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塚市,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模式

文、圖|朱曉萱


「平塚市是從山邊到海邊、農漁工和服務業什麼都有,移居來這裡的人,可以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做自己。」

抵達平塚市之前,只有認識漁業協同組合的伏黑先生,知道這裡的魩仔魚品質很高、鬼頭刀是漁港捕獲量做高的魚種之一。

從機場移動到平塚市,發現自東京市區出發至平塚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而且不用轉車,是在東京工作通勤可接受飯的住宅區域。

平塚市地理環境,從望遠平台「湘南平」能略知一二,在平台上最顯眼的建物是平塚電視中繼塔,順著制高點轉一圈,往南邊看是相模灣,海面上隱約可見定置魚網的位置,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伊豆大島,海的另一側則是平塚市內的生活區域,再向西北邊看則能看到富士山。


然而出生率下降導致全國性人口減少的問題,十年前也發生在平塚市。當時日本政府使用「地方創生」作為增加地方人口數的策略,而各地在執行後發現,與其邀請有能力創業者來到地方,不如增加願意在地方上生活的家庭,因此政策方向調整成育兒友善、生活機能方便等。

其中一個政策就是平塚是給食中心的設立,在2024年以前,平塚市的國中生沒有學校午餐,需要由家長幫孩子準備便當。現任第三任期市長落合克宏,曾任市府公務員、市議員,也是一位父親,深知家長為孩子準備便當之苦,因此想要建一個能負荷室內國中小午餐製備的中央廚房。

學校給食中心於去年(2024年)九月正式開始營運,在此之前團隊花了六年的時間籌備和建設,嶄新的學校給食中心,成為市內最具指標性的政策之一。甚至發現新的給食中心落成之後,學生的廚餘量減少了兩個百分點。

即便如此,全國性的人口下降問題,沒有快速地解方,只能透過不斷的調查、了解問題之後試圖解決,近10年平塚市的總人數數逐年緩慢下降中。


神奈川縣境內的平塚市,面積67.88平方公里、人口數約25.8萬人,地理位置正好在相模川出海口、相模灣最北邊處。從相模灣往內陸的西北邊方向,擁有神奈川縣最大的稻米耕種區域,其他蔬果類的產品還有草莓、番茄、小蕃茄、小松菜等作物,市農產品的推廣大使,是從平塚市的形狀所演變而來的身上背著許多農產品的狗狗,取名為「蔬太(ベジ太)」。


圖說:蔬太,圖片取自平塚是學校給食中心官方網站。

這次教育部百億圓夢計畫的青年們造訪的是平塚市漁業協同組合,最具代表性的水產品是在相模灣內捕撈到的魩仔魚、鬼頭刀以及竹莢魚。平塚市漁業協同組合的推廣大使,則是由東海大學的學生所設計的平塚玉三郎(ひらつかタマ三郎,發音為Hiratsuka Tamasaburou);蔬太和平塚玉三郎時常手牽手一起推廣平塚市在地食材。


圖說:蔬太和平塚玉三郎推廣在地農產影片;圖片來源:平塚市官方農業YouTube頻道

來到漁協恰巧遇到魚協組合會會長杉山先生,,曾經在船上工作近四十年的會長,是平塚漁業的萬事通,關於平塚漁業的發展史、漁法、在地水產的時令瞭若指掌。

平塚產的魩仔魚,因為使用的漁法,雖然補獲量較少,但過程中魩仔魚彼此之間不會擠壓在一起,因此魚身完整,保留的鮮度較多,捕撈後立刻用冰塊冰鎮維持魚的新鮮度,上岸後立刻加工,燙熟後的魩仔魚身體會呈現像J字型的彎曲狀,表示還保留了滿滿的鮮度。聽著會長驕傲地說著在地魩仔魚產業的故事,伏黑先生仍表示許多在地居民甚至不曉得平塚是有漁港,即使在地能第一手獲得最新鮮的漁獲,居民對此也相當無感。

已經在漁協的工作20年的伏黑先生,平時的業務已經很繁忙,仍希望在自己的所及範圍,盡可能推廣食用「平塚的魚」。


在地的食育推廣,除了公司協力推動的各種活動之外,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村井弦齋」,是平塚市的報導者和作家,於1903年起連載「食道樂」小說,使用的「食育」一詞,以及小說中對待食物的態度,是100年後日本訂定食育基本法的重要精神指標之一。

為了紀念村井弦齋,平塚市內有一條取名為「弦齋通」的道路,還有一個「村井弦齋公園」,從2000年開始舉辦「弦齋祭」,今年適逢第24回。


圖說:弦齋祭活動會場

參與人員除了活動推動委員會之外,市公所教育委員會的社會教育課也是重要的成員,每年一次的弦齋祭,集結地方上重視食育的團體,也號招當地的國、高中生擔任活動的志工。

地方活動用相同的喜好和興趣集合了一群人一起工作和完成心中的目標,不論是弦齋祭還是漁協推廣地方魚的活動,皆體現出在平塚是共同生活的樣貌。


平塚市內的輪胎、汽車零組件等工廠和大型百貨業都是在地居民就業的選擇,許多人說平塚市是一個沒有特色的地方,但也代表著這裡什麼都有,也因為如此,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