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油菜污染事件進行式 / 蕭佩均

文、表格資料整理|蕭佩均  首圖來源|第六屆太白山油菜花節官網

每年一到六月,韓國江原道的太白市就會舉辦「太白山油菜花節」,今年已是第六年。黃澄澄的油菜花田間,低調擺放著風車和各種人物及動物造型裝置,往年常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或一般民眾結伴到此一遊。但是就在今年油菜花節開幕半個月前的5月17日,太白市政府卻不尋常地在官網宣布「第六屆太白山油菜花節消取」。

更令人吃驚的是停辦原因竟是「太白山油菜花節現場的油菜花經確認為LMO陽性反應」。所謂LMO,即活體基改生物(Living modified organism),指經過基因轉殖或者分類學上不同「科」間非傳統育種方式的細胞融合所得活的生物實體(註一)。從遺傳工程角度來看,LMO的本質與GMO一樣同屬人為改造基因,差異只在於LMO是活的生物實體。也就是說,太白山的油菜花田發現了基改油菜。

圖片來源:第六屆太白山油菜花節官網

從太白山發現基改油菜至今已五個多月,南韓政府依然未能徹底防堵基改污染擴散。為了幫助理解整個事件的脈絡,以下會將事件發展分成兩個階段說明:第一階段為5月17日~6月7日,也就是從太白山基改油菜爆發,到農林畜產食品部(以下簡稱「農食品部」)公布調查報告為止;第二階段為6月7日~10月15日,這個階段是從基改油菜自生擴散,到民間團體Hansalim合作社公布自力調查結果為止。

第一階段(5月17日~6月7日)

5月17日太白山爆發基改油菜後,農食品部開始調查這批油菜種子的來源。油菜花節主辦單位表示,種子是今年2月購自京畿道安養市的流通業者,總重50公斤,於2016年8月從中國經由仁川海關進口到韓國,在今年3月13日種植。5月11日、12日農食品部所屬的國立種子管理院(Korea Seed & Variety Service)兩度抽檢基因,才發現是美國孟山都公司所開發的基改油菜,為可抗除草劑嘉磷塞的GT73種。

太白市的基改油菜在5月17日即被主管機關要求清除。然而同月份從中國進口的油菜種子尚有4公噸,加上韓國有些地區已經辦過油菜花節,極有可能還有其它地區潛藏著未爆彈。果然經過不到兩周的時間,5月29日在忠清南道內埔新都市的五個地區也發現了基改油菜。內埔新都市是新開發地區,很多空地都種有改善景觀用的油菜花田,地點又接近一般市民的生活圈,這樣的地理環境條件更加深了基改污染擴散的疑慮。

南韓政府對4公噸的風險油菜種子分布狀況遲遲未公開,而且根據忠清南道當地的公民團體「反基改忠南行動」的觀察,確認發現基改油菜的種植區雖已進行清除,但是對於有污染疑慮的區域,政府卻只在現場張貼A4紙張大小的膠帶標示「禁止出入與摘取」,公民團體認為這種做法根本無法降低基改油菜擴散的風險。

於是公民團體「反基改全國行動」與「反基改忠南行動」在6月5日舉行聯合記者會,要求政府立即公布全國基改油菜的種植實態調查結果與後續處理計劃,並要求追蹤近五年來各地油菜花節及觀賞用油菜花的種子來源,以及組成官民共同對策小組一起調查。市民團體同時重申全國反基改行動的三項訴求:包括導入GMO完全標示制、GMO退出學校午餐、中止GMO的開發及商用化(註二)。

到了6月7日,農食品部終於對油菜花污染事件發表第一次正式調查報告。依據農食品部的調查結果,全國發現基改油菜的地區分佈在13個一級行政區(註三),共有56處。

官方追溯調查自2016年1月起進口的中國油菜種子,由10家公司共進口79.6公噸,檢查結果確認有4家公司的32.5公噸混入基改油菜種子。32.5公噸的風險批中,有19公噸確認為LMO油菜種子或已種植為油菜,已經銷燬或清除。另有12.1公噸在調查當時已經清除,有1公噸為非LMO,有464kg是透過網路小規模交易,交易資訊尚在調查中(表一)。

農食品部還宣布,自6月1日起由中國進口的油菜種子已從抽樣檢查擴大為全數檢查。此外,環境部、農村振興廳等相關單位也將與公民團體合組「民官聯合調查團」,對基改污染進行後續處理及環境影響調查。

至於進口基改油菜種子的進口商,則被以違反「種子產業法」之嫌移送檢察機關,農林畜產檢疫部也同時展開調查,確認業者是否有違反《基因變形生物體之國家間移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註四)。

