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報NO.3】吃一份有文化的學校午餐 / 范巽綠

致詞|范巽綠(教育部政務次長)

整理|大享食育協會

謝謝大享食育協會連續兩年舉辦臺灣學校午餐大賽,這件事說起來不太容易,但我認識陳藹玲理事長,她是我多年好朋友,一直對於學校教育有很多層面的關心。

學校午餐,代表了就是學生的營養、食育教育、文化傳承、在地食材,與整個在地消費系統的理解。所以,我們對學校午餐結合營養師開菜單、在學校進行營養及食育教育,其實有很多新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我們108學年新課綱,這就成為學生素養中很重要的一環。

進入今天決賽的,有來自八個縣市的十二組隊伍,比賽要持續到明天、整整二十四小時。我感覺各位的用心,你們進來參與,就表示說願意來分享在學校午餐裡頭所累積出來的智慧與經驗。

我在今年七月到日本訪問,主要就是考察日本的食育教育。十五年前,日本就已經有營養教師,每個縣市各有不同營養午餐的提供方式與補助項目,但真正核心在於每餐的設計和營養成分,而且特別在意食材與烹調技術。我拜訪了其中一所學校,校長非常高興地跟我說,這個月提供了多少餐的營養午餐,其中有多少次是完食,也就是全部吃光光,一點廚餘都不剩。

因此,營養午餐存在著大家對於食育文化紮根的想像,透過午餐理解日本飲食文化。若以臺灣來說,山邊、海邊、閩客多元族群的地區,所要傳承的內容都不一樣,午餐是傳承來自媽媽、阿嬤、家族裡頭最令人懷念的味道。

學校午餐既要注重營養、安全、衛生還得兼顧美味。我想這次午餐競賽,各位評審們會很辛苦,如何在這十二組隊伍之中,找出最能符合標準、最好的營養午餐。其實每個縣市午餐收費價格是有差距的,因此我剛剛請教了秘書長,比賽是以這學校本身用在食材裡頭的經費,來呈現出最美好的午餐。

我還看到來自屏東的學生評審,她非常認真,我跟她說負擔很重喔,妳可是全國一百八十萬名學生的代表。

教育部很高興和大享食育協會合作,一起跟所有民間團體,特別是爸爸、媽媽、營養師還有廚工,攜手讓臺灣學校午餐既傳承飲食文化,又能夠完成食育教育賦予素養導向能力的增強,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好吃的午餐。小朋友畢業後回憶起來,會說我最懷念在學校吃的營養午餐,這樣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