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本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建立食育指導士制度 NPO法人日本食育協會向地方扎根

文│王婉育
 

前情提要|大享食育協會與甫奪下首屆臺灣學校午餐冠軍的新北市秀峰國小楊蕊萍營養師及朱鳳妹廚師來到東京,現場感受第十三回日本全國學校給食甲子園的現場氣氛,成為推動臺日雙方第一線學校午餐工作人員交流的起點。此外,也安排參訪學校午餐供應各環節的官方機構與民間行動組織。


本次訪日的最後行程──拜訪NPO法人日本食育協會,與小林修平理事長、專務理事渥美豊太郎會面。什麼是「食育指導士」?和營養師不同之處為何?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約定的地點。

 
食育的推廣先驅

NPO法人日本食育協會於2004年成立,先於日本於2005年由小泉純一郎任內通過的食育基本法。小林先生在基本法通過前就意識到食育的重要性,因此成立NPO來執行食育的目標。在政府部門方面,食育的推行主要分為三大部分:農林水產省對應的是食材的生產者;文部科學省負責食育教育;厚生勞動省提倡人民健康(註:以上三個單位相當於台灣的農業委員會、教育部和衛生福利部)。然而,政府由上而下的訂定政策,能力與效果有限,曾在大學擔任多年營養學教授的小林先生認為必須從民間的力量來彌補公部門的困境。

說明:NPO法人日本食育協會的標誌,內含以日本食育倡議的紅、黃、綠三大要素。

NPO法人日本食育協會串連其他組織,例如:全國營養師協會、給食協會、培養營養師的大學、學會等學術單位,共同舉辦全國性研討會,都和日本食育協會有所連結。政府無法克服橫向連結的藩籬,但民間組織可與學校午餐相關工作者、營養師、學界等其他領域之人士合作推動。

深入淺出 將食育帶入家庭

所以,他們推出了食育指導士制度的概念,認為從基層、家庭發起的行動有助於直接突破政府部門依法行政、難以橫向連結的藩籬。協會招收主要的會員為家庭主婦,將家庭、社區當成傳授食育相關內容的出發點,有意願學習並投身的家庭主婦們可報名參加協會在各地舉辦的食育課程,考取認證後即可成為食育指導士。迄今通過食育指導士考試人數已達三萬人,而持續繳交會費維持會籍之指導士會員為一萬人,近年又設置「上級食育指導士」的訓練課程,會員人數達一千人左右。

為什麼以家庭主婦為主呢?專務理事渥美先生強調,因為她們在日本家庭中仍是餐食的製備者,因此協會欲以科學知識的角度,加強家庭的飲食文化概念。在現今社會中,早餐、午餐都是外食解決的情況下,唯一能主動選擇餐食的一餐就是晚餐,也有和家人同聚的意義。因此如何挑選準備晚餐的食材和料理方式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協會的會員組成與食育指導士的培養就從主婦開始。另一方面,由於現今學校會教授食育的觀念,小朋友回到家中可以和家長分享,身為家長的主婦們也能將在協會所學的知識帶回家庭中,以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

食育指導士的認證並不困難,只要上了一天五小時完整的課程,通過簡單的選擇題考試就能通過,他強調,「不需知道太深入的知識,並且以簡單的方式進行。例如人體和營養素的關係,就會體認我們為什麼吃,如何選擇吃。」門檻不高,但鼓勵食育指導士們主動學習吸收新知,並分享出去。

突破籓籬 將食育帶入地方

在成為食育指導士之後,繳納會費便可持續擁有協會認可的指導士資格。在前文提及的五小時課程,並不是傳授死背的知識,而是培養主動了解食物背後知識的意識。例如:食品成分的標示往往被人們忽略,或是成分名稱艱澀而難以理解,初步的訓練有助食育指導士們持續吸收新知的方向。另外,食育知識的正確性可能因為電視播放、社群訊息傳遞而使民眾有所混淆,食育指導士能夠透過說明會傳遞正確的訊息。總之,食育指導士的角色希望能提升大眾的飲食意識,並且將食育知識普及化、大眾化,使民眾消費時能注意自己買了什麼。

協會會員在日本各地進行食育教學,或是舉辦討論會,這些活動都是指導士們無償、全憑熱忱發起,除此之外還可考取「上級食育指導士」的認證,五天25堂課程內容,更新並深化食育的知識。協會成立迄今擁有許多會員,提供很多食育相關訊息,但仍無法了解會員是否確實將食育帶到家庭中,因此在各地許多獨立的團體可串聯起來,更徹底將食育的概念傳遞至日本各地,也跨越上位者難以深入地方推動食育的隔閡。

在會談的尾聲,小林理事長突然和我們用中文聊天,原來他在高中時代隨著父親到中國念書,因此學會中文。詢問理事長的年齡已經高齡84歲,仍舊硬朗的與其他學者帶領食育協會,著實令我們感到佩服。而訪日的正式行程也在輕鬆的氣氛中結束。

說明:NPO法人日本食育協會相關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