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推進大會】超乎預期的食育嘉年華

文.圖|張月綺

應朋友邀約來參加邁入第十七屆的日本食育展覽會,週日一早開放前,愛知縣常滑市展場外就已經大排長龍。除了父母帶著孩子們,也有許多年長的民眾來參與,踏進會場熱熱鬧鬧地就像來到嘉年華祭典一樣。

中央主會場的講座,請到了人氣的チコちゃん和主持人以有趣的問答方式帶領大家回顧歷史。

像是為什麼我們一日三食呢?主要的原因來自照明,過去人們的作息時間因照明的影響而延長,連帶影響了進食的時間與次數。從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人們因油燈的普及而拉長的工作與休閒時間,而由早、晚兩餐的飲食型態,變成了一日三食外加間隔間吃點心的新飲食習慣。輕鬆有趣的帶領大家重新思考許多習以為常的觀念與生活習慣。

現場各種琳瑯滿目攤位活動也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令人驚訝於食育推廣體驗的多面向。

臺灣出身的我很直覺地會將食育連結到校園,日本食育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午餐體驗,以美味擬真的學校午餐模型呈現日本自明治時代至今的給食演變。

現場也定時發放給食的麵包提袋,裡面滿滿裝了紅芋、柑橘與茶口味的麵包與成分說明表,還有水果果凍等點心,讓大家一起品味重回校園的味道。

我們都知道需要攝取大量與多種類的蔬菜以維持我們的健康,但很少有機會實際站在蔬菜箱前,拿起洋蔥、南瓜、白菜、紅蘿蔔、小黃瓜放進磅秤藍裡自己動手秤出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的蔬菜體積與重量。當你覺得裝到一日的蔬菜食用量後,工作人員就會幫你掀起板子看秤子的重量,大部分的參加者才發現原來平常吃的量離350克還有好一段距離。

另外像是製作豆腐、奶油、鹽和採集香菇、擠牛奶等等,以及在魚市場區能看到活生生的貝類、魚、蝦、蟹和解說介紹,並有一整面讓孩子們塗鴉發揮的海洋牆。

這些能實際動手的體驗區,攤位不分年齡層都非常受歡迎。

現場還有來自日本各地的食育文化推進的經驗分享。擁有各自地產食材的特性與文化特色,像著名的米的產地宮城大崎市,就推行泡菜、味增等發酵食品的製作體驗。

食育還能延伸到與人進食相關的各種部分,像餐桌上筷架的作法教學,又或是口腔健康的維持等等,展覽會還提供了骨質檢測與報告分析,強調鈣質攝取的重要性。回到人的本身,該如何維持身體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食育課題。

一整天下來感受到日本食育展努力提供實際五感體會的強烈用心,不僅是肚皮滿足,精神上更是收穫滿滿。

當我們越是了解食物如何生產與製作、了解人自身與土地、食物、自然的連結如此緊密,感謝之心油然而生。還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無比豐盛又樂趣滿滿的嘉年華展覽會,期待下一屆富山展會,也期待台灣食育推廣能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