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豬肉料理技巧實作分享會—楊蕊萍營養師

主講人:秀峰國小楊蕊萍營養師  新北市營養師公會常務監事
日期:2019年10月6日(日)
地點:高雄市文山高中

 

  • 胛心肉:取自豬隻背脊前方到肩胛骨處的肉,位於前胸的下半部也稱胛心肉,用台語說的ㄍㄚˋ心,屬於豬隻身上運動量較大的部位,脂肪少肉質結實,能夠做多種烹調變化。

  • 梅花肉(排):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勻口感好價位高,俗稱「上肉」。

料理方式:適合燉煮、紅燒、大塊烘烤,如叉燒肉、燉肉、白切肉,切成薄片,做為火鍋、燒烤用肉片。

採購規格:以平均覆脂0-3mm去除軟骨、筋腱、韌帶、小碎肉及淋巴結之梅花肉,切塊、丁、片、絲、切排,肉排平均每片重75-80公克。


  • 前腿肉:脂肪少、膠質多,怕吃油的人,常會挑選此部位;肉質比梅花肉結實一點,口感上較為適中。

料理方式:因肉質比後腿來得Q,適合紅燒、燉煮至熟爛,或是煎烤烹調、炒肉絲或剁成絞肉做餡料

採購規格:以平均覆脂0-3mm 之前腿肉去除頸肉及淋巴結後切塊、丁、片、絲,可見脂肪不超過10%


  • 胛心排(肩小排):胛心肉附著的骨頭,被稱為胛心排,骨頭比較粗大、耐煮,較常拿來熬湯,像是藥燉排骨。

採購規格:以去胸骨、龍骨之完整扇形肩小排(覆肉平均厚度1.5至2.5公分),切丁,規格3×3×3cm。


  • ​前足切塊:

採購規格:前腳無蹄花,豬毛處理乾淨切丁,規格4*3cm。


  • 萬巒豬腳PK德國豬腳:一般常吃的萬巒豬腳與德國豬腳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萬巒豬腳會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國豬腳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腳蹄。

  • 大里肌:位於豬隻背脊中央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質富咬勁,形狀和紋理工整肉塊完整,適合做成炸豬排、中式排骨。

料理方式:不適合長時間烹煮,可厚切做成炸豬排,或者切絲快炒。處理時,可用肉槌拍肉,將肉的纖維和一些組織拍斷,收縮就會比較有限,維持口感,不會過度乾硬。

採購規格:以平均覆脂0-3mm之大里肌,切塊、丁、片、絲。

里肌肉排(拍) :大里肌切片,每片重80公克(拍過) 。

帶骨里肌豬排(拍):帶骨大里肌切排,每片重100~110公克(拍過)。


  • 小里肌:背脊骨下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是豬肉中最嫩的一塊肉。肉味較淡、無骨且不帶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別嫩的部分,又稱為「腰內肉」。

料理方式:這塊肉纖維細,適合快速短時間烹調,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適合的烹煮方式

採購規格:以平均覆脂0-3mm之小里肌,切片。


  • 里肌排(小排):里肌肉附著的骨頭,稱里肌排,又稱「小排」,去除背脊、支骨後剩下中間比較粗短的骨頭肉多。
  • 適合長時間烹調入味,像是糖醋、紅燒都是常見做法,肉質和大里肌肉的口感差不多,比較有嚼勁。

採購規格:小排,剁塊。


  • 龍骨:是豬的脊椎,大里肌取出,就只剩骨頭,幾乎沒有肉,不過因脊髓含有膠質,常拿來燉補、熬高湯。

採購規格:脊椎骨,剁塊。


  • 腹脅肉(五花肉)(帶皮):背脊部下方肚腩部位,俗稱「五花肉」,又被稱為「三層肉」,含有大量油脂,挑選厚一點,前半段的口感最好。

料理方式:適合紅燒或滷、燉煮,會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東坡肉,最外層的豬皮也因此成為Q彈膠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燙後白切蘸醬,則可選擇肥瘦比例差不多的。

採購規格:瘦肉率70%之上五花肉(帶皮) ,切排、丁、片、絲。


  • 肋排:五花肉留下最後一層和骨頭相連的瘦肉的部分,就是所謂的肋排,此部位的肉多汁,大多拿來燒烤,也常把肋骨挑出來,成為一支一支細細的支骨支骨拿來熬湯。

採購規格:以去胸骨、含肋骨、肋軟骨、肋間肌肉及部分腹脅肉之肋排,覆肉平均厚度1.5至2.5公分, 切丁,規格3×3×3cm。


  • 軟排丁:口感較軟嫩,但數量比較少比較難買,,適合拿來烹煮於糖醋排骨高昇排骨醬汁較濃的菜肴,可以連同軟骨一起吃更佳美味。

採購規格:帶軟骨,表面油脂平均在2mm以下,切塊。


  • 後腿肉:後腿肉質特別結實,較靠臀部的地方因為肉纖維較粗,油脂較少帶一點肥肉,肉質的口感上較澀。

採購規格:以平均覆脂0-3mm去除軟骨、筋腱、韌帶、小碎肉及淋巴結,可見脂肪不超過8%之後腿肉,切塊、丁、片、絲。


  • 後腿肉(豚肉):屬於後腿的最上方,瘦肉多、較少油脂,口感相對較澀;因筋膜較少,處理上比較方便,常被用來做絞肉、肉羹或快炒,常用做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質較粗,適合炒肉絲、做絞肉,其實貢丸、火腿、肉鬆等加工品多會選用後腿肉來製作。用臀肉部位來做燒烤料理,先切片拍扁,改變肉的結構,處理過會更好吃。


