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看過整隻牛的立體拼圖嗎?這個風靡燒肉店的玩具,因緣際會下成了告訴客人牛肉是在哪個部位的助教。從那之後,雞、豬、魚、羊,加入了這個行列,發展成一系列的拼圖玩具,最新系列的是一隻觸感神似真正的鯛魚燒的鯛魚燒拼圖。
文|朱曉萱 圖|朱曉萱、大享食育協會
你曾經看過整隻牛的立體拼圖嗎?這個風靡燒肉店的玩具,因緣際會下成了告訴客人牛肉是在哪個部位的助教,而除了整隻牛之外,還有整隻雞、豬、魚、羊等玩具加入,發展成一系列的拼圖玩具;當你以為整隻系列已經是登峰造極之作的時候,竟然又推出了Lite版超仿真手感的小型食物拼圖,例如大蒜、海膽、納豆等,最新推出的是觸感神似真正的「鯛魚燒拼圖」。
這一系列的玩具具備認識食物的知識性,以及拼圖過程的娛樂性,對於喜歡食物又喜歡益智遊戲的我,意圖使人全套搜集,令人期待下一個次會推出什麼玩具!
執行食農教育的時候,常會使用「玩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如果玩具本身的真實性夠高,還能當場成為助教,增加學習者的記憶。也許設計玩具的人從來沒有想過玩具也能變成教具,卻無蔭插柳柳成蔭,成為許多教學者的好幫手。
Megahouse就是這樣的玩具公司,這次有機會來採訪編輯團隊中板垣有記組長、芳賀智江小組長及臺灣市場負責人邱韻如,了解這系列商品誕生的故事。
Megahouse是知名玩具製造商萬代(Bandai)的子公司,專門出品益智類立體的拼圖,例如魔術方塊、人體解剖拼圖等玩具。
最早研發出解剖拼圖,純粹在科學上認識動物的構造,當時開發出「人體」和「整隻牛」的立體解剖拼圖。沒想到在「整隻牛」立體解剖拼圖出版後,成了燒肉店的寵兒,還登上了燒肉新聞版面!燒肉店利用玩具讓新進員工學習,也會使用玩具來向客人說明,讓客人知道吃的部位及名稱,對應到牛隻身體的哪個地方。
現在的牛解剖拼圖,相較於第一版做了一些改變,第一版的拼圖肉的各部位顏色是彩色的,目前的版本則是調整成暗紅色,且顏料經過特殊處理,經過手觸摸後溫度變高,肉的顏色會從紅色變成暗咖啡色,模擬肉被烤熟的顏色,增加趣味性。
整隻牛商品持續大賣,鼓勵設計部發展另一個日本的國民美食「鮪魚」的立體拼圖。
鮪魚立體解剖拼圖上市後,再次在日本的壽司店引起話題,讓新人以及客人快速對應鮪魚生魚片的部位與名稱。鮪魚商品的成功,奠定了後續發展類似玩具的基礎。
把該「食物」各部位都拼好了之後,大小剛好能放在一個手掌上。現在「整隻」的立體構造拼圖的系列總共有牛燒肉、黑鮪魚、黑豬、烤全雞、河豚生魚片、成吉思汗羊肉、鮭魚(卵)、醬油拉麵、雪蟹和烤乳豬等日本較常見的食物;還有鯊魚、小龍蝦等,外國較常見的食物,不只是日本市場,也想把商品推到國際市場。
除了「整隻」系列的解剖拼圖,後來還推出了lite系列,主打把食物拼進原本的包裝裡,超仿真手感的小型食物拼圖,有大蒜、納豆、海膽、章魚燒、鮪魚壽司,跟近期即將推出的鯛魚燒。
目前已經推出將近二十個拼圖,數量仍在網上累積中,那麼是如何決定要推出什麼商品的呢?
