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萱、陳怡璇、王章逸
圖│大享食育協會
由富邦慈善基金會支持、大享食育協會承辦、彰化縣政府協辦之偏鄉廚師培力暨永續飲食生活營於2023年8月15日舉辦,邀請第五屆及第六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杜盈慧、廖巾儀營養師擔任講師,並與在地爆米香業者合作,陪伴二林地區的孩子從在地物產開始實踐永續飲食的生活。
從在地物產出發 認識飲食生活中的糖
因為台上並非熟悉的「老師」,而是在學校裡有點陌生的「營養師」,因此杜盈慧和廖巾儀分別與大家自我介紹之外,也和學員分享營養師和學校午餐有關的驗收食材、開立菜單、或是帶領學生進行食育體驗,都是營養師每天在學校的工作。
接著,和孩子們一同搭乘時光機,回到日治時期的二林,是產糖的黃金時代,背後卻發生蔗農事件,成為台灣農民反抗運動的起點。如今,糖除了冰飲、甜點之外,更是增添食物風味的重要調味料。
兩位營養師讓孩子們一小隊各一瓶飲料,透過營養標示上的含糖量,用空杯盛裝砂糖,「盲猜」含糖量,各小隊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要多一點還是少一點,以求最精準者獲勝。答案揭曉時,營養師也提醒,不是不能喝飲料,而是得適量;從飲料、滷味甚至是咖哩,都有糖的蹤影,注意不要超過一天的攝取量。
全食物利用 每個人都是咖哩小當家
說到咖哩,則是全食物利用的最佳、也最容易上手的料理方式。
營養師帶來不會失敗的咖哩做法:日式咖哩的咖哩塊,只要將生鮮食材煮軟後,將咖哩塊融進鍋中,攪拌均勻即可享用。
準備的食材有洋蔥、馬鈴薯、胡蘿蔔、杏鮑菇、玉米筍和毛豆,學員分成五組處理食材,先說明如何安全使用刀具,接著指導每種食材的切法,洋蔥、玉米筍和馬鈴薯這三個組別食材,切適合入口的小塊,負責胡蘿蔔及杏鮑菇的兩個組別,則使用「滾刀切」的手法。
最辛苦的莫過於負責處理洋蔥的組別,一邊切一邊流淚,儘管淚流滿面,還是忍著不適,努力切完所有的洋蔥。
學員們分工合作完成後,食材集中至講台前製作咖哩,先將洋蔥炒軟、炒至出現金黃色及焦糖味後,加入較不易熟的馬鈴薯和胡蘿蔔,稍微拌炒後加入開水煮滾,杏鮑菇、玉米筍、毛豆等較容易熟的食材,再次煮滾後加入咖哩塊,攪拌均勻後再次開小火,確保食材都受熱後就可以關火了!
午餐時間享用咖哩時,學員們表示,曾經在學校吃過咖哩可是跟自己煮的味道不太一樣,自己煮的比較好吃!因此,許多學員都多添了好幾次咖哩,一大鍋咖哩全部都吃完了。
九宮格遊戲 成為雜糧知識王
歷經上午的料理體驗,緊接下午由大享食育協會的章逸和莞紜,透過富含趣味的「雜糧九宮格」遊戲,帶領小朋友們透過賓果認識臺灣的國產雜糧。
事前將不同雜糧裝進一格一格的塑膠盒,包含小麥、蕎麥等在地作物,還有黑米、毛綠豆、油綠豆、高粱等12種雜糧作物,讓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觸摸,觀察並跟隨老師講解收穫意想不到雜糧知識,如:國產黃豆占臺灣使用黃豆的比例,有的組別回答75%、20%等數字,但正確答案卻是 0.1% 左右,大家聽見這麼低的國產黃豆使用比例都不禁瞪大了眼睛。還有原來黃豆、毛豆、黑豆都來自同一種植株,只是種皮的顏色不同。有一學員對於這個收穫感到不可思議。
對臺灣而言,雖然絕大多數仰賴進口的雜糧,勢必成為無法迴避的嚴肅課題,不過「雜糧九宮格」雖然輕鬆傳達大多生長環境耐旱的雜糧知識,來初步使年齡層介於國小三到六年級的學童理解雜糧與氣候變遷的關聯。
米香囍在傳統飲食中品嚐永續
最後,邀請在彰化竹塘經營「米香囍懷舊農村生活館」的詹原彰師傅,帶領大家一起製作爆米香以及聽他分享農村的米香文化。 對以稻米作為主食的台灣而言,米香是很具代表性的零食食物。米香是在高溫、高壓的狀況下,讓雜糧產生膨發的狀況後,再加入麥芽糖拌勻定型。
詹師傅提及:「小時候只要碰到爆米香,大家都爭先恐後拿著家裡的米出門」,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食物的選擇五花八門,傳統的米香逐漸淡出生活與飲食當中。然而這樣一項食物技藝,不僅可以製作出美味的食物,更是台灣米食文化重要的一環。這次爆米香在原料中也加入二林當地生產的雜糧:蕎麥與紅薏仁,引導學生認識在地的物產。
「嘣」、「嘣」、「嘣」,隨著爆米香巨大的聲響在校園傳盪,米糧膨發的香味撲面而來,孩子們則帶著滿足的笑容品嚐現做的爆米香。傳統飲食往往隱含使用在地物產、珍惜食物的意涵,對孩子而言這個下午不僅好吃、好玩,也在傳統中更認識永續飲食的思維。
永續飲食生活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不過透過緊湊的課程活動,以不同層面讓孩子獲得食物的知識,進而實踐在地且永續的飲食生活。
