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台師大生科系且雙主修營養系的大五生林靖博,因社區營養實習課程來到大享,為大家帶來遊農食的觀察紀錄。
文│林靖博 圖│大享食育協會
很高興能參與此次的食農教育教具展,這次展覽集合了眾多專注於推廣食農教育的組織與廠商,展示了許多創新且實用的教育工具,讓我受益匪淺。過去,我對於「食農教育」的印象主要侷限於針對國小或學齡前兒童的基礎教育,認為其重點在於傳授基本的農業與食品知識。然而,這次展覽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發現食農教育的潛力遠超出傳統框架,能夠跨越年齡與背景的限制,觸及更多元的受眾。
展覽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快樂米寶養成記」。這款教具以稻米為核心,展示了稻米的生長歷程與稻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透過互動式的立體設計,它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習者能在短時間內完整了解稻米從種子到成熟的整個過程。教具中的設計還包含了許多稻田中常見的動植物,並利用小卡片的形式,簡單介紹它們的特性與與稻田的關聯,讓學習者可以從中了解到稻田中生態循環的奧秘。
這款教具不僅是關於種植與成長的知識,更將「友善稻作」與「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融入其中。透過教具,學習者可以明白友善農業如何影響稻田生態平衡,甚至進一步聯想到永續農業的重要性。這些教具充分展現「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不僅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也提高了知識傳遞的深度與廣度。相比於傳統的課堂教學,這些互動式教具能夠讓參與者更積極投入其中,透過實際操作與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並形成更深刻的記憶。
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教具是學習食物與農業基礎知識的最佳媒介。而對成年人而言,它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食材來源與飲食文化的窗口,甚至可以促進對永續農業與環境保護的深層思考。
這次展覽讓我深刻體會到創意教具在教育中的潛力,也引發了我對未來更多可能性的思考。隨著社會對於食物來源與永續發展的關注不斷增加,如何讓不同年齡層的民眾都能透過有效的方式學習相關知識,是未來食農教育的重要課題。我認為,這類創意教具的開發與推廣,將成為解決這一課題的關鍵。這次的參展經驗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激勵了我對於教育、農業與永續發展的更大熱情,期待能在未來看到更多類似的創意教具,為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
就讀台師大生科系且雙主修營養系的大五生林靖博,因社區營養實習課程來到大享,為大家帶來遊農食的觀察紀錄。
文│林靖博
圖│大享食育協會
很高興能參與此次的食農教育教具展,這次展覽集合了眾多專注於推廣食農教育的組織與廠商,展示了許多創新且實用的教育工具,讓我受益匪淺。過去,我對於「食農教育」的印象主要侷限於針對國小或學齡前兒童的基礎教育,認為其重點在於傳授基本的農業與食品知識。然而,這次展覽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發現食農教育的潛力遠超出傳統框架,能夠跨越年齡與背景的限制,觸及更多元的受眾。
展覽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快樂米寶養成記」。這款教具以稻米為核心,展示了稻米的生長歷程與稻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透過互動式的立體設計,它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習者能在短時間內完整了解稻米從種子到成熟的整個過程。教具中的設計還包含了許多稻田中常見的動植物,並利用小卡片的形式,簡單介紹它們的特性與與稻田的關聯,讓學習者可以從中了解到稻田中生態循環的奧秘。
這款教具不僅是關於種植與成長的知識,更將「友善稻作」與「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融入其中。透過教具,學習者可以明白友善農業如何影響稻田生態平衡,甚至進一步聯想到永續農業的重要性。這些教具充分展現「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不僅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也提高了知識傳遞的深度與廣度。相比於傳統的課堂教學,這些互動式教具能夠讓參與者更積極投入其中,透過實際操作與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並形成更深刻的記憶。
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教具是學習食物與農業基礎知識的最佳媒介。而對成年人而言,它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食材來源與飲食文化的窗口,甚至可以促進對永續農業與環境保護的深層思考。
這次展覽讓我深刻體會到創意教具在教育中的潛力,也引發了我對未來更多可能性的思考。隨著社會對於食物來源與永續發展的關注不斷增加,如何讓不同年齡層的民眾都能透過有效的方式學習相關知識,是未來食農教育的重要課題。我認為,這類創意教具的開發與推廣,將成為解決這一課題的關鍵。這次的參展經驗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激勵了我對於教育、農業與永續發展的更大熱情,期待能在未來看到更多類似的創意教具,為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