首先是消費者的意見,看現在消費者想要看到什麼。
取得市場需求之後經過公司的小組討論後,才會真正決定是否會真正成為一個商品。小組長芳賀說
提案的時候時常會被大家質疑這不好玩吧?這不可愛吧?就要再提出解決的方法。
由此可見可愛、有趣,是開發團隊設計這系列玩具的重要因素,提案通過之後才會再進入玩具的設計、打樣等步驟;設計食物為主題的玩具,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擬真,但如果完全擬真,又會失去玩具可愛的成分,消費者可能不能接受。因此開發出一項商品,需要考量許多因素,真正完成開發新的商品大約要花10個月的時間。
商品除了本身是解剖拼圖的娛樂性之外,也會在一開始的企劃提案中放入有趣、意想不到的巧思,例如燒肉使用溫度變色顏料、成吉思汗烤肉附了一把剃羊毛的剪刀、黑鮪魚裡放了一把切鮪魚的刀、烤雞肉串裡面放了一個模擬的雞肉串和雞蛋、鯛魚燒裡有一顆心型的糰子等驚喜。
做成玩具需要注意的細節,最困難的是要在成本內做出最細緻的設計,因此企劃團隊與打模師之間的溝通重要;還需要符合法規及社內標準的安全基準,例如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尖,還不能做得太像能吃下去的東西,避免消費者誤食。
要完成商品需要經過層層的溝通與調整,讓商品在最適合的狀態下推出,如此才能擄獲消費者的心,不斷地推出不同的企劃。
對玩具公司來說,起心動念原本是想要做有趣的玩具,提供給國中、高中年齡層的玩家,推出後竟然最受20到30歲年輕世代的歡迎,更沒想到能應用在食物的學習上!板垣組長期待未來的發展:
食物是共通的語言,也是傳遞訊息的媒介,希望有更多機會能跟大眾交流。台灣和日本的飲食交流也很頻繁,也許下次出品的玩具會是和台灣人交流過後決定產生的唷!
後記:初期聯絡時一直沒有回音,因此原本以為此次沒有機會採訪到他們,沒想到在最後牽上線,終於有機會和開發團隊聊聊這系列玩具開發的過程,還有機會邀請他們來臺灣展覽,讓一直都是這系列玩具的超級粉絲的我感到非常興奮。對於使用玩具抓住大家的目光的教具感到非常驚艷,雖然幾乎收藏了全系列的玩具,從來不曾真正使用玩具進行教學,但總是思考著哪些場合適合使用。
你曾經看過整隻牛的立體拼圖嗎?這個風靡燒肉店的玩具,因緣際會下成了告訴客人牛肉是在哪個部位的助教。從那之後,雞、豬、魚、羊,加入了這個行列,發展成一系列的拼圖玩具,最新系列的是一隻觸感神似真正的鯛魚燒的鯛魚燒拼圖。
文|朱曉萱
圖|朱曉萱、大享食育協會
你曾經看過整隻牛的立體拼圖嗎?這個風靡燒肉店的玩具,因緣際會下成了告訴客人牛肉是在哪個部位的助教,而除了整隻牛之外,還有整隻雞、豬、魚、羊等玩具加入,發展成一系列的拼圖玩具;當你以為整隻系列已經是登峰造極之作的時候,竟然又推出了Lite版超仿真手感的小型食物拼圖,例如大蒜、海膽、納豆等,最新推出的是觸感神似真正的「鯛魚燒拼圖」。
這一系列的玩具具備認識食物的知識性,以及拼圖過程的娛樂性,對於喜歡食物又喜歡益智遊戲的我,意圖使人全套搜集,令人期待下一個次會推出什麼玩具!