官方的調查報告內容,包含基改種子批量的調查、基改油菜分布區域、改善措施,到與公民團體合組調查團,算是某種程度回應了這個階段的公民團體訴求。

第二階段(6月7日~10月15日)

然而基改油菜並沒有因此而銷聲匿跡。儘管調查出來的基改油菜種子或油菜花田已經銷燬或清除,但在六月到八月的雨季期間,又陸續傳出全羅北道、忠清南道、慶尚南道等地再度發現LMO呈陽性反應的油菜花,而且幾乎都是在先前清除過或翻耕過的地區。

以全羅北道為例,民官聯合調查團調查了全羅北道六月曾經清除過的八個地區,結果有六個地區再度發現基改油菜。忠清南道則在內埔新都市附近找到長出嫩莖的基改油菜,這裡也曾經進行過清除作業。

基改油菜已經開始自生擴散,但公民團體批評政府並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且未能掌握擴散範圍。儘管農食品部的報告中提到基改油菜分佈共56處,其實這個數字僅計入其中19公噸的基改種子和油菜,調查當時已清除的12.1公噸並未公開地點。而且這56處是以行政區計算,各行政區內的詳細種植地區及種植面積有多少,官方也以保護個資隱私為由,未予公開。報告中甚至提及,GT73種油菜原本就允許進口做為食品加工用及飼料用,「對國民健康等安全性問題,毋需過度擔憂」。

為了提醒政府基改自生問題的危害,正義黨國會議員尹昭夏與「反基改全國行動」在6月23日共同召開<LMO環境污染緊急討論會>,會中「經濟正義實踐市民聯合(簡稱「經實聯」)」代表Yoon Chul-Han強調,政府應遵守《基因變形生物體之國家間移動等相關法律》第二十七條規定,主張「當基因改造致使國民健康及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時,應依大統領令採取必要措施,不得延誤。」民間團體認為,儘管基改食物已經進入國民的餐桌,但這次污染事件將干擾到生態和農地,應當視同緊急災難。

針對基改油菜的擴散,農食品部在7月13日說明最新的處理狀況。農食品部說有8組民官聯合調查團正在對LMO油菜發現地區(56處,再加上調查當時已清除的38處)進行善後處理及環境影響調查。這是官方第一次提到12.1公噸基改種子的分布地區數目,但仍然缺乏詳細資料。

農食品部還提到,最早清除的地區在經過6~8周後,會進行翻土及施用除草劑,然後反覆清除2~3次。民官聯合調查團會在7月5日~25日期間,調查首批清除的地區是否有再發的情況。

除了反覆清理外,負責環境危害評估的農村振興廳也會用兩年以上的時間監控種植地區及其周邊地區,並實施環境影響調查,其中還包括執行禁止種植芥菜等近緣作物的措施。

為了加速確認基改自生狀況,民間團體在第二階段也決定,要自力展開基改油菜擴散的實態調查。韓國最大的消費合作社組織Hansalim在8月4日宣布,將募集社員組成「Hansalim國內自生GMO調查團」,對LMO油菜自生進行監測,以防止生態受到干擾和衝擊。

圖片來源:Hansalim自主調查班

Hanslim選定京畿道、忠清南道、慶尚南道等三道12個地區進行調查,結果在其中8個地區發現基改油菜(見表二)。

資料來源:Hansalim消費合作社部落格

10月16日「Hansalim聯合」與共同民主黨籍的國會議員金玄權、「全國親環境農業人聯合會」共同召開「Hansalim國內自生GMO調查團結果報告--為永續農業及安全餐桌」記者會,記者會中公布了Hansalim調查團在9月份進行的監測調查結果,同時提出五項訴求:

  1. 透明公開LMO油菜種子栽種地區的資訊。
  2. 除了農地以外,一併調查全國其它大規模種植的油菜田是否有基改污染。
  3. 政府當局應透過跨部門協助,針對全世界已開發基改作物的進口進行徹底檢查。
  4. 立即修訂法令,對此次LMO油菜污染事件受害的國民給予補償。
  5. 儘速實施原料GMO完全標示制度,保障國民知的權利。

圖片來源:Hansalim自主調查班
 
結語

10月16日的記者會訴求,正是南韓政府在基改油菜污染事件上所要面對的課題。油菜近緣種多,具雜交可能性,且可經由蟲媒及風媒傳播花粉,野逸自生的機率相當高。加上基改油菜具抗除草劑基因,即使翻土和施用除草劑,也不容易徹底清除。在日本或瑞士都曾經發生基改油菜野外自生的案例,瑞士甚至在2008年停止栽種與進口基改油菜種子後,還在2011年及2012年發現野生油菜的蹤跡。

但是南韓政府將基改油菜定調為對健康無安全疑慮,又以隱私為由,拒絕公布基改油菜的詳細種植資訊,使得基改污染擴散程度無法透明,公民團體認為這顯示出政府一味想遮掩事實的心態。

