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SDGs】SDG4 優質教育

吃飽睡好,教育滋養未來!

漫漫三個月的居家學習及暑假後,終於在九月一日高中職以下學校開學了!儘管疫情仍伺機而動,讓人提心吊膽,但無論如何教育的腳步都不能停下,道理很簡單:教育是養成人格與專業的重要途徑。

當教育碰上食物,其實就與大享一直以來倡議的學校午餐議題密切相關。學校午餐是學童重要的營養及能量來源,如果三餐沒有正常進食或休息,上課難免頭暈腦脹、無法專心。而學校午餐並不只是生理的滿足,更延伸出各項議題,包含各縣市供餐狀況、農產運輸、法案制定、飲食文化,以及餐盤中食材所帶出的營養知識。看似日常普通的學校午餐,藏有學童對於食物與營養的認識,更是學生能在學校專心的關鍵。

SDG4的圖像畫面邀請大家一起搭乘學校午餐號,在食物的浩瀚宇宙中,吃好睡飽,跟孩子一起迎接課業與未來的各項挑戰!

SDG4 優質教育

自從台灣實施義務教育以來,國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然而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兒童或女性失學的狀況仍然相當嚴重。SDG4以提高教育機會為主要目標,希望能減低失學的狀況,並且消除教育中的性別差距;更進一步,能夠過教育傳達永續發展的理念。

優質教育是改善人們生活與永續發展的基礎要素。對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女性及弱勢族群而言,擁有平等的受教權及職業訓練的機會,有助於個人發展,亦是促進社會、經濟與環境改善的基石。在資源不足的地區與國家,學校供應營養健康的餐點更具有提高入學率的誘因,並實質地為兒童帶來營養與身體發育的好處。

回到台灣社會的經驗來看教育議題。新住民已經躍升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她們努力融入台灣,卻也因為語言的隔閡,難有機會能接觸新的技能。台灣有許多民間組織注意到這個問題,例如屏東的「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便提供新住民培養自立自足生活技能的機會。例如學習各國料理的烹調方法、製作繪本、影片,甚至舉辦假日市集,除了增加收入也推廣新住民文化。

延伸閱讀

校園午餐也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日本在1954年通過《學校給食法》,透過非營利的學校給食會組織,一方面在源頭管理和與在地生產者合作,供應符合學校供餐標準、品質穩定的農產品,落實地產地消的精神;另一方面,亦能與學校營養師攜手推動校園食育活動,教導學童正確的飲食觀念與習慣。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