文│朱曉萱、陳怡璇、王章逸
圖│大享食育協會
由富邦慈善基金會支持、大享食育協會承辦、彰化縣政府協辦之偏鄉廚師培力暨永續飲食生活營於2023年8月15日舉辦,邀請第五屆及第六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杜盈慧、廖巾儀營養師擔任講師,並與在地爆米香業者合作,陪伴二林地區的孩子從在地物產開始實踐永續飲食的生活。
從在地物產出發 認識飲食生活中的糖
因為台上並非熟悉的「老師」,而是在學校裡有點陌生的「營養師」,因此杜盈慧和廖巾儀分別與大家自我介紹之外,也和學員分享營養師和學校午餐有關的驗收食材、開立菜單、或是帶領學生進行食育體驗,都是營養師每天在學校的工作。
接著,和孩子們一同搭乘時光機,回到日治時期的二林,是產糖的黃金時代,背後卻發生蔗農事件,成為台灣農民反抗運動的起點。如今,糖除了冰飲、甜點之外,更是增添食物風味的重要調味料。
兩位營養師讓孩子們一小隊各一瓶飲料,透過營養標示上的含糖量,用空杯盛裝砂糖,「盲猜」含糖量,各小隊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要多一點還是少一點,以求最精準者獲勝。答案揭曉時,營養師也提醒,不是不能喝飲料,而是得適量;從飲料、滷味甚至是咖哩,都有糖的蹤影,注意不要超過一天的攝取量。
全食物利用 每個人都是咖哩小當家
說到咖哩,則是全食物利用的最佳、也最容易上手的料理方式。
準備的食材有洋蔥、馬鈴薯、胡蘿蔔、杏鮑菇、玉米筍和毛豆,學員分成五組處理食材,先說明如何安全使用刀具,接著指導每種食材的切法,洋蔥、玉米筍和馬鈴薯這三個組別食材,切適合入口的小塊,負責胡蘿蔔及杏鮑菇的兩個組別,則使用「滾刀切」的手法。
最辛苦的莫過於負責處理洋蔥的組別,一邊切一邊流淚,儘管淚流滿面,還是忍著不適,努力切完所有的洋蔥。
學員們分工合作完成後,食材集中至講台前製作咖哩,先將洋蔥炒軟、炒至出現金黃色及焦糖味後,加入較不易熟的馬鈴薯和胡蘿蔔,稍微拌炒後加入開水煮滾,杏鮑菇、玉米筍、毛豆等較容易熟的食材,再次煮滾後加入咖哩塊,攪拌均勻後再次開小火,確保食材都受熱後就可以關火了!
午餐時間享用咖哩時,學員們表示,曾經在學校吃過咖哩可是跟自己煮的味道不太一樣,自己煮的比較好吃!因此,許多學員都多添了好幾次咖哩,一大鍋咖哩全部都吃完了。
九宮格遊戲 成為雜糧知識王
歷經上午的料理體驗,緊接下午由大享食育協會的章逸和莞紜,透過富含趣味的「雜糧九宮格」遊戲,帶領小朋友們透過賓果認識臺灣的國產雜糧。
事前將不同雜糧裝進一格一格的塑膠盒,包含小麥、蕎麥等在地作物,還有黑米、毛綠豆、油綠豆、高粱等12種雜糧作物,讓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觸摸,觀察並跟隨老師講解收穫意想不到雜糧知識,如:國產黃豆占臺灣使用黃豆的比例,有的組別回答75%、20%等數字,但正確答案卻是 0.1% 左右,大家聽見這麼低的國產黃豆使用比例都不禁瞪大了眼睛。還有原來黃豆、毛豆、黑豆都來自同一種植株,只是種皮的顏色不同。有一學員對於這個收穫感到不可思議。
對臺灣而言,雖然絕大多數仰賴進口的雜糧,勢必成為無法迴避的嚴肅課題,不過「雜糧九宮格」雖然輕鬆傳達大多生長環境耐旱的雜糧知識,來初步使年齡層介於國小三到六年級的學童理解雜糧與氣候變遷的關聯。
米香囍在傳統飲食中品嚐永續
最後,邀請在彰化竹塘經營「米香囍懷舊農村生活館」的詹原彰師傅,帶領大家一起製作爆米香以及聽他分享農村的米香文化。 對以稻米作為主食的台灣而言,米香是很具代表性的零食食物。米香是在高溫、高壓的狀況下,讓雜糧產生膨發的狀況後,再加入麥芽糖拌勻定型。
詹師傅提及:「小時候只要碰到爆米香,大家都爭先恐後拿著家裡的米出門」,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食物的選擇五花八門,傳統的米香逐漸淡出生活與飲食當中。然而這樣一項食物技藝,不僅可以製作出美味的食物,更是台灣米食文化重要的一環。這次爆米香在原料中也加入二林當地生產的雜糧:蕎麥與紅薏仁,引導學生認識在地的物產。
「嘣」、「嘣」、「嘣」,隨著爆米香巨大的聲響在校園傳盪,米糧膨發的香味撲面而來,孩子們則帶著滿足的笑容品嚐現做的爆米香。傳統飲食往往隱含使用在地物產、珍惜食物的意涵,對孩子而言這個下午不僅好吃、好玩,也在傳統中更認識永續飲食的思維。
永續飲食生活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不過透過緊湊的課程活動,以不同層面讓孩子獲得食物的知識,進而實踐在地且永續的飲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