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從南韓地方到中央—傾全國之力催生永續食物政策 / 蕭佩均

文|蕭佩均(本會特約撰述。韓國食刻專欄作者)

南韓自文在寅總統上任後,「食物計畫(Food Plan)」成為從中央到地方的施政重點。

從中央到地方 南韓傾全力推動食物計畫

「樹立國家/地方食物計畫」是文在寅的競選承諾,他在當選後兩個月所公布的「百大國政課題」中,納入「2018年訂定國家/地方食物計畫」項目,之後成立專案小組收集民間意見。

在2018年12月決定中央版的「國家食物綜合策略」方向,主要細部項目包括:

追求友善環境農業、永續農食品生產消費、確保地方食物循環體系、建構生產基礎、飲食生活教育及增進健康等項目。

另外,中央也同步協助地方政府擬訂地方版食物計畫。

2018年3月,南韓主管機關農林畜產食品部(以下:農食品部)提供補助,選定九個不同類型(農村型、都市型、複合型、廣域型)的地方自治體做為推廣食物計畫的示範地區。2019年農食品部投入45億韓元(約台幣1億1千萬元)預算,補助地方政府建立或實施食物計畫,2020年又再編列50億5千萬韓元(約台幣1億2千萬元)投入該項計畫。

依照南韓政府的規劃,要在2022年將食物計畫推廣至全國100個地方自治體 。至2020年8月止,已有15個廣域自治體(註:一級行政區)與52個基礎自治體(註:二級行政區)實施或正在擬訂食物計畫,這個比例逼近全國行政區的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乏人口僅三萬餘人的行政區──像是忠清北道的槐山郡及忠清南道的青陽郡,也有適用當地的食物計畫。《韓國農漁民新聞》週刊預測,至2020年底,全南韓將有17個廣域自治體與約60個基礎自治體實施食物計畫。

公民運動的土壤 提供「永續食物體系」養分

南韓的「食物計畫」除了要改善社會大眾重視的食安與營養問題外,其目標還指向食物基本權、建構友善環境循環體系、活化地方經濟、追求城鄉共生與均衡發展,參與的主體包括農民、食物消費者、流通主體、公務員等利害關係人,內涵強調食物的公共性、永續性以及公民參與,可說是一套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由生產與消費共同建構的「永續食物體系」。

這套計畫雖是由國家主導推動,但核心理念的社會基礎卻是來自各種公民運動長期累積的成果。

1980年代的南韓草根運動蓬勃發展,諸如友善環境農業運動、消費者共同購買運動、食物在地化運動,都大幅拉近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距離。尤其消費者合作運動,除了提倡城鄉間的友善農產直接交易外,還積極安排消費者前往產地體驗,讓消費者了解「生產者提供消費者安全的食物,消費者保障生產者穩定的生計」這種依存關係,促使生產者與消費者間建立共同體意識。

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做為生產者主體的南韓農民為了抵抗農業貿易自由化的浪潮,先後成立自主性的運動組織──「全國女性農民會總連合」與「全國農民會總聯盟」,開始與世界農民組織積極交流,將「糧食主權」的概念引介至國內,同時也加強與國內的消費者組織合作,投入食農教育及本土種子保育工作。農民的自主行動喚起南韓社會對農業的重視,也強化了大眾支持本國農產的理念。

另外一股影響食物政策深遠的公民力量,是2000年初期以家長為主體發起的學校午餐改革運動。

學校午餐草根運動強調學校午餐的公共性,深入探討學校午餐與農業、食材的公共採購系統、公共消費的關係,可說是最早具備食物計畫雛型的論述。

2010年6月地方選舉時,學校午餐運動進一步倡議國家應當提供友善環境的免費學校午餐,這項訴求在選後逐步落實,也促使公共供餐與農業生產方式及環境產生更具體的聯繫。

圖:韓國友善環境免費供餐草根國民連線共同代表朴仁淑於2018年6月受邀來台參與工作坊之簡報。

參考資料


本專欄由行政院農委會「109農再-1.2.2-1.1-輔-036 計畫」補助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