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番茄第一把交椅:展鮮農產生技

文、圖|王章逸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諺語,這句來自愛之味極為成功的廣告詞,刻印社會大眾番茄的營養與飲食保健功效。廣告推波助瀾後引起食用風潮,每個家庭則有不同的家之味番茄炒蛋,又或者沾上神奇醬料的番茄切盤,來自南美洲的番茄在台灣落地生根許久,充斥生活每個角落。但你知道番茄從哪裡來嗎?8月19日的「一口菜的旅程:蔬菜供應鏈小旅行」第二站,我們來到「展鮮農產生技」認識番茄的採後處理。

一年四季都有番茄的魔法:分區契作、急速冷凍

展鮮農產是台灣最大的牛番茄產後處理廠。展鮮過去主要經營牛蕃茄業務,第三代的經營者鍾建展先生於2012年開始以契作方式經營,並且隨著農政的發展投入產銷履歷、自動化包裝機械的使用。二代回來接手後,建立「小紅牛」番茄品牌,導入MGAP(良好農業規範)驗證,同時在2021年開始運用智慧農業投入生產管理,2022年擴建廠區,導入IQF急速冷凍設備,賦予番茄產後處理更多可能。從傳統盤商到農產生技公司,展鮮發展的過程可以讓我們一窺農業導入科技化、品牌經營的成效。

番茄的業務逐漸成長,供貨無虞、品質優良的雙重加成下,展鮮目前是餐廳合作的首選:「麥當勞、麥味登以及許多火鍋店,例如海底撈的都是用我們的番茄」展鮮農產的總經理鍾宇軒介紹道。

供貨量與品質的「穩定」是展鮮成為餐飲業合作第一品牌的原因。首先供貨量部分,展鮮透過契作的方式確保番茄的來源。由於番茄怕熱,台灣生產模式以夏天山區、冬天平地為主,因此展鮮夏天的番茄多來自中部山區,宇軒進一步說明:「我們現在還有蕃茄,是因為山上的產區沒有太受到八月風災的影響」。除此之外,透過智慧農業監控氣候資料,即時安排農場的耕種安排。以及透過IQF急速冷凍備存番茄產品,也是展鮮達成供應無虞的重要原因。

品質的維持則來自番茄產後處理的多道程序。首先,展鮮農產的場內設有農藥檢驗室,確保契作收購的番茄符合農藥殘留的規範。除此之外,番茄鮮果還需要經過機器選別、人工挑選兩道工序,每顆蕃茄的等級與熟度都能夠滿足購買者的需求。最後,IQF設備的引進讓展鮮能有更充裕的產後處理空間。長達一年的保存時間可以調節產量。-80度急速冷凍維持番茄的風味品質,留存鮮度與營養價值。

超番茄的午後盛宴:番茄大餐與手作DIY

展鮮的總經理宇軒詳細解說工作流程後也帶我們走了一圈廠房。展鮮的工廠分區嚴謹,分為:進貨及揀貨區、生鮮包裝區以及冷凍處理廠等區域。走進廠房,我們看見分級檢驗的設備,也看見自動包裝如何進行。由於供貨穩、具備產銷履歷、包裝清楚乾淨,超市許多番茄也出自展鮮:「這些貨就是要出給超市的,大家在超市買到的番茄很有可能就是我們出貨的」宇軒說明。

聽完介紹、逛完廠房,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用嘴巴品嚐啦!展鮮準備梅蜜番茄飲、冰釀牛蕃茄以及番茄凍乾供大家品嚐。這些產品與大家熟悉的番茄汁或者蜜餞味道全然不同:「這些產品我們都經過很多嘗試,例如梅蜜番茄飲採用冷壓鮮榨,絕對不同於市面上的番茄汁」。活動參加者都是熟捻食物的工作者,然而這一系列的番茄美食仍大家驚艷,直呼今天再次重新認識番茄。

活動最後進行番茄手作DIY:冰釀番茄。製作醃漬蕃茄大多使用小番茄,這次的手作則採用「小顆的牛蕃茄」,帶領的老師表示:「這些小顆的牛蕃茄其實是規格外(的農產品),一般盤商會把它丟,我們希望盡量減少農廢,會把他們做成番茄泥,也很適合拿來做冰釀番茄」。經過說明,讓手作的成品不僅美味更添意義性。

番茄是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食材,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吃一口番茄背後需要多少產銷運作的合作。這次「一口菜的旅程」拜訪展鮮,了解番茄從何而來,對於學校午餐在烹煮番茄時,也更能知道季節、產地、冷凍產品的知識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