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炸菜丸美味直送千葉:臺日學校午餐交換行動的胡蘿蔔篇章

文|陳儒瑋
圖|飯田薰營養教師

QQ軟軟甜甜的,好好吃!

透過電腦螢幕,千葉縣立富里特別支援學校五、六年級學生正大口咬著熱呼呼的炸菜丸,臉上盡是笑容。這道由嘉義市育人國民小學營養師許祐甄設計、再由千葉縣立富里特別支援學校營養教師飯田薰與廚房團隊細心重現的臺灣傳統小吃,成了這場交流的焦點。看著孩子們津津有味的模樣,不禁讓人有種衝動:啊,好想帶著他們直衝嘉義吃一波啊!

今年已是第四回的臺日學校午餐交換行動,邀請臺灣與日本學校營養師以「國產食材」為共同語言,攜手設計兩國都能實踐的共通菜單,希望校園餐點能成為開啟孩子探索世界、理解他人、珍惜家鄉的起點。

第一場交流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這天登場,由千葉縣立富里特別支援學校供應米飯、高昇藕いしい排骨、傳統人参(胡蘿蔔)炸菜丸、胡蘿蔔濃湯、橘子和牛乳等菜色。

看到這份菜單,應該不難猜到,這場的主題就是,嗯,可說是午餐食材大魔王之一的胡蘿蔔啦!

許營養師則透過線上會議室,與日本學生分享炸菜丸和各種精彩吃不停的臺式炸物,同時也回答他們提出對臺灣學校午餐及食物的各種疑問。

圖說:許祐甄營養師於線上分享炸菜丸的故事

一道炸菜丸,三個故事

許祐甄營養師以「炸菜丸」為起點,帶著日本學生走進臺灣庶民飲食的記憶。她說,早年臺灣多為農村社會,早餐多是清粥配醬菜,雖然簡單卻略顯單調。如果偶爾能在市場買到或家裡親手製作炸菜丸,平凡的一天便多了幾分期待與幸福。

她還提到,過去市場販售炸菜丸時,常以日曆紙捲成甜筒狀來盛裝,既方便又實用。這樣的景象如今已少見,但仍是許多人難忘的記憶。另一段小故事則來自於「豆芽菜」。現在被視為平價食材的豆芽,在過去因為少蟲害、栽種乾淨,被視為「高級蔬菜」。若能在炸菜丸裡加上豆芽,便是難得的奢華享受。

豐富多元的炸物文化

許營養師接著介紹了臺灣精彩的炸物文化。她說,臺灣市場常有專賣炸物的小攤,葷素皆備,種類繁多。除了炸菜丸,還能看到茄子、四季豆、芋頭等各式炸蔬菜。雖然外觀看似相似,但入口後的口感卻各有特色:茄子的軟綿、四季豆的脆爽、芋頭的香甜,讓人百吃不厭。

她也特別比較了臺灣與日本的炸物差異。日本有輕盈酥脆、搭配醬汁的天婦羅,而臺灣則傾向於直接油炸後食用,味道樸實。此外,她還介紹了客家飲食中的「婆/po˙/菜」。婆,在客語裡面是「炸」的意思,這是以南瓜絲或芋頭絲為主料的炸物,加上香菜或胡蘿蔔後,整體澱粉比較多,炸完吃起來就變得香甜又好吃。

今天你們吃到的炸菜丸,選用的就是最傳統的做法,高麗菜、胡蘿蔔與芹菜切碎後混合,再加入雞蛋和麵粉,捏成一球一球下鍋油炸。

許營養師補充說,不論是剛炸好時的酥脆口感,還是放涼後類似小麵包的紮實口感,都別有風味。

Q&A時刻:從火雞肉飯到水蓮

在最後的交流環節,日本學生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當被問到「臺灣最受歡迎的學校午餐是什麼」時,許營養師笑著回答,在嘉義,若午餐有雞肉飯,學生總是最期待的;而像珍珠奶茶、鹹酥雞、紅燒豬肉麵等,也是孩子們的心頭好。

當孩子們好奇「臺灣有沒有日本少見的蔬菜」時,她舉了三個例子。首先是「空心菜」,一年四季皆能生長,價格穩定,是常見又受歡迎的蔬菜;其次是「地瓜葉」,臺灣專門改良品種,口感細嫩;最後是「水蓮」,這種長度超過九十公分的特殊蔬菜,清炒後格外爽脆,甚至已出口到日本。

還有學生問到臺灣學校午餐會供應米飯嗎?許營養師笑著說,我們也有喔,而且除了白飯外,常會加入紫米、藜麥或地瓜等,讓米飯顏色更繽紛、營養也更均衡。

食物,跨越國界的語言

看著日本小朋友吃著食物、臉龐洋溢著幸福氛圍,深感好吃的食物果然不分國界!

下一場,將由嘉義市育人國小的學生來品嘗這一整份胡蘿蔔主題菜單,不曉得各位會不會好奇他們對胡蘿蔔濃湯的感想?敬請期待!


說明:本教材由許祐甄營養師提供,禁止改作與商用,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社團法人大享食育協會)。


本專案計畫由農業部農糧署指導,大享食育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