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羊社」一直是臺灣在執行食農教育圈子的人當中十分喜愛的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學習」系列繪本,從蔬菜系列開始,至今已經累積了蔬菜、水產、豬雞牛、土壤以及水稻等主題,令人驚訝的是,以上所有的繪本,都是出自群羊社創辦人,現年八十歲的編輯藤原勝子女士。
文|朱曉萱 圖|朱曉萱
群羊社,主要出版食育相關的繪本和書籍,而出版社的靈魂人物藤原勝子,在社內的角色是編輯,今年滿八十歲。藤原女士是日本知名營養師培養學校「香川女子營養學園」第二屆的畢業生,大學畢業後在學校的出版部工作了八年,後來因為生小孩而成為自由接案者,直到一九八七年和先生一起成立了「群羊社」。
至今從事食育相關的出版工作已經將近一甲子,問及藤原女士所謂的食育是什麼呢?
食育最終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因為把別人的生命變成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有責任把自己的生命照顧好。
因為雖然人類以為自己是食物鏈中的一份子,然而事實是人類不會被其他的動物掠食,因此可以說是在食物鏈之外的。人類的進食行為,是將其他的生命變成自己的、因而延續了其他生物的生命,應該要更有責任感、使命感、以及道德感。
而食育既然有「教育」的成分,就表示它不是一個賺錢的事業,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參與、官產學一起推動。
藤原女士曾經提出食育是否能成為商業模式的構想提案,並實際營運一間推廣食育的公司,起初獲得千葉縣的三百萬日圓補助,努力了數年卻仍然沒有辦法獲利回收,因而嘗試出版書籍,盡可能讓付出有所收穫。
近期的出版社主推的正是大家都很喜歡的「學習(教え)」系列繪本,繪本主題的確定方式非常的有機:
最早出版的主題是「野菜」,因為藤原老師最懂蔬菜,也是大眾最缺乏的食物之一; 後來日本國內倡議多吃魚,第二個出爐的主題便是「魚」; 出版了魚之後藤原女士想:怎麼會沒有其他陸地上更常吃的動物呢?所以又有了「豬、雞和牛」的主題; 製作動物主題的時候發現,牠們和人類是共生的,土壤也是一個充滿各種生物共生的環境,因此出現了「土壤」篇; 回顧過去的主題,好像還缺了主食稻米,所以今年最新推出的就是「稻米」篇。
下一個可能的主題會是什麼呢?想在這裡賣個關子,不過有個提示,每個生物都有一樣的基因序列吧!所以接下來的主題很有可能是「基因」喔。
令人驚豔的是此系列的每一本繪本都是藤原女士自己企劃和編輯的,由於自己的專業是營養,仍有許多科學的知識不理解,所以她戲稱出一本繪本要看一百本書,再把自己認為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放在書裡面,藉由文字和圖畫告訴讀者;書中知識內容的正確性也會和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監修。
一開始選擇出版繪本,是為了鎖定八歲以下的孩童,因為這是建立食育素養最黃金的時期,後來發現大人也會看呢! 我在研究這些東西的時候,把我覺得有趣的東西放進書裡。這些生物怎麼會是這樣呢?人跟其他動物很多地方是一樣的呢!用有趣的方式和大家說,不用說教的方式。
一開始選擇出版繪本,是為了鎖定八歲以下的孩童,因為這是建立食育素養最黃金的時期,後來發現大人也會看呢!
我在研究這些東西的時候,把我覺得有趣的東西放進書裡。這些生物怎麼會是這樣呢?人跟其他動物很多地方是一樣的呢!用有趣的方式和大家說,不用說教的方式。
藤原女士介紹著繪本裡的內容的時候,眼神閃閃發光、語氣相當興奮,讓人深深感受到她的真心以及熱情。
問及出版業在時代的變遷下逐漸落寞,對出版社是否有影響呢?
