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億人沒得吃你還剩食?!——「東京剩食歸零行動」手冊簡介

文|宋瑞文

「想想非洲饑餓的小孩沒飯吃,你居然不把飯吃完?」似乎有不少孩子都被家長這樣罵過,而長大以後也不能躲過!?日本東京都政府製作的「東京剩食歸零行動(TOKYO FOODLOSS ZERO ACTION)」手冊,一樣會對你耳提面命:「世界上的饑餓人口高達8億人。但剩食卻有13億噸,若能給他們吃,或許能減少問題。」

*世界上的饑餓人口有8億人。(來源:東京剩食歸零行動手冊

畢竟政府比家長厲害多了,可以提醒的事情遠多於「你不吃別人還沒得吃」。還有,你買了不吃就是損失,日本家庭製造的剩食數量約為291萬噸,換算成金錢的話,等於一個四人家庭每年丟掉六萬日圓。還有,你不吃的比別人捐的還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每年捐助的糧食約為380萬噸,日本的剩食卻是1.7倍的643萬噸(2020年7月數據)。

剩食不只是浪費可惜,是世界級的問題。剩食也等於浪費水,特別是穀物,一杯米就要278公升的水。世界上的剩食消耗的水資源多達250立方公里。增加的碳排也很可觀,多達36億噸,若以地區相比,僅次於中國或整個非洲。

*家戶剩食在日本全國剩食裡有291萬噸。(來源:東京都

剩食這國家級與世界級的大問題,一般家戶也有不小的責任。在日本每年643萬噸的剩食之中,食品相關產業佔352萬噸,其餘的291萬噸,就是一般市民家家戶戶製造出來的罪過了。

由於全國剩食有一半來自家戶,是大家隨手可以解決的部份。為幫助一般人減少剩食,「東京剩食歸零行動」提出三大目標:多買歸零、多煮歸零、剩食歸零!

 

一、多買歸零:為了避免大家老是在冰箱裡發現已經買過的食物,購物前請先到冰箱確認庫存,先想好菜單是什麼,再用手機拍一下冰箱庫存,這樣購物時便可以減少浪費、省下金錢。

不過,因為許多人冰箱的收納不盡妥善,給冰箱庫存拍照,不一定能夠掌握狀況。在這裡有些小建議:把飲料、鮮食、調味料等不同食物,分門別類;不要放到滿,保留剩餘空間,避免食品放太裡面忘記吃掉;同樣的食品放同樣的地方,比較容易注意有沒有缺或多;保存期限快到的放前面,不過期就不會浪費。

 

二、多煮歸零:讓食材好好地保存到使用前。可以事前做好處理再冷凍;例如檸檬可以切片放入盒中備用;菇類先不要洗,切掉根部後再切塊備用;長蔥因為水份多,包個餐巾紙再冰。生薑跟大蒜也可以先切好再冰。麵包常溫保存比較容易壞,冷凍比較耐放,要吃的時候再直接用烤麵包機或烤箱加熱就好。還有怎麼放置也很重要,放直的比放橫的,收納更方便。有效率地保存食材,就能減少浪費。

盡可能利用食材。菠菜根部紅色的部份,好好地洗乾淨後可以吃。蘿蔔跟蕪菁的葉子,切細之後可以跟柴魚片炒成一道健康小菜。紅蘿蔔跟南瓜的皮都可以連著吃。青椒的種子可以一起料理。韭菜的莖也可以吃,切段時不要捨棄,全部都能用上。

有效活用剩餘食材。妥善保存,一般放到隔天之後都還可以用,只是如果又做同樣的料理容易膩,建議加點東西變化成不同的料理。切剩的食材,可以燉湯或醃製。或者切細切塊,川燙後保存備用,縮短下次料理時間。

放置一段時間的剩菜,吃之前先小心確認有沒有變色或變味。再加熱時,建議加熱到75度以上。保存的容器要好好洗乾淨,充分乾燥,避免滋生細菌。

 

三、剩食歸零(外食):盡量去提供不同份量的餐廳。即便不能選擇,也可以跟店家告知自己希望的份量。即便去吃到飽的店,裝菜前也先跟自己的肚子商量一下。特別是參加宴會時,點菜不要過多。

第一次去的餐廳,因為事前不清楚份量或食材內容,可以先問店家,看看有沒有自己不能吃的食材。預約時就先問,方便店家調整份量或食材內容。

一個人吃不完時,也可以拜託同行的朋友吃掉。以上手段都使用了,還是沒有辦法,產生了剩菜時,問看看可不可以打包,店家有外帶餐盒的話很方便。但要注意,帶走之後如果食物中毒是自己的責任。

*剩食削減協力店家(來源:東京都

 

此外,日本政府有推廣一些解決剩食的方法。「剩食削減協力店家」(上圖),貼有這種標誌的店家,有著可以選擇份量的菜單等等,避免剩食的措施。民眾也可以事前在網路搜尋。「3010運動」,參加宴會時,乾杯後30分鐘不要離座好好吃飯,結束前10分鐘回到座位把料理吃光。希望不管東道主或賓客都能加以實踐。

最後,家長罵小孩沒把飯吃完,通常罵罵就算了,政府可不一樣。這「東京剩食歸零行動」手冊還附有剩食紀錄表給你當作業,幾月幾日丟的剩食?丟的是什麼?丟棄份量?丟棄理由?改善方法?希望你一一練習紀錄,做一個好國民,做個好的世界公民才成呢。

文末花絮:小謎題,家裡哪種食物的剩餘比例最少?

不同種類的一般家戶剩食裡,剩餘比例前三高的,是蔬菜類(8.9%)、果實類(8.6%)及魚介類(5.8%)。往後的肉類(2.2%)、調理加工類(1.8%)、穀類(1.3%)都低得多。至於最不浪費最低剩餘的——是牛奶或乳製品(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