  • 後腿肉(蹄膀):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蓋間的部位稱為蹄膀,也叫「腿庫」,此處肉多,肉質肥而不膩、豬皮較薄。

料理方式:通常適合連皮一起做長時間燉煮,可以切塊滷煮或紅燒,或炸過再滷。


  • 後足切塊:

採購規格:後腳無蹄花,豬毛處理乾淨切丁,規格4*3cm。


  • 豬腱肉(丁):

採購規格:不含骨、筋腱、韌帶之純腱肉切丁,規格2.5×2.5×2.5cm。


  • 低脂豬絞肉

採購規格:以去頸肉、皮、骨,淋巴結,瘦肉率80﹪以上之前腿赤肉絞成。相對便宜,容易烹煮,很好搭配。規格分成:粗絞、細絞


  • 大骨:

採購規格:前後腿大骨(不得含帶皮及肩胛骨、肋骨、龍骨、其它雜骨,每公斤需含有完整一塊上臂骨(肱骨)或大腿骨(股骨)剁好。


  • 豬血(米血糕):買到成塊的豬血或米血糕,豬血鐵質豐富所以腥味較重,料理豬血時建議加些蒜、韭菜等口味較重的食材調味,或像外頭小販在米血糕上撒花生粉與香菜,亦可減少腥味。

   採購規格:新鮮,色澤正常有光澤,淨重不帶水。


  • 主菜:

大塊肉:滷豬排、炸豬排、日式炸豬排、滷豬腳、肋排、控肉、叉燒肉…等。

切丁:各式紅燒(筍乾、梅干菜、紅、白蘿蔔、馬鈴薯、鴿蛋、油豆腐、黃豆、海帶結、花生…等),茄汁、蜜汁、咖哩、白醬、燉肉、炸(炸排骨、佛跳牆)。

切片:蒜泥白肉、蔥爆肉、洋蔥燴肉、麻醬肉片、三杯肉片、粉蒸肉、泡菜燒肉…等。

切條、絲:卜肉、黑胡椒豬柳條、魚香肉絲、蔥爆肉絲、醬爆肉絲、榨菜肉絲…等。

絞肉:滷肉燥(油豆腐、小豆干丁、鴿蛋)、打拋豬、瓜仔(鹹冬瓜)肉燥、梅干菜肉燥、鹹蛋蒸肉、義大利肉醬…等。

  • 【副菜一:半葷素】

切絲、片:炒(菇類、各種筍、海茸、海帶絲、榨菜、木耳、芹菜、芥藍、青椒、甜椒、涼薯、豆製品),燴(瓜類、筍、菇)…等。

絞肉:炒三色、四丁、螞蟻上樹、南瓜、冬瓜、鑲肉…等。

  • 【副菜二:青菜】

各式青菜炒肉絲(肉片)

燙青菜淋上肉燥

  • 【湯】

排骨湯:白蘿蔔、冬瓜、大黃瓜、竹筍、蔬菜湯、大頭菜、海帶、海帶芽、紫菜、山藥、馬鈴薯、菱角、皇帝豆、薏仁、蓮子、青木瓜、花生…等。

肉絲(片):鮮菇、榨菜、酸菜心、冬菜、黃豆芽、金針、酸辣湯…等。

加工品:肉羹、福州丸、豬血湯…等。

  • 【豬肉加工品】

各式調理肉排(裹漿、裹粉)

獅子頭、珍珠丸子、燒賣…等。

鮮(菜)肉包、蔥肉餡餅、餛飩、水餃…等。

丸類餃類(貢丸、淡水魚丸、福州丸、蛋餃、水晶餃、…)

豬肉漢堡、油豆腐鑲肉…等。

香腸、火腿、熱狗、培根…等。

肉鬆、肉乾、豬肉絲…等。

 


料理實作食譜

  • 荷葉粉蒸肉

材料:梅花肉片、地瓜、蒜仁、薑、蒸肉粉、乾荷葉

調味料:豆瓣醬、酒釀、糖、醬油、胡椒粉

做法:

1.將梅花肉片洗淨加入蒜末、薑末及調味料醃製30分鐘

2.乾荷葉洗淨川燙

3.地瓜去皮、切丁、泡水避免變黑

4.醃製好的梅花肉片扮入蒸肉粉及水

5.荷葉包上地瓜丁及混合蒸肉粉的梅花肉片蒸煮約30分鐘

備註:地瓜可以使用芋頭、馬鈴薯、南瓜…等取代


  • 紅燒豬腱肉

材料:豬腱丁、白蘿蔔、胡蘿蔔、洋蔥、牛番茄、老薑、蒜頭、青蔥、八角

調味料:豆瓣醬、番茄醬、醬油、二砂、鹽、米酒

做法:

1.白蘿蔔、胡蘿蔔、洋蔥洗淨去皮切大丁。

2.牛番茄洗淨切大塊狀,老薑切片、蒜切末、青蔥

3.熱油鍋放入豆瓣醬炒出香氣再加入蒜末、洋蔥丁、薑片、八角、豬腱丁、番茄塊拌炒

4.加水及調味料燉煮約20分鐘

5.加入白蘿蔔、胡蘿蔔大丁燉煮至肉軟嫩,起鍋前加入蔥花。

詳細食譜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