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地方吃不到的咖哩——日本滋賀縣「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介紹

文|宋瑞文
「如果哪天我也能弄一個兒童食堂就好了。」住在滋賀縣八日市的菅谷女士,閃過這樣的念頭,和其他當媽媽的朋友提議後,結果大家也有興趣,就這樣成立了她們的「兒童食堂Data」。

*「兒童食堂Data」創辦人菅谷女士。(來源

在日本全國,有許許多多由民間自發性成立的「兒童食堂」。顧名思義,是給兒童吃飯的地方,通常是低價或免費,對於貧窮的孩子很有幫助。

兒童食堂的形式並沒有一定。成立的人可能是幾個媽媽,可能是若干機構。兒童也不一定只是來吃飯,可能順便做做功課,或者參加有趣的活動,跟其他大人小孩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

以滋賀縣的兒童食堂聯盟「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為例,其宗旨為:透過吃飯來守護當地兒童,營造一個沒有隔閡的空間,以食堂為契機,連結不同世代的人。讓有困難的人得到喘息;讓本地成為一個,看得到許多人,散發出溫暖目光的地方。

*「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說明手冊封面。(來源

關於兒童食堂的經營,菅谷女士繼續說道:「我們每次都會做豬肉咖哩,這樣不管人家捐什麼食材來,大體上都可以利用,不會有剩餘食材。和咖哩混在一起的食材,大家也不會特別去挑選,讓大家都可以吃得下去。」

「有時候出現一般咖哩沒有的白蘿蔔或花椰菜,有的人還會說:『這是只有在這裡才吃得到的咖哩呢。』大家一起吃飯很快樂,連平時吃不多的孩子都會說『再來一碗』,吃得飽飽的。」

像這樣,讓捐助者的善意得到充分利用,是「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重視的事情之一;這些兒童食堂,不只是吃飯的地方,還會讓關愛孩子的大人們包圍著他們,做功課、遊玩,體驗活動的樂趣,能夠安心地消磨時光。

和孩子一起玩的人、教功課的人、做飯的人、捐助食材的人、提供物資的人,邀孩子來的人、帶他們來的人,護送他們往返的人,所有因為這種支援孩童的制度而連繫起來的人;守護孩童、捲起袖子,「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的各式各樣的人。大家互相幫助、體諒與合作,在兒童食堂裡成為朋友,持續提供多樣又豐富的活動。

以菅谷女士經營的「兒童食堂Data」來說,主要成員是四位各自有自己的小小朋友的媽媽,大家的孩子也會一起來玩。其他成員還有在地組織與社福機構的人,在地的大學生們也會來當義工幫忙。

至於招徠有需要的孩子們的方法,可能是發送傳單給在地的中小學校,或是在社福機構張貼海報。由於工作人員不多,就不需要特別周知。還有招待街上商店的人來試吃,也會有宣傳效果,因此增加了有需要來吃飯的老人(可以去兒童食堂的對象不限於兒童)。

菅谷女士說:「開始做兒童食堂之前,因為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內心很不安。實際經營之後,很多人來幫忙。經營之後,才感受到以前不知道的,所謂的生活困苦是什麼。確實地感受到,社會上果然還是需要有這樣的地方。」

「能夠在這裡,對眼前有困難的人伸出援手,從小事做起,像是附近的一個雞婆的歐巴桑這樣,只是因為家裡煮太多了,請大家來吃的感覺,我很喜歡。也不知道之後能不能持續地獲得大家的信任感,希望能讓人覺得,這裡是不分老幼,不分一般人或身心障礙者,都會受到招待的地方。」

*「兒童食堂Data」提供的咖哩套餐。(來源

懷抱共同的理想,地方上的不同力量,支援著「兒童食堂Data」。米來自當地社福機構。蔬菜來自在地人士。有時在地企業因為辦活動什麼的,會提供漢堡或香腸。在地店家也會分享一些原本要打折出售的食材。除了咖哩塊跟肉片之外,什麼都不用花錢買。大致上只花了預算的三分之一,就能提供大家一頓溫飽。

至於「兒童食堂Data」的場地,是附近的公民會館無償出借的,這裡還有鍋子跟餐具等需要的物品,幫了很大的忙。舉辦兒童食堂的日子,公民會館會提供包場,空間都給孩子們使用。

經營三年以來,菅谷女士也知道每年都要花錢。原本還有補助金,沒有了之後,就拜託地方上的自治振興會(在社福、環境、文化等層面提供支援的地方自治機構)給予預算。

以上種種,都是為了那些因為各種理由,只能孤獨地一個人吃晚飯的孩子;去學校會不好受的孩子;沒有機會感受人情溫暖,如此每天度日的孩子。

*糸賀一雄照片。(來源

「給孩子世間的光芒」這句話,是日本的社會福利之父糸賀一雄先生,為了地方上的共生共存,作為他實踐思想的一句話。

2014年9月,在滋賀縣地方上,對於糸賀一雄的話語「有自發性,能夠積極主動的人,就是有責任的人。」有所共鳴的民間社會福利關係人士,一起設立了「造緣實踐中心」。而後,在兒童食堂的背後,給予支持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作為「造緣實踐中心」的主要事業,滋賀縣各地有九十幾個兒童食堂(在滋賀縣統稱為「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供應著不分身份的各種對象。不管他們有沒有政府的補助,只要是生活艱苦,又缺乏足夠支持的人,兒童食堂都給予一份溫飽與溫暖。

廚房的聲音、晚飯的味道,並非客套的溫暖的話,一起圍著餐桌吃飯的人們,帶小朋友們玩的人們。有工作的人也好、年紀大的人也好,小朋友們也好,大家都是社會的主角。

「造緣實踐中心」寫道:「無論任何人出生時都能被祝福,有需要時都能感受到關心而有機會說聲謝謝,是我們想要營造的在地氛圍。」

在日本,如果有人想要營造一個溫暖的地方,一個讓任何人都能輕鬆地來到這裡的地方,可以和在地的社福機構洽談,建立一個可以貢獻己力的兒童食堂。

 


* 資料來源:

1. 子どもの笑顔はぐくみプロジェクト(支持"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的計劃)

https://shiga-hug.jp/kodomo-shokudo/

2. 「遊べる・学べる 淡海子ども食堂」(遊玩、學習 淡海兒童食堂)

http://shiga-hug.jp/uploads/14a1aeb437994074d939367fa0d5ac5d.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