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農場開創下一世代的農業,拜訪南淡路島的acqua. verde

文、圖|王章逸

淡路島位於四本的兵庫縣,是車行本州與四國必經之路,也是瀨戶內海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淡路島最為人知的除了壯麗的跨海大橋、肥美的淡路牛、豐富多樣的海鮮漁產以及淡路必吃的洋蔥外,這座日本傳說中「世界最早誕生的島嶼」也藉由智慧農業設施推進下一世代的農業。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專訪了Aqua Verde AWAJI 株式會社的豐田公隆先生,了解他正在發展的智農事業。

回到淡路島:身為一個農家子弟...

淡路島除了觀光外,農業仍是最主要的產業,其中洋蔥可以說是淡路島最有名的農特產。雖然與北海道一樣都盛產洋蔥,然而淡路島每塊農地的大小僅是北海道的1/10,也造就兩邊的農業有很大的不同。淡路島的農業因為土地狹小、人口老化,許多人不願意承接因而面臨傳承的危機。豐田先生回鄉前在時尚產業任職,因為家人生病,再加上他是長子:「儘管當時不想,但也不得不回來」,24年前豐田先生選擇回到淡路島繼承家業。

這次的訪談在農場的工作室進行。以木質調為基礎的工作室搭配黑色鐵件與大面落地窗,層架上整齊擺放書籍、足球周邊商品以及大氣優美的塊根植物。這個空間彷彿是錯置在農田旁的質感家屋。豐田先生笑著說:「這裡是我的小天地」,頗具風格的工作室是他在時尚產業品味的積累,也是回鄉安居,享受生活的證明。

回家後豐田先生除了接手家裡的稻田與洋蔥田,面對農業勞動力的缺乏,與政府單位合作「農業入駐定居支持計畫」招募有意願的從農者,同時也跟社福單位合作,引介身障人士協助農場勞動(日本稱為農福連攜,在台灣為社會性農業)。因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他則建立「智慧農業設施」確保農業的持續性經濟收入,以及提升農業生產的環境負載力。

團結共謀南淡路的農業未來

儘管農業環境不甚理想,因繼承而回到島上的人並不只有豐田先生。豐田先生表示:「因為消防團活動,或者祭典時要一起跳祭典的舞,自然而然認識跟我一樣是農家第二代、第三代的年輕人 」。這群關心家鄉發展的農家子弟因為相近的農業背景聚集,並且一起組成「三條環境整備隊」,為南淡路島的農業永續經營努力。

與台灣的青農組織源自於於政策主導不同,豐田先生參與的環境整備隊是由下而上的集體行動,能量與行動力更加堅實。他們在2015年開始參與日本農林水產省的人與農地計畫(人・農地プラン1),開展一系列解決農地荒廢的行動。盤點地區的農家組成,了解當地可能發生的繼承困難,並以整備隊的成員為核心,透過承租、整合等方式實踐農村的永續發展。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地域計画,照片取自農林水產省網站

豐田先生也參與「就農與定著支援計畫(就農・定着応援プラン2)」,成為計劃中的農業導師。這個計劃由日本農林水產省提出與執行,藉由一系列的輔導,吸引新進農業者投入農業,並確保他們能長期穩定定居經營。acqua. verde農場自2019年開始接待第一位從農者藤本誠二,藤本先生也於2021年成為獨立農民3。為什麼豐田先生要成為這個計劃裡的農業指導者呢?除了一定程度協助農業的勞動外,「接待這群人時會思考怎麼讓他們留下來,我自己也重新審視農業下個世代的未來」豐田先生表示。

豐田先生(圖左)擔任農業老師,協助藤本誠二(圖右)學習農業技能,最後獨立從農。(照片取自農業をはじめる.JP

用10%的水種出300%的蕃茄,全年無休的智慧型農場

acqua. verde農場自2020年開始經營溫室智慧農場,目前有0.6公頃的種植面積,在全方面控制生長的環境下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與生產小蕃茄。溫室蕃茄在台灣並不難見,但是豐田先生的小蕃茄有什麼特別的呢?目前農場種植的主力品種「戎珠GABAスイート」獲得功能性食品的驗證,能夠改善睡眠品質、增強記憶力以及保持肌膚彈性4。優良農產、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再加上具備機能性,與一般小蕃茄相比價格相差三倍5,大多銷往高級超市、飯店與餐廳等通路,可以說是農場主要的經濟來源。

促使豐田先生發展智慧農業的原因,自於他對於下一世代農業未來的思考與嘗試。透過智慧農業的設施農業,一年365天都能夠生產番茄,這解決了農業因為氣候原因導致的淡旺季工作與收入差異:「目前農場有七個員工,我必須要建立全年度的生產計劃,讓農場持續性運作,也能保障大家工作」豐田先生說明。七個員工裡,其中一個正是豐田先生的小孩。我們沒有詢問他是否期待下一代能接下家業,但是建立一個能穩定生產的農業架構,或許就是豐田先生所建立的農業未來之一。

