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SDGs】SDG3 良好健康與福祉

懂吃、懂吃,營養均衡福氣啦!

全世界在Covid-19病毒的影響下丕變,健康成為必須掛心維持的日常。除了戴好口罩、勤洗手消毒,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維持身體健康呢?

扇形的飲食指南大家或許常見,但不知從何而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頒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提供大家每日攝取六大類食物的建議:水果2-4份、蔬菜3-5份、全穀雜糧類1.5-4碗、豆魚蛋肉類3-8份、乳品1.5-2杯、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及充分飲水、適當運動。

大享倡議學校午餐議題,營養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SDG3以減少疾病、完善醫療為目標,而飲食教育是建構健康社會的基礎。我們期待能有更多均衡營養攝取、食物與農業等教育實踐,讓飲食與健康的觀念能從小扎根,降低成人、年老後引發慢性病的可能性。

懂吃、懂吃,在謝金燕的「姐姐」舞曲下大家對於這個擬聲詞琅琅上口,期許營養的觀念也能如此日常!

SDG3 良好健康與福祉

「生病看醫生」這件事在台灣似乎很稀鬆平常,不小心一個感冒,就可以拿著健保卡到家中附近診所就診。不過,在許多國家由於經濟條件與醫療資源的貧乏,人民多為疾病所苦。

SDG3特別強調孕婦、新生兒死亡率以及疾病相關的防治。許多開發中國家由於孕婦和孩童無法擁有完整的醫療及食物的資源,在孕婦懷孕分娩的過程中母體及新生兒容易出現疾病與死亡的威脅。

在《SDGs:我們想要的未來》中,以起源自日本、目前有40幾個國家使用的「媽媽寶寶健康手冊」為例,說明手冊能夠讓醫生掌握孕婦及幼兒的身體狀況,藉此提供媽媽孕期和孩子成長的注意事項等資訊。相信大家在小時候都會看到爸爸媽媽手上拿著這本手冊,而這本看似輕薄的媽媽寶寶健康手冊,便是SDG3的世界性案例。

除了孕婦與兒童之外,疾病、藥物濫用、環境污染危害等都是永續發展目標中關心的項目,增進健康與福祉無分你我。在醫療體系健全、容易取得食物的臺灣,我們難以想像營養不良引發的疾病有多嚴重,反而是過重、肥胖等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諸多因飲食而造成,這些「非傳染性」疾病,多年來在台灣的盛行率居高不下。肺炎疫情已經證明了健康議題並沒有國界。從自身做起,行有餘則共同扶持健全人類社會的健康環境。

延伸閱讀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