紙本出版品的巔峰是1996年,現在的銷售量大概是當時的一半,不過繪本反而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群羊社的銷售管道通常是傳單、口耳相傳,或學校直接跟附近的書店訂購,曾出版了食育相關教科書等級的書籍,至今都還穩定銷售中。
群羊社的社長,也是藤原女士的兒子,藤原廣一郎先生道。
食育由於是生活的一部分,看似在哪裡、誰來做、做什麼都可以,因此不只是在生活中,在學校教育也容易被忘記、被丟到角落;例如二〇二〇年起延燒的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至今,日本的「默食」政策(註: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影響了老師們在用餐時傳遞訊息的機會。
為了要證明飲食生活的重要性,藤原女士曾經和順天堂合作「預防生活疾病」的計畫,利用書信指導及遠端觀察方式來調整個案的飲食生活,研究結果證明即使不見到面,只要個案的飲食習慣調整,也能預防疾病發生。
除了出版相關的書籍外,藤原女士也辦理培育食育講師的學校「Japan Food Coordinator School」,成立至今17年,共1200位畢業生,許多畢業生正在日本各地推廣食育。
這間學校以食物為主軸,學習食物從生產、加工、流通等供應鏈上會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也學習針對不同的對象的教學策略;學校希望培養出每個領域中食育的領導者,因為理論很簡單,但實踐不容易,如何能讓受眾真的改變飲食行為,這才是需要投資的。
然而營養師常常用「說教」的方式要大家均衡飲食,但說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此關鍵的地方在於應該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例如營養師站在受眾的角度理解對方的飲食習慣、吃東西的人站在食物的角度尊重對方曾經也是生命、理解人和其他的生物是共生共存的。
從事食育活動數十年來,藤原女士整理出的自己在食育活動四個面向:
人:培養食育領導者 事:辦理研討會、活動 物:研發食品、廚房設計、設計教具 媒介:出版書籍、影片、經營網路媒體
藤原女士認為食育應該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家長應該要扮演更多的角色,畢竟八歲以前是人建立飲食觀念的黃金時期,吃東西的方式、選擇食物等在這時候建立好了,因此幼兒園、低年級時的食育是相對來說更重要的。
而食育最重要的是達到開心人生(Happy Life)的循環,因為好玩、有趣而產生行動,行動之後產生成就感,健康狀態也因此改善,而後有了開心人生,如此循環下去。
群羊社開業40年至今,經歷了日本社會對於食育的態度轉變,尤其是二〇〇五年食育基本法通過之後,一瞬間「食育」好像變成流行的關鍵字,但現況是學校和家庭都不一定能夠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出版社則持續出版提供給學校或家庭學習的工具,例如食物的圖卡、食育的書籍和繪本。
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才是食育的精神。
對藤原女士來說,越來越多人對於「食育」一詞理解之後,推廣的重點也逐漸從「可不可以吃?」轉變為「為什麼要吃?」人類要重新開始關懷和尊重其他生物,唯有認知到「食物曾經是生命」,才能真正關注自己吃下肚的除了溫飽以外,還有責任。
後記:
走進群羊社的辦公室,小小一間只有兩三個辦公的位置,室內擺放了許多的書籍。其組成是一個藤原園家族,藤原勝子女士、以及與他共同創辦公司的先生、和現任社長的兒子,及兒子的太太。出版社取名叫群羊社除了因為藤原先生生肖屬羊,也想凸顯羊雖然是形象比較弱的動物,但是一群羊的話看起來就不那麼弱了,可以一起完成一些事情。群羊社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小小的,也因為規模不大,有十足的彈性,從開業至今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想要購買群羊社的書籍,一般實體通路較少見,主要的通路在線上平台如官方網站、Amazon、樂天書城等。
採訪的最後藤原女士表示食育是很大的主題,有資源能做的事情就很多。在訪談期間,看著藤原女士眼神發出閃亮亮的光芒說話,好像還有很多很多事情想要做、正準備等著她去做,活力充沛的語氣很難想像藤原女士即將滿八十歲,即使短短一個多小時的相處,也覺得能夠聽到藤原女士的故事實在是太值得了。
群羊社官方網站:https://www.gun-yosha.com/product-category/books/
群羊社亞馬遜搜尋結果:https://myppt.cc/ITvJvf
「群羊社」一直是臺灣在執行食農教育圈子的人當中十分喜愛的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學習」系列繪本,從蔬菜系列開始,至今已經累積了蔬菜、水產、豬雞牛、土壤以及水稻等主題,令人驚訝的是,以上所有的繪本,都是出自群羊社創辦人,現年八十歲的編輯藤原勝子女士。
文|朱曉萱
圖|朱曉萱
群羊社,主要出版食育相關的繪本和書籍,而出版社的靈魂人物藤原勝子,在社內的角色是編輯,今年滿八十歲。藤原女士是日本知名營養師培養學校「香川女子營養學園」第二屆的畢業生,大學畢業後在學校的出版部工作了八年,後來因為生小孩而成為自由接案者,直到一九八七年和先生一起成立了「群羊社」。
至今從事食育相關的出版工作已經將近一甲子,問及藤原女士所謂的食育是什麼呢?
