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ocoto食育與料理教室——為幼兒與親子打造的第二張餐桌

文、圖|謝亞珊

在食育推進全國大會攤位中,有一攤位掛著毛茸茸的可愛招牌引人注目,上面寫著「cotocoto」,桌上擺著一些料理和圓滾滾的動物圖卡,看得出來應該是為小孩或親子設計的食育活動,但此外沒有更多的資訊了,也沒有人在攤位上⋯⋯走回大享的攤位,裡頭有位身材嬌小的日本人正在和大享的員工交談,湊近一探,原來就是那無人攤位的主理人——元木美咲女士。

元木女士表示,有這麼難得的機會可以和各地的食育單位交流,說什麼都要放下攤位來逛一逛,至於攤位上的圖卡和貼紙什麼的,就讓大家自由拿取也沒關係!元木女士閃閃發光的眼睛和爽朗的口吻,滿載著活力和熱情,他好奇台灣的飲食教育現況,也大方分享他正在進行的工作。

圖說:cotocoto的攤位設置,有今年才亮相的自創角色,融合了食物和可愛動物的外型。

元木女士生於德島,在這片土地上學習營養知識,並取得管理營養士和營養教諭的資格,曾在小學及幼兒園服務長達八年,專注於兒童的飲食教育工作,而後在育有二子的家庭生活中,發現其實很難照著教科書準備孩子的餐食,並且親身面臨了當孩子拒吃、體重偏低的時刻,身為一位母親會有的驚慌失措,在那段低潮中,慶幸還有旁人的同理陪伴,這也鼓舞他走上創業之路,期望用營養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去接住同樣飽受困擾的母親們。

懷抱著支持、面對面、分享這三大信念的cotocoto,便在2018年開張了。

cotocoto食育與料理教室,是元木女士夢想將德島縣打造為食育之縣的活動基地,活動有三大主軸:料理教室、寶寶廚房、一對一諮詢。料理教室依年齡分親子班、兒童班,適齡的主題中包含烹飪技術、認識食材和營養知識等內容,在揉撕切桿煮的過程裡,更希望給予孩子自我肯定的能力,並加深親子間的情感連結。

圖說:會場展出手繪的德島鄉土料理

寶寶廚房的對象是進入副食品階段的幼兒與其家長,小班制的人數讓參與的親子在舒服的空間裡,放鬆地帶孩子品嚐食物,對於甫成為母親(目前參與者為女性居多)的人來說,除了學習副食品的製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一起學習如何陪伴孩子開啟自主進食的旅程。元木女士撐起一個空間,讓一群新生的媽媽,可以在這裡分享育兒的暖與難,互相得到支持。

諮詢服務則有實體和線上的方式,元木女士不僅有營養相關執照,同時也是食育顧問、德島縣營養士會災害對策的委員之一,因此不論是孕期和產後飲食、食物過敏、偏食或是防災食品等問題,元木女士都能給予個人化的家庭飲食建議,希望能減輕大家準備餐點的負擔,協助大家更輕鬆地進行家務。

在以上常規課程之外,也有特別的主題課程,例如給爸爸的親子料理教室、便當製作課、寒暑假的一日料理營、媽媽的悠閒午茶會等等,元木女士以母親的角度看到兒童食育的不同面向,讀著宣傳單和網站上圖文並茂的介紹,原來在飲食教育這個主題裡,可以發想出這麼多有趣的企劃。

圖說:Cotocoto的宣傳單上方有一張大大的桌子,意味著希望能成為大家的第二張餐桌,在這裡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

曾經在幼兒園服務過的元木女士,聽聞台灣的幼兒園並無強制設置營養師的法規,且幼教工作者對營養知識的瞭解也十分侷限之後,語氣熱烈得幾乎整個人跳起來:「如果可以,我很想飛去台灣為你們上課!」實際上,元木女士已經在他的家鄉著手進行營養知識的推廣,透過培訓課程、講座,將食育的知能帶給陪伴孩子成長的工作者。

說回文章開頭看到的攤位招牌Cotocoto,大家覺得Cotocoto唸起來像什麼呢?音譯成中文是「摳都摳都」,在日文中,這是用來表示食物在鍋子裡燉煮的聲音。身兼母職與食育工作者,元木女士以自身經驗這樣比喻他的工作與生活:「育兒路上,沒有標準答案可套用在所有的家庭裡,就一如食育工作,當然,如果像生病一樣有個直接對應的處方該有多方便啊!哈!每位孩子都有個別的飲食狀況、家庭背景,期許自己能陪著每個來到Cotocoto的家庭,一起摸索出最適合的飲食方式。」我想,那就像在鍋中燉煮美味那樣,偶爾撒點調味,偶爾攪拌,慢慢地、細細地等待令人感動的香氣撲鼻而來。


參考資料
Cotocoto食育與料理教室官方網站https://cotocot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