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陳儒瑋
當時我抱著大兒子,看見滿山遍野的螢火蟲時,心想決定搬來這裡果然是對的。
坐在我對面的添丁養生黑木耳創辦人徐韋婷,懷裡抱著剛出生三個多月的二兒子,回想起從起家厝宜蘭冬山來到桃園大溪時的情景。
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這麼堅持有機養菇,不就是為了把這麼好的環境留給小孩嗎?
在google輸入「添丁養生黑木耳」和「徐韋婷」,隨即跳出一長串洋洋灑灑的報導文章與影片,標題從年輕女生返鄉陪伴病父、百大青農、女農力到不服輸的桃園媳婦,十年間的精彩豐富人生經歷,是一般人如我所無法想像的。
當我提及這些時,她不諱言地說,過去十年就是一直向前衝。
我跟我爸的感情真的很好。 所以十年前決定離開中研院生醫所工作返回宜蘭冬山時,他還說妳頭殼是不是壞了? 後來跟著他學習用有機的方式種植黑木耳和菇類,之後不斷向專家請教精進技術、申請水保局計畫、四處跑展場銷售、有機會就上媒體分享,希望能把爸爸離開之後留給我的有機理念,讓更多人知道並願意支持。 直到今日,總算是有點成績。 比方說靠著農委會的有機外銷政策,目前產品已前進澳洲、美國、日本等地。我把這樣的消息告訴住在日本的姐姐並跟她說,終於成功地把爸爸名字留下來了。
我跟我爸的感情真的很好。
所以十年前決定離開中研院生醫所工作返回宜蘭冬山時,他還說妳頭殼是不是壞了?
後來跟著他學習用有機的方式種植黑木耳和菇類,之後不斷向專家請教精進技術、申請水保局計畫、四處跑展場銷售、有機會就上媒體分享,希望能把爸爸離開之後留給我的有機理念,讓更多人知道並願意支持。
直到今日,總算是有點成績。
比方說靠著農委會的有機外銷政策,目前產品已前進澳洲、美國、日本等地。我把這樣的消息告訴住在日本的姐姐並跟她說,終於成功地把爸爸名字留下來了。
我望著農場裡一長排的菇寮,與辦公室中一批批等待出貨的鮑魚菇,裡頭都蘊藏著她對父親的深厚情感。
從父親在宜蘭冬山留給韋婷的十坪大小菇寮開始,再加上婚後來到桃園,和先生挑選位於大溪的這塊農地,如今兩處合計的養菇面積已成長至六分地(約1,760坪)。目前她和先生負責經營大溪廠,宜蘭冬山農場則由母親接手管理。
韋婷說,不同於宜蘭冬山廠僅專注於種植項目,由於大溪廠附近有兩蔣文化園區和慈湖等觀光景點,所以還提供開放採菇的體驗活動。如果想更深入探索,學校、社區組織或公司團體等團體遊客則能申請一個半小時的食農教育課程,內容包括學習基礎的菇類知識、自己動手做菇包和採菇。
我們這裡是全場有機認證,一方面在北部地區用有機方式養菇的業者非常少,如果再加上開放民眾採菇,那就更罕見了,所以這樣的行程頗受歡迎。 說來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我那三歲的大兒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有時還會指導遊客辨識菇的種類以及採收技巧呢。
我們這裡是全場有機認證,一方面在北部地區用有機方式養菇的業者非常少,如果再加上開放民眾採菇,那就更罕見了,所以這樣的行程頗受歡迎。
說來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我那三歲的大兒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有時還會指導遊客辨識菇的種類以及採收技巧呢。
不過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五月突然升高的Covid-19疫情,再加上她懷第二個孩子時遭遇的諸多挑戰,讓韋婷有機會慢下腳步,思考自己的第二個十年,應該要怎麼走。
在販售方面,會逐漸轉型朝向電商經營,畢竟這是世界趨勢,連我自己也幾乎都是靠手機搞定生活大小事。 另外,嘗試多與大型企業攜手推動食農教育活動,不論是到農場來舉辦企業家庭日,抑或合作提供員工的有機安全農產品,希望能藉此擴大影響力。
在販售方面,會逐漸轉型朝向電商經營,畢竟這是世界趨勢,連我自己也幾乎都是靠手機搞定生活大小事。
另外,嘗試多與大型企業攜手推動食農教育活動,不論是到農場來舉辦企業家庭日,抑或合作提供員工的有機安全農產品,希望能藉此擴大影響力。
禍兮福所倚,說的正是這樣的事吧。
一場疫情,讓消費者反思自身看待世界環境與生活型態,這不正是有機種植或永續發展所揭櫫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嗎?
看著牆上的企業LOGO和韋婷懷中的初生小男孩,似乎也巧合地象徵著一代接一代的有機堅持。
本文章由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110農再-1.1.1-1.1-保-140計畫補助
採訪.整理|陳儒瑋
坐在我對面的添丁養生黑木耳創辦人徐韋婷,懷裡抱著剛出生三個多月的二兒子,回想起從起家厝宜蘭冬山來到桃園大溪時的情景。
返鄉陪伴父親 開啟十年有機路
在google輸入「添丁養生黑木耳」和「徐韋婷」,隨即跳出一長串洋洋灑灑的報導文章與影片,標題從年輕女生返鄉陪伴病父、百大青農、女農力到不服輸的桃園媳婦,十年間的精彩豐富人生經歷,是一般人如我所無法想像的。
當我提及這些時,她不諱言地說,過去十年就是一直向前衝。
我望著農場裡一長排的菇寮,與辦公室中一批批等待出貨的鮑魚菇,裡頭都蘊藏著她對父親的深厚情感。
突來的疫情 放慢腳步思考轉型
從父親在宜蘭冬山留給韋婷的十坪大小菇寮開始,再加上婚後來到桃園,和先生挑選位於大溪的這塊農地,如今兩處合計的養菇面積已成長至六分地(約1,760坪)。目前她和先生負責經營大溪廠,宜蘭冬山農場則由母親接手管理。
韋婷說,不同於宜蘭冬山廠僅專注於種植項目,由於大溪廠附近有兩蔣文化園區和慈湖等觀光景點,所以還提供開放採菇的體驗活動。如果想更深入探索,學校、社區組織或公司團體等團體遊客則能申請一個半小時的食農教育課程,內容包括學習基礎的菇類知識、自己動手做菇包和採菇。
不過從去年開始到今年五月突然升高的Covid-19疫情,再加上她懷第二個孩子時遭遇的諸多挑戰,讓韋婷有機會慢下腳步,思考自己的第二個十年,應該要怎麼走。
禍兮福所倚,說的正是這樣的事吧。
一場疫情,讓消費者反思自身看待世界環境與生活型態,這不正是有機種植或永續發展所揭櫫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嗎?
看著牆上的企業LOGO和韋婷懷中的初生小男孩,似乎也巧合地象徵著一代接一代的有機堅持。
本文章由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110農再-1.1.1-1.1-保-140計畫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