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婉育 圖│朱玉璽
老師!這隻紅鳩怎麼了? 牠可能中毒了!
曾在屏東縣大明國小鳳明分班服務的朱玉璽老師日前受邀於本會分享時,談及學生發現受傷動物的往事。
某一天,小朋友發現社區常見的紅鳩沒有什麼精神,於是趕緊救起懨懨一息的的小鳥,在箱子裡鋪稻草、餵水,將牠安置在學校。雖然紅鳩幾天之後仍搶救無效,但這群只有一、二年級的孩子們不忍紅鳩的死亡,因此用學校的一小塊空地開闢了「生物墓園」,安葬因為意外而喪命的小動物。
圖說:小朋友搶救的紅鳩。(朱玉璽老師提供)
從搶救紅鳩開始 自發行動關心家鄉
我們走出校園尋找紅鳩的死因!
搶救紅鳩的行動,開啟孩子們學習觀察社區周遭環境的契機。
首先,發現附近種植紅豆和稻米的農夫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農藥,紅鳩誤食紅豆而導致中毒。接著,調查溪流生態與水質,了解紅鳩的健康狀況不佳,可能原因還有產業廢水汙染、誤觸鳥網的危機。因此小朋友遇到受困的鳥,就會自己解開網子讓紅鳩重獲自由,或將水桶綁繩子投入東港溪中,檢測水質並關心社區排水的狀況。小朋友開始認了解家鄉面臨的問題,也漸漸的搭起自己與社區的橋樑。
圖說:小朋友觀察溪流生態。(朱玉璽老師提供)
分享作物 小校與小農迸發的社區新力量
鳩咪紅豆麵包出爐囉!
種植無農藥紅豆的陳阿伯,因為車禍受傷住院,無法管理紅豆田。於是小朋友接受陳阿伯的任務協助除草、家長號召親子團一起採收、其他農民在籃球場幫忙脫殼、曬紅豆,最後義工媽媽完成包裝,並進行義賣。孩子與麵包師傅聯手,將其他賣相不佳的惜福紅豆,利用玉璽老師老家的空間打造的「鳩咪」烤窯,烘烤出熱騰騰的「鳩咪」惜福紅豆麵包。
除了成為紅豆小幫手以外,鳳明分班的學生在校外踩進泥巴地中與農民學習無農藥的稻米培育。插秧、收割、曬穀,體驗農民的工作,並在種稻時前往社區的土地公廟,虔誠宣讀「讓大地重生兒童宣言」;收割時在稻田中雙手合十,低頭感恩土地的滋養,讓小朋友揮汗的努力有了豐厚的成果。透過儀式性的活動讓孩子誠心尊敬大地的賜予。
圖說:在收割後感恩大地賜予作物的儀式。(朱玉璽老師提供)
在鳳明校園內,老師利用了大石頭,孩子親手打造一座螺旋花園,並請農民與家長協助,開闢了開心農場與葡萄棚架,讓學生嘗試種植各式各樣的作物。最後的成果發表會上,將自己烤的麵包和披薩分送給社區的長輩和親子;在地的農民們也會前往學校,與師生分享辛苦種植的無農藥蔬果。
能夠透過與食物與農業攸關的體驗活動,玉璽老師讓孩子更貼近土地,與社區居民互動更緊密。
圖說:螺旋花園與葡萄棚架。(朱玉璽老師提供)
以紅鳩為起點,藉由觀察環境、協助農民、種植作物等行動,看見自身所在的社區有著農業用藥、產業廢水汙染等隱憂,然而,玉璽老師與學校附近的農民、職人合作,一起設計許多課程,讓孩子更了解自己出生成長的這塊土地,並與社區居民頻繁的互動。
雖然學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玉璽老師和孩子把握當地作物種類繁多、社區關係緊密的特色,跨越分班學生人數稀少和年紀的限制,看見家鄉的問題並實際付諸行動改善,為竹田地區注入滿滿能量。
文│王婉育
圖│朱玉璽
曾在屏東縣大明國小鳳明分班服務的朱玉璽老師日前受邀於本會分享時,談及學生發現受傷動物的往事。
某一天,小朋友發現社區常見的紅鳩沒有什麼精神,於是趕緊救起懨懨一息的的小鳥,在箱子裡鋪稻草、餵水,將牠安置在學校。雖然紅鳩幾天之後仍搶救無效,但這群只有一、二年級的孩子們不忍紅鳩的死亡,因此用學校的一小塊空地開闢了「生物墓園」,安葬因為意外而喪命的小動物。
圖說:小朋友搶救的紅鳩。(朱玉璽老師提供)
從搶救紅鳩開始 自發行動關心家鄉
搶救紅鳩的行動,開啟孩子們學習觀察社區周遭環境的契機。
首先,發現附近種植紅豆和稻米的農夫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農藥,紅鳩誤食紅豆而導致中毒。接著,調查溪流生態與水質,了解紅鳩的健康狀況不佳,可能原因還有產業廢水汙染、誤觸鳥網的危機。因此小朋友遇到受困的鳥,就會自己解開網子讓紅鳩重獲自由,或將水桶綁繩子投入東港溪中,檢測水質並關心社區排水的狀況。小朋友開始認了解家鄉面臨的問題,也漸漸的搭起自己與社區的橋樑。
圖說:小朋友觀察溪流生態。(朱玉璽老師提供)
分享作物 小校與小農迸發的社區新力量
種植無農藥紅豆的陳阿伯,因為車禍受傷住院,無法管理紅豆田。於是小朋友接受陳阿伯的任務協助除草、家長號召親子團一起採收、其他農民在籃球場幫忙脫殼、曬紅豆,最後義工媽媽完成包裝,並進行義賣。孩子與麵包師傅聯手,將其他賣相不佳的惜福紅豆,利用玉璽老師老家的空間打造的「鳩咪」烤窯,烘烤出熱騰騰的「鳩咪」惜福紅豆麵包。
除了成為紅豆小幫手以外,鳳明分班的學生在校外踩進泥巴地中與農民學習無農藥的稻米培育。插秧、收割、曬穀,體驗農民的工作,並在種稻時前往社區的土地公廟,虔誠宣讀「讓大地重生兒童宣言」;收割時在稻田中雙手合十,低頭感恩土地的滋養,讓小朋友揮汗的努力有了豐厚的成果。透過儀式性的活動讓孩子誠心尊敬大地的賜予。
圖說:在收割後感恩大地賜予作物的儀式。(朱玉璽老師提供)
在鳳明校園內,老師利用了大石頭,孩子親手打造一座螺旋花園,並請農民與家長協助,開闢了開心農場與葡萄棚架,讓學生嘗試種植各式各樣的作物。最後的成果發表會上,將自己烤的麵包和披薩分送給社區的長輩和親子;在地的農民們也會前往學校,與師生分享辛苦種植的無農藥蔬果。
能夠透過與食物與農業攸關的體驗活動,玉璽老師讓孩子更貼近土地,與社區居民互動更緊密。
圖說:螺旋花園與葡萄棚架。(朱玉璽老師提供)
以紅鳩為起點,藉由觀察環境、協助農民、種植作物等行動,看見自身所在的社區有著農業用藥、產業廢水汙染等隱憂,然而,玉璽老師與學校附近的農民、職人合作,一起設計許多課程,讓孩子更了解自己出生成長的這塊土地,並與社區居民頻繁的互動。
雖然學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玉璽老師和孩子把握當地作物種類繁多、社區關係緊密的特色,跨越分班學生人數稀少和年紀的限制,看見家鄉的問題並實際付諸行動改善,為竹田地區注入滿滿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