執行食農教育的時候,常會使用「玩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如果玩具本身的真實性夠高,還能當場成為助教,增加學習者的記憶。也許設計玩具的人從來沒有想過玩具也能變成教具,卻無蔭插柳柳成蔭,成為許多教學者的好幫手。
Megahouse就是這樣的玩具公司,這次有機會來採訪編輯團隊中板垣有記組長、芳賀智江小組長及臺灣市場負責人邱韻如,了解這系列商品誕生的故事。
Megahouse是知名玩具製造商萬代(Bandai)的子公司,專門出品益智類立體的拼圖,例如魔術方塊、人體解剖拼圖等玩具。
最早研發出解剖拼圖,純粹在科學上認識動物的構造,當時開發出「人體」和「整隻牛」的立體解剖拼圖。沒想到在「整隻牛」立體解剖拼圖出版後,成了燒肉店的寵兒,還登上了燒肉新聞版面!燒肉店利用玩具讓新進員工學習,也會使用玩具來向客人說明,讓客人知道吃的部位及名稱,對應到牛隻身體的哪個地方。
現在的牛解剖拼圖,相較於第一版做了一些改變,第一版的拼圖肉的各部位顏色是彩色的,目前的版本則是調整成暗紅色,且顏料經過特殊處理,經過手觸摸後溫度變高,肉的顏色會從紅色變成暗咖啡色,模擬肉被烤熟的顏色,增加趣味性。
整隻牛商品持續大賣,鼓勵設計部發展另一個日本的國民美食「鮪魚」的立體拼圖。
鮪魚立體解剖拼圖上市後,再次在日本的壽司店引起話題,讓新人以及客人快速對應鮪魚生魚片的部位與名稱。鮪魚商品的成功,奠定了後續發展類似玩具的基礎。
把該「食物」各部位都拼好了之後,大小剛好能放在一個手掌上。現在「整隻」的立體構造拼圖的系列總共有牛燒肉、黑鮪魚、黑豬、烤全雞、河豚生魚片、成吉思汗羊肉、鮭魚(卵)、醬油拉麵、雪蟹和烤乳豬等日本較常見的食物;還有鯊魚、小龍蝦等,外國較常見的食物,不只是日本市場,也想把商品推到國際市場。
除了「整隻」系列的解剖拼圖,後來還推出了lite系列,主打把食物拼進原本的包裝裡,超仿真手感的小型食物拼圖,有大蒜、納豆、海膽、章魚燒、鮪魚壽司,跟近期即將推出的鯛魚燒。
目前已經推出將近二十個拼圖,數量仍在網上累積中,那麼是如何決定要推出什麼商品的呢?
取得市場需求之後經過公司的小組討論後,才會真正決定是否會真正成為一個商品。小組長芳賀說
由此可見可愛、有趣,是開發團隊設計這系列玩具的重要因素,提案通過之後才會再進入玩具的設計、打樣等步驟;設計食物為主題的玩具,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擬真,但如果完全擬真,又會失去玩具可愛的成分,消費者可能不能接受。因此開發出一項商品,需要考量許多因素,真正完成開發新的商品大約要花10個月的時間。
商品除了本身是解剖拼圖的娛樂性之外,也會在一開始的企劃提案中放入有趣、意想不到的巧思,例如燒肉使用溫度變色顏料、成吉思汗烤肉附了一把剃羊毛的剪刀、黑鮪魚裡放了一把切鮪魚的刀、烤雞肉串裡面放了一個模擬的雞肉串和雞蛋、鯛魚燒裡有一顆心型的糰子等驚喜。
做成玩具需要注意的細節,最困難的是要在成本內做出最細緻的設計,因此企劃團隊與打模師之間的溝通重要;還需要符合法規及社內標準的安全基準,例如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尖,還不能做得太像能吃下去的東西,避免消費者誤食。
要完成商品需要經過層層的溝通與調整,讓商品在最適合的狀態下推出,如此才能擄獲消費者的心,不斷地推出不同的企劃。
對玩具公司來說,起心動念原本是想要做有趣的玩具,提供給國中、高中年齡層的玩家,推出後竟然最受20到30歲年輕世代的歡迎,更沒想到能應用在食物的學習上!板垣組長期待未來的發展:
後記:初期聯絡時一直沒有回音,因此原本以為此次沒有機會採訪到他們,沒想到在最後牽上線,終於有機會和開發團隊聊聊這系列玩具開發的過程,還有機會邀請他們來臺灣展覽,讓一直都是這系列玩具的超級粉絲的我感到非常興奮。對於使用玩具抓住大家的目光的教具感到非常驚艷,雖然幾乎收藏了全系列的玩具,從來不曾真正使用玩具進行教學,但總是思考著哪些場合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