永續發展及農業減廢的價值理念是豐田先生投入智慧農業設施的原因之一。對於農業而言,水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源,然而全球水資源僅有2.5%是淡水,其中七成左右用在農業生產,尤其淡路島是島嶼的地理環境時常碰到缺水問題,水資源的議題尤其重要。智慧農場使用具專利的濕潤栽培技術(モイスカルチャー栽培システム)6,種植蕃茄的水量僅需原本的10至20%。同時水也具備調控溫度的功能,豐田先生說明:「你要種出好的農產品,植物的根部是很重要的」,藉由水循環提供適當的溫度,例如冬天時溫暖根部,夏天則具有降溫功能。

訪談完走進溫室,我們笑著跟豐田先生說:「這裡乾淨到簡直可以躺下來睡覺」。農場嚴格控制各種環境因素,例如入口的雙門隔間外物入侵,進到農場則要換上「室內拖」,降低外來土壤的進入。番茄田的整理同樣有條不紊,田間完全不見修枝遺留的枝條與落葉。不只管理嚴格,這座智慧農業溫室能夠自動監測濕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參數,同時也搭配自動灌溉、進光量調整與冷暖氣等設施。

豐田先生介紹到這邊,我們終於能更清楚什麼事「智慧農業」農場。亦即透過科技設備的輔助,搭配農民對於農作物的技術與知識,打造最適當農作物生產的場域。這場農業與環境的戰役中,田間知識與科學都不可或缺。

除了上述的環控設備,農場種植番茄的秘密在於根部給水系統的薄膜農法。豐田先生翻開表層的塑膠布後,第一層是再不織布上密集生長如地毯般厚實的番茄根,再下面則是在塑膠薄膜內,貫穿於農場的供水系統。薄膜農法精準給水、減少表水蒸發,實現最大程度的省水效果。同時使用薄膜農法在也可以控制營養液的供給以及前述講到的溫度調節,從而種出高GABA的小蕃茄並且可以全年種植採收。

豐田先生進一步說明:「這樣的種植方式,只有在育苗時需要用到一些土壤,後續根部就停留在不織布生長,每次育苗的土也會重新汰換,確保植株的健康」。聽到這裡我們突然明白,為什麼農場內部如此乾淨毫無塵土,在薄膜農法的運用下這更像是一座掌控陽光、空氣、水三大植物栽培元素,以及極度省水的水耕番茄農場。

朝向未來,兼顧環保與經濟的淡路島農業

智慧農業可以降低勞動的投入並提升農作物的品質,然而對豐田先生而言,更大的意義在於減少生產資源背後的永續發展及環保價值。農場旁的工作室掛滿各種農場相關的標章與證書,例如2024年農場獲得「環境負荷低減事業活動實施計劃」的認定,以及「兵庫縣農林水產業永續發展目標推進」的證書。「其實每天都在面對新的問題,基本上就是跟天氣在打戰」氣候變遷以及海島容易缺水的環境,是豐田先生積極結合農業與永續發展的基礎與價值。

acqua. verde農場除了番茄約0.1公頃的溫室農場及室外3.2公頃種植稻米以及洋蔥的農地,豐田先生也預計擴大種植規模,活化因無人繼承而廢耕的農地。詢問他回農二十多年的觀察,豐田先生表示:「這24年來其實有慢慢在變好。當然農業人口跟以前相比比還是一直在遞減,因此留下的人都是非常有有動力的人。這些人大家聚集在一起,會一起思考接下來要怎麼樣能夠讓年輕一代加入,然後讓這個地區跟這個產業都變得更好」。

豐田先生的經歷與作法相當值得台灣的農業參考學習。淡路島與台灣的農業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單位農地面積都相對較小,面臨老化、離農以及島嶼水資源難以保留的問題。他們集結有志一同的農民夥伴,與地方政府一起解決農地荒廢的議題。並且以智慧農業帶來高報酬、生產穩定度及永續價值。與台灣當代社會環境進行參照,如此由下而上匯聚的能量,或許是「地方創生」能更堅實推動的底蘊。同時農業也不應被視作為等待淘汰的夕陽產業,而是能夠符合地方紋理與生產現實的創生事業。團隊行動與落地的農業科學技術,或許正是台灣島國農業未來的解方之一。


註腳

  1. 南淡路三條市的人・農地プラン計畫請見:https://www.city.sanjo.niigata.jp/material/files/group/20/3joR2hitonouchiplan.pdf
  2. 南淡路三條市的就農・定着応援プラン:https://web.pref.hyogo.lg.jp/nk04/documents/ichisanjyo.pdf
  3. 此案例請參考農業をはじめる.JP介紹:https://www.be-farmer.jp/story/news/detail/697/
  4. 關於番茄的功能性說明,來自於農場的官網
  5. acqua. verde番茄一公斤3,600元(來源:官網資訊),一般番茄均價為1,024日圓左右(來源:Agrine網站,8/27進行檢索)。
  6. 相關的農法說明,可見上下游在2015年的日本通信報導: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