另外清除作業的執行,也讓民間團體垢病政府的態度不夠積極。「反基改忠南行動」事務局局長Kim Yung-Gi接受京鄉新聞專訪時提到:「政府對這個問題應該感到緊張,但全然不是那樣。更大的問題是直接負責清除作業的地方政府,因為沒有預算,所以只等著中央政府來處理。地方政府對應最積極的區域,後來就沒有再發,可見第一線的地方政府有多重要。」

至於進口時為何沒有查驗出基改油菜種子,南韓國會議員金盛贊認為問題出在抽驗方法與人力不足。金盛贊10月12日在國會對農食品部質詢時指出,目前南韓基改作物檢驗工作是由農食品部所屬的檢疫本部負責,無論每一筆進口數量多少,檢驗現場皆採取少量抽檢(大粒種200g/中小粒種50g)。也就是說不管進口29公噸還是100公斤,都以相同取樣數量抽檢。而負責檢驗的人力目前僅有2.6名,同時還身兼其它病毒的檢驗工作。

雖然今年6月1日起,南韓已實施對中國進口油菜種子進行以包裝(麻袋)為單位的全數檢查,但這與民間團體訴求的針對所有進口基改作物進行徹底檢查,仍有一段距離。

清除作業和檢疫人力都需要經費預算,食品部8月29日已經宣布,將在2018年增加44億韓元預算(約台幣1.2億元),投入做為基改油菜的後續處理、檢驗、取締設備等使用。明年預算增加後,預期應可提升處理效率。但是反觀今年,農食品部並沒有為基改油菜的後續處理追加預算,而同樣發生在六月間的乾旱,農食品部卻追加了1056億韓元預算。從這裡可以看出,南韓政府並未將基改油菜事件當成緊急議題處理。

另外一個提起的問題,是對基改油菜污染事件受害的民眾進行補償。依據《基因變形生物體之國家間移動等相關法律》第二十三條第二項規定,「相關中央行政機關得由基因改造生物體之所有者負擔,命所屬公務員直接進行廢棄及搬運(基因改造生物體)。」目前在民間用地發現的基改油菜,所有者除了需自行負擔清除費用之外,未來還必須受農振廳監控及管制至少兩年以上。基改油菜種子流入是政府檢疫的缺失,但最後的損失卻由國民承擔,這條法令相當不公平,所以民間團體加入了修訂法令的訴求,要求政府對此次LMO油菜污染事件受害的國民給予補償。

韓國的基改油菜事件發展,目前尚未告一個段落。

韓國是食品加工用基改作物進口全世界最多的國家,每年進口量高達一千餘萬公噸,根據國立生態院發表的<2014 LMO自然環境監測及事後管理研究>,南韓從2009年到2014年間,國內共發現LMO自生案例184件。為了防止食品加工及飼料用的基改作物非故意混入做種子使用,韓國種子院每年都會在年初建立安全管理執行計劃,針對大量進口做為加工用及飼料用的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四項主要作物進行全國性檢查,以確認國內作物是否有基改種子混入。

今年同樣也是將八個舉辦油菜花節的栽種地區列為檢查重點,太白山的基改油菜就是在這個監測機制下發現的。這是南韓在發生多起基改作物自生案例後建立的監測機制,即便如此,當基改污染大幅擴散時,南韓仍是措手不及。

反觀台灣,在2016年10月媒體報導基改種子野逸現象後,主管機關遲至今年9月才開始研擬啟動監測機制。或許在南韓這起基改油菜污染事件中,從檢疫到環境監測、善後清理、法令規定,都可以找到提供台灣借鏡反思之處。


註釋

*註一:郭華仁,http://seed.agron.ntu.edu.tw/agdiversity/article/agridv2013-3.htm

*註二:南韓政府的基因改造(GM)作物開發與商用化政策已經在今年9月1日宣布中止。南韓農業振興廳在9月1日以研究政策局長Hwang Kyu-Suk為代表,與公民團體「反GMO全北道民行動」常任代表Lee Se-Wu簽訂協約,協約內容承諾政府將中止推動基因改造(GM)作物商用化政策,並於2017年底解散農振廳所屬的GM作物開發事業團。

*註三: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仁川、大田、光州、釜山、蔚山。

*註四:韓國《基因變形生物體之國家間移動等相關法律》是依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於2000年通過、2003年生效的「卡塔黑納生物安全議定書(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而訂定之國內法,主要為因應現代生物技術產生之改造活生物體(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LMOs) 可能對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造成之不利影響,特別著重LMOs之越境轉移及提前告知同意程序。(參考農委會網站:https://www.coa.gov.tw/ws.php?id=2327 )


參考資料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