因為雖然人類以為自己是食物鏈中的一份子,然而事實是人類不會被其他的動物掠食,因此可以說是在食物鏈之外的。人類的進食行為,是將其他的生命變成自己的、因而延續了其他生物的生命,應該要更有責任感、使命感、以及道德感。
而食育既然有「教育」的成分,就表示它不是一個賺錢的事業,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參與、官產學一起推動。
藤原女士曾經提出食育是否能成為商業模式的構想提案,並實際營運一間推廣食育的公司,起初獲得千葉縣的三百萬日圓補助,努力了數年卻仍然沒有辦法獲利回收,因而嘗試出版書籍,盡可能讓付出有所收穫。
近期的出版社主推的正是大家都很喜歡的「學習(教え)」系列繪本,繪本主題的確定方式非常的有機:
下一個可能的主題會是什麼呢?想在這裡賣個關子,不過有個提示,每個生物都有一樣的基因序列吧!所以接下來的主題很有可能是「基因」喔。
令人驚豔的是此系列的每一本繪本都是藤原女士自己企劃和編輯的,由於自己的專業是營養,仍有許多科學的知識不理解,所以她戲稱出一本繪本要看一百本書,再把自己認為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放在書裡面,藉由文字和圖畫告訴讀者;書中知識內容的正確性也會和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監修。
藤原女士介紹著繪本裡的內容的時候,眼神閃閃發光、語氣相當興奮,讓人深深感受到她的真心以及熱情。
問及出版業在時代的變遷下逐漸落寞,對出版社是否有影響呢?
群羊社的社長,也是藤原女士的兒子,藤原廣一郎先生道。
食育由於是生活的一部分,看似在哪裡、誰來做、做什麼都可以,因此不只是在生活中,在學校教育也容易被忘記、被丟到角落;例如二〇二〇年起延燒的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至今,日本的「默食」政策(註: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影響了老師們在用餐時傳遞訊息的機會。
為了要證明飲食生活的重要性,藤原女士曾經和順天堂合作「預防生活疾病」的計畫,利用書信指導及遠端觀察方式來調整個案的飲食生活,研究結果證明即使不見到面,只要個案的飲食習慣調整,也能預防疾病發生。
除了出版相關的書籍外,藤原女士也辦理培育食育講師的學校「Japan Food Coordinator School」,成立至今17年,共1200位畢業生,許多畢業生正在日本各地推廣食育。
這間學校以食物為主軸,學習食物從生產、加工、流通等供應鏈上會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也學習針對不同的對象的教學策略;學校希望培養出每個領域中食育的領導者,因為理論很簡單,但實踐不容易,如何能讓受眾真的改變飲食行為,這才是需要投資的。
然而營養師常常用「說教」的方式要大家均衡飲食,但說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此關鍵的地方在於應該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例如營養師站在受眾的角度理解對方的飲食習慣、吃東西的人站在食物的角度尊重對方曾經也是生命、理解人和其他的生物是共生共存的。
從事食育活動數十年來,藤原女士整理出的自己在食育活動四個面向:
藤原女士認為食育應該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家長應該要扮演更多的角色,畢竟八歲以前是人建立飲食觀念的黃金時期,吃東西的方式、選擇食物等在這時候建立好了,因此幼兒園、低年級時的食育是相對來說更重要的。
而食育最重要的是達到開心人生(Happy Life)的循環,因為好玩、有趣而產生行動,行動之後產生成就感,健康狀態也因此改善,而後有了開心人生,如此循環下去。
群羊社開業40年至今,經歷了日本社會對於食育的態度轉變,尤其是二〇〇五年食育基本法通過之後,一瞬間「食育」好像變成流行的關鍵字,但現況是學校和家庭都不一定能夠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出版社則持續出版提供給學校或家庭學習的工具,例如食物的圖卡、食育的書籍和繪本。
對藤原女士來說,越來越多人對於「食育」一詞理解之後,推廣的重點也逐漸從「可不可以吃?」轉變為「為什麼要吃?」人類要重新開始關懷和尊重其他生物,唯有認知到「食物曾經是生命」,才能真正關注自己吃下肚的除了溫飽以外,還有責任。
後記:
走進群羊社的辦公室,小小一間只有兩三個辦公的位置,室內擺放了許多的書籍。其組成是一個藤原園家族,藤原勝子女士、以及與他共同創辦公司的先生、和現任社長的兒子,及兒子的太太。出版社取名叫群羊社除了因為藤原先生生肖屬羊,也想凸顯羊雖然是形象比較弱的動物,但是一群羊的話看起來就不那麼弱了,可以一起完成一些事情。群羊社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小小的,也因為規模不大,有十足的彈性,從開業至今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想要購買群羊社的書籍,一般實體通路較少見,主要的通路在線上平台如官方網站、Amazon、樂天書城等。
採訪的最後藤原女士表示食育是很大的主題,有資源能做的事情就很多。在訪談期間,看著藤原女士眼神發出閃亮亮的光芒說話,好像還有很多很多事情想要做、正準備等著她去做,活力充沛的語氣很難想像藤原女士即將滿八十歲,即使短短一個多小時的相處,也覺得能夠聽到藤原女士的故事實在是太值得了。
群羊社官方網站:https://www.gun-yosha.com/product-category/books/
群羊社亞馬遜搜尋結果:https://myppt.cc/ITvJ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