能把我在採訪這些新住民媽媽時,聽到感覺有趣、驚訝的事情都分享出來,如果能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美味料理背後的故事,那就再好也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