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場!韓國辣炒年糕、魚板串湯滿足新竹縣沙坑國小師生的味蕾

文字、圖片|洪莞紜

臺日韓學校午餐食譜交換及供餐交流計畫,今年2月最終場!由新竹縣沙坑國小供應韓國首爾市江西區三政中學張莉亞營養教師設計的學校午餐食譜,繼去年12月供應同一組配對學校-首爾市九老高中的午餐後,師生們記憶猶新,也很期待這次的韓食料理體驗。

交換午餐的菜色包含海苔絲醬菜拳頭飯糰、魚板串湯、蘿蔔辛奇、長條辣炒年糕、手工炸魷魚圈(以旗魚塊代替)、青葡萄(以番茄替代)。三政中學的供餐分成米飯類、湯類、主菜類、副菜類、泡菜類、甜點或水果所組成。這次推出外國人熟悉的辣炒年糕(떡볶이)為主食,讓沙坑國小師生品嚐韓國學生日常的料理。

在沙坑國小樊禾蓁營養師的介紹下,學生用餐前了解每道菜的食材來源及韓國飲食,整份餐點是小朋友沒見過的組合,總是盯著菜色不斷露出好奇的表情。台灣學生較不吃辣,主菜年糕去除辣椒的使用,而魚板串湯更是特地找到韓國道地魚板串的形狀食材,並搭配海帶湯,體驗韓國人的飲食習慣。

最受小朋友喜愛的是「海苔絲醬菜拳頭飯糰」,學生一再續碗吃得非常開心,以拌飯香鬆為基底,裹著海苔絲、些許醬菜,味道香又讓小朋友更願意把飯吃光光。

最特別的魚板串,師生對於放到海帶湯上一併食用感到新奇,這種小吃在韓國街道的布帳馬車很容易看見,能在臺灣的學校午餐吃到,是小朋友很難得的體驗。

沙坑國小的廚房人員-人稱「鄒媽」提及整份午餐,需要多注意的是「蘿蔔辛奇」的製作,因為學校午餐不能有生食涼拌,所以,處理時需要先燙過蘿蔔,再加一點調味,費心的地方在於川燙的時間不能太久,要適時掌控,以免讓蘿蔔散開,必須保留脆脆的口感,才像韓國的風味。而其他菜色的調理,鄒媽發揮40年的烹飪功力,成功復刻韓國餐點,師生們都大讚滿意。

補充說明:根據交換的學校午餐食譜,會依照臺灣學校午餐現有的食材下去製作調理,也須考量食材的生產時節,如無法取得之食材就會進行替換。而調味方式則完全依照韓國營養教師的方式進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