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過了一場實境體驗挑戰遊戲的臺日學校午餐交換行動 by 樊禾蓁營養師

文.圖|樊禾蓁(新竹縣營養師)
編輯|陳儒瑋

不知哪來的勇氣參加大享食育協會主辦的臺日韓學校午餐菜單交換活動,最後還很幸運竟然入選了,有機會與日本千葉縣立富里特別支援學校交換彼此的食譜。

當看到飯田薰營養師設計的菜單的第一眼,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先天不足加後天不強,對這份菜單的食材非常的頭痛啊!

挑選食材就像闖關遊戲

怎麼說呢?使用三章一Q國產食材的獎勵金對於學校來說是很重要的午餐經費來源,這份食譜中的列舉的食材,該上哪去找台灣自產的啊?

先說「竹莢魚漿」好了,有標章的魚漿就已經很難取得,還要竹莢魚?我……想買生鮮竹莢魚讓廚房自己打漿。

再來,「羊栖菜」和「無翅豬毛菜」,這是什麼什麼跟什麼啊?!

研究之後才知道乾羊栖菜是一種海藻,臺灣並不常食用,讓我找了好久。一開始是在蝦皮找到,買一些回來試做,發現口感和海帶芽差很多。後來在逛百貨公司舉辦的日本商品展時,一個好心的大姊告訴我某個攤位有賣,太棒了,有一種遊戲闖關成功的感覺。

無翅豬毛菜可真的難倒我了,因為它是「生鮮」的。生鮮過不了海關,我沒吃過,不知道可以用甚麼來代替。在逼近實際交換供餐的那一天,有位學生家長建議用「水蓮」來代替。

最後則是炸彈黑皮西瓜。富里是日本西瓜第二大產區,但是冬天,臺灣哪來的西瓜呢?我就跟協會說要用臺灣冬天盛產的水果「橘子」來代替。誰知道,有天親愛的媽咪呼喚我回家,送了我一顆「黑皮西瓜」。

這是一種天意嗎?思考一個晚上之後,我聯繫食材廠商老闆能否幫我找到西瓜。感謝她大力支援,還真的利用假日到處幫忙找西瓜。過了幾天之後,老闆問我:

小玉可以嗎?

為了完美復刻飯田營養教師的菜單,好,就西瓜。而且為了怕交換那天的西瓜被打槍,老闆還另外送橘子來備用。

多到無法想像的食材種類和一次又一次的試做

每道餐點(包括飯)的食材(不包括調味料)至少都有四樣,最多還到六樣,三菜一湯加主食,一整套的食材多到流理臺放不下。

主菜「豆腐漢堡排」,最後還是以旗魚漿代替竹筴魚漿。試做了三次,其中還先嘗試全校供應一次。不管是用煎的、還是用炸的,都比不過烘焙教室的烤箱(一整隻雞能塞進去的那種)烤出來的好吃。經過商量,決定那就用烤的吧(唉!這又加重了交換當天的困難度)

副菜「涼拌羊栖菜佐起司」,則是先將每項食材分別切好、洗好、燙好,再混和一起調味,最後撒上起司丁。這道菜因為每種蔬菜的燙熟時間不同,所以要分別處理再合併,才會有清脆爽口的口感。(嗚嗚嗚,一點都不能偷懶)

另一道副菜是「柴魚拌蘆筍」。由於竹筴魚是千葉的盛產魚種,所以飯田營養教師跟海有關的食材都是竹筴魚,到了臺灣,竹筴魚製品真是少之又少。臺灣午餐第三道蔬菜幾乎都是用薑蒜或油蔥調味,第一次用柴魚來調味,小孩反應很好。加上小松菜有時會有苦味,這個烹調方式應該可以讓廚房多加利用。

番茄蛋花湯是臺灣午餐會出現的湯,但是飯田營養教師設計的這道「番茄濃湯」,則需要再加上洋蔥、萵苣和水蓮(代替無翅豬毛菜),應該是沒人想到可以這樣做吧?在台灣,頂多額外加個青蔥。然而,這碗湯意外的好喝。可惜交換當天,我最後忘記打個蛋花就起鍋,顯不出原本菜單的美色。(哎呀,好想用AI來P圖一下)

最後這碗「大豆拌飯」,一定要好好介紹一下。看過今年其他交換菜單的菜單,發現日本午餐沒有大魚大肉,但是少不了黃豆。黃豆前一天先泡水,當天瀝乾裹太白粉後炸熟,再拌入醬汁調味。麥片飯起鍋前拌入調味好的黃豆,超讚。

這套食譜是飯田營養教師在千葉縣成立150週年特別日以及2023年參加第十八回日本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賽事的作品,她去年還得到食育優秀授業獎。(真的猴塞雷啊~)

來自各方夥伴的熱情支援方能成就這場活動

真的要感謝校長在最後關頭大力推了我一把,帶領所有同仁大力支持這個活動,安排支援人力,安排每個人的工作,他們應該在我不在的時候討論很多次吧?畢竟我這學期開始,每週只有一天待在玉山國小。

在一人廚房辦這個活動,最操的當然就是那「一人」,從看到菜單的三天睡不著,到試做檢討,到最後上菜。這不像臺灣學校午餐大賽有攝影機在旁邊盯著,但腎上腺素應該也是加足了量。

謝謝我家小犬,被媽媽從學校挖回來幫忙拍了許多照片、溫柔攪拌漢堡排、切西瓜、顧烤箱,更謝謝你堅持烤40分鐘,學生說比之前試做只烤15分鐘好吃很多。

謝謝抽空來陪伴的營養師好友,希望我們互相分享學習,在學校營養師的路上不孤單,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謝謝小孩們那天很給力。看到食材的時候,超擔心廚餘會剩很多,因為蔬菜量比平常多,因為沒有看到肉,因為新菜色,因為……。還好,最後的廚餘量比平常少一點,鬆了一口氣呢!


本專案計畫由農業部農糧署指導,大享食育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