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實習週誌之一| 每一個小步,都是茁壯的養分與機會

編按:2020年的暑假,我們迎來本會第三屆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的實習生劉洛嬋,暑假過後要升上大四、喜歡文字、編輯與流浪旅行的她,在大享會遇上什麼樣的事情與挑戰呢?敬請期待每週出刊的實習手記!


第一週|2020年7月6日至7月8日
文|劉洛嬋
 

在來之前,我就很欣賞大享食育協會所做的事情,那種透過文字與午餐,去改變世界的感覺,覺得很厲害也很佩服。因此聽聞有實習機會的當下,就冒出了「想去大享實習,學習與磨練文字」的念頭,於是一個一直待在中部生活與讀書的女子,就這樣帶著滿滿的期待與想像,獨自一身上台北,開啟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學習站在別人的視角上

第一天,我就有一種視野被打開的感覺。

那時候,協會的夥伴婉育要po一篇抽獎FB貼文,問了每個人的意見,然後再跟另外一位同事儒瑋討論。我選的是有問題沒選項的模板樣式,因為我的習慣跟喜好是,秀出來的資訊,越簡單越好。但其實po文這件事,除了自己要看得順眼以外,也要考慮閱聽者的習慣,讓他們在第一眼的瞬間留下什麼資訊,這一點是我沒有想到的。

回過頭看看,自己平常所閱覽的網站,每一則精彩順暢的文宣背後,其實都有一個人默默的,花了許多時間與心思在經營著。剎那,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太習慣待在自己的思維裡,而忘了要站在別人的視角上,多想一步、多做一步。

小編的辛苦

怦然心動的書籍整理術

第二天,一整天都埋在書叢裡。

整理著書,接觸著不同面向的各式資訊,有時會感覺到眼皮的沈重,有時會被書給療癒,那是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讓人忍不住由衷的在心裡感嘆:「這句話寫得怎麼那麼好。」從國際文化、台灣飲食、環境保護、到食農教育,覺得自己在整理書的時候,也像在整理自己,在一片書海裡,摸索著自己的興趣與方向。

而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在《五味屋的生活練習曲》裡所提到的一件事,它說:

只有孩子才能改變家鄉的容顏。

就讓我想到大享食育協會所做的事情,其實也是這樣。

從孩子開始推動起改變飲食的力量。大享從孩子的學校營養午餐出發,串起孩子與食物間的連結,讓孩子吃到營養健康的午餐外,也讓孩子從午餐中,學習關懷食物背後的運作,感受不同食材的四季更迭,看見屬於自己的那份家鄉味。

整理書籍

學習藏在生活裡

在這裡更多學習的時刻,其實是在與大家的談話裡。

從實習第一天受邀至阿發師的青青餐廳吃晚餐,婉育及Rachel平日在辦公室裡分享飲食口袋名單、吃到市面少見的無花果,我看見了飲食的各種面向,不論是阿發師勤儉的台菜精神,還有辦公室裡的大家各自的飲食哲學,也才發現,

原來所謂的「吃貨」並非什麼都吃,而是對於「吃」都有一套自己的講究。

黃袍豆腐

圖片說明:青青餐廳的「黃袍豆腐」,Q彈的嫩豆腐被酥脆的外衣給包裹著,帶給人一種清爽不油膩的好滋味。

我們的生活裡圍繞著「吃」,而「吃」的背後其實藏著許多細節,就像寶藏一樣,我們可以從飲食中發現一個人的個性喜好、一群人的生活習慣,甚至是一個地方的風情文化。

在進入大享實習以前,我是那種「吃什麼都好,吃飽就好」的人,對於食物,我沒有很敏感的神經,不會思考太多。

但在這裡,我所看見的大家,對於飲食是很重視的,他們會在意食物的產地與製作,會在意飲食與文化的關係,會在意孩子吃的東西健康與否,我想這份重視,也來自於他們對生活的細膩與態度,在大家身上,我學習到很多是以前的我,沒有仔細思考的事情,也是我值得好好學習的生活態度。

開會

圖片說明:大享的開會日常 (由左至右:努力寫筆記的洛嬋、專注開會的瑞秋、認真沉思的芬瑜、主持會議的儒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