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食物探險——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任孟淵老師

今天我們邀請來自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的任孟淵老師,分享他如何帶著一群大學生,結合生態專業,走入田野和地方社區進行實作,學習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食物議題。


文|劉洛嬋

這是一場關於食物的探險,掌握學生喜歡實作和愛吃的特性,孟淵老師以環境永續的觀點,讓同學練習以自身公民的角色關心食物議題,並學習選擇和辨認所謂好的食物,也從中透過專案管理、計畫投稿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軟實力。

圖片說明:對教育抱持熱忱的孟淵老師,向我們分享在大學端的環教實踐。 (圖片由王婉育提供)

農夫是最好的解說員

從味蕾的慢食品嘗、漁港的慢魚學問,到走進地方田野和在地農友合作,用以工換學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在田野裡收稻草、辦桌菜,體驗當一日小小農夫,一同學習農夫的田野智慧。讓這些有趣的直觀體驗,成為連結課堂專業知識的媒介,也變成同學們在大學生涯中,一段特別的上課回憶。

(圖片來源:任孟淵老師提供)

小小農夫的田野時光

回到校園,老師帶著學生們,在校園的某一角,一同踩進田裡,拿起鋤頭和鏟子,化作一個個小農夫,運用友善土地的樸門懶人種植法,來克服大肚山惡劣的地質條件,種出自己的一塊小田,也耕耘出學生對種田的興趣。

於是小田成為了生態系一處有趣的光景,下課時間能看見同學,在田裡揮灑青春汗水的認真模樣,還有中午走進田野裡,為午餐加菜的有趣日常。在後來,這些勤奮的小農夫們,持續發揮愛種田的精神,走進農場以工換學,往種田之路繼續的努力邁進。

(圖片來源:任孟淵老師提供)

老師!我想養雞!

在靜宜校園的農夫日常外,還有另一群學生的養雞日常

養雞的開始,來自於一場校外教學的演講,學生從中接觸到社會企業家楊環靜老師的友善養雞議題,發現母雞所帶給人的力量,還有在都市也可以養雞這件事,而有了想在學校養母雞的小夢想。經過老師再三確認,學生想要養雞的強烈決心後,老師便和學生一同在校園,展開了這段關於母雞的學習旅程。

從蓋雞舍、養雞,到課程設計與向外的教育推廣,老師和專業業師合作,帶著學生進行專案管理、設計思考、實務操作,並參與信義房屋社造計畫爭取經費,學習從零到有一步步實踐夢想,並將友善養雞的觀念,傳遞帶給更多人。

同學也從過程中,感受母雞的可愛與親人,結合親子共學,帶著母雞走進銀髮議題。如此一來,母雞不只是母雞,除了給予長輩飼養的成就感外,更像是一種寵物般的存在,帶著療癒人心的神奇魅力。

(圖片來源:任孟淵老師提供)

植物的綠色療癒力

從母雞的陪伴中,發現「療癒」的魔力,於是集結過去的教學與實作,串起生態、食物、樂齡間的連結——自然療癒的綠照顧,並組成一支學生團隊,以培育課程小講師的方式,讓學生從食物與植物中,逐步發展自然療癒課程。

在培訓過程裡,也訓練了小講師們對於植物和美感的敏銳度,而在校園開展一系列五感體驗活動。從在家也可以簡單做的果皮釀造術、結合在地有機米的鹽麴製作,還有運用生活常見的植物,感受植物所帶給人心的療癒力。帶著這些習得的事物,向外進行活動推廣和實戰教學,讓學生帶著參與活動的長輩們,體驗自然療癒的力量,也一同分享與交流,彼此的所學和生活經驗。

(圖片來源:任孟淵老師提供)

透過這些嘗試與課程擴展,孟淵老師希望讓學生看見

在「生態」的這條路上,除了科學外,其實也可以很生活。

帶著學生進行精彩的行動,孟淵老師在分享過程裡,總笑著說自己其實是被學生帶著走,而他也期許能繼續嘗試並做下去,讓學生發揮自己那獨有的創造力和可能性。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