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韓國—宜蘭深溝食農好好玩

文|郭琇真 攝影|張鐙云

借鏡韓國工作坊順利落幕後,隔天我們便馬不停蹄帶著韓國農漁村研究所所長李宰郁以及前首爾市城北區學校午餐支援中心長李璸琶,驅車從台北上國道五號、途經雪山隧道,深入宜蘭鄉間。

此行的目地的有二,其一就是參訪宜蘭縣員山鄉深溝國小的食農教育課程,二則是與深溝在地的農民進行意見交流。

全台水稻一年有兩收,唯獨宜蘭只有一收,而此時正是宜蘭一期稻即將收穫的時節,路旁的稻田裡盡是滿滿的金黃稻穗,而深溝國小學童照顧的稻田裡也是。

談起食農教育,江湖上有個傳言,那就是「北深溝、南官田」。深溝國小的食農教育課程是在地社區和學校攜手合作的結晶,3年前學校老師想讓學生學習種稻,鄰近地主二話不說無償提供農地供學校使用,再加上在地稻農陳榮昌阿伯熱血到學校和學生傳授絕活,深溝食農教育課程於是成形。

深溝國小的種稻課程有著清楚的分工制度,四年級學生負責育苗,五年級插秧顧稻,過程不用農藥、化肥,升上六年級後,還要想辦法把米賣出去,隔年陳榮昌將這棒子傳給了羅傑農場的曾文昌,曾文昌現在每2週都會帶學生下田一次,延續食農教育的能量。

說起帶孩子種稻,曾文昌一臉靦腆的說:「我現在都盡量讓孩子自己承擔成果,以前陳榮昌阿伯看到學生田裡的秧苗被福壽螺吃去,會不捨地幫忙補秧,接棒後,為了讓孩子更真實體驗農夫這職業,我慢慢減少人為協助,希望養成孩子對這塊田負責任、隨時照看的習慣。」

曾文昌手指著田中一小塊還沒結穗的水稻說,「這就是後來補秧的結果,」這區福壽螺較多,今年剛插秧沒多久就被吃光光,孩子補上新的秧苗,自然長得比較慢。

深溝國小的食農教育不只有精實的種稻課程,角落一隅還堆放著一桶桶水果酵素,校長黃增川自信地表示,學校午餐每週會有2次吃水果的機會,吃完剩下的果皮丟掉很可惜,學校同仁突發奇想DIY做酵素,只要有水、黑糖和水果皮,要做酵素不是難事,且用途超廣,不只可當田裡的肥料、淨化水質,還可照顧老樹呢。

在黃增川校長帶領下,我們環繞深溝國小一圈,順道觀賞學校的循環衣櫃、藥草園、湧泉水池、太陽能板屋頂,並實際體驗如何製作純米米苔目,這每一處盡是教育和生活的融合阿!

圖說:深溝國小藥草園一角,校長和我們介紹芳香萬壽菊。

圖說:深溝國小的家長帶我們體驗實作純米米苔目。

圖說:深溝國小將部分學校屋頂裝置了太陽能板,發電收入賣給台電,一年能為學校省下1/20的電費。

李宰郁所長好奇的問向黃增川校長詢問:「學校如何避免校長換人後,食農教育的精神能持續落實呢?」

黃增川笑答:「寫入課程裡!」為發展十二年國教,台灣的學校需規畫特色課程,因此將目前食農教育的規劃寫進特色課程裡,能避免人息政亡的窘境,也剛好他在深溝國小擔任校長的任期即將在7月屆滿,「我相信新校長接手一定願意繼續深化這份食育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