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台師大營養系的大四生楊易婷,因社區營養實習課程來到大享,為大家帶來遊農食的觀察紀錄。
文│楊易婷 圖│大享食育協會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參觀食農教育教具展,這是我第一次參觀以教具為主題的展覽,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團體在默默的為食農教育付出,也見識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具,在參觀展覽後我覺得對於教具的設計有了更多的認識。
除了臺灣設計的教具以外也展示了許多從日本帶來的教材,日本參展的作品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Megahouse的立體拼圖,在國高中的時候就知道這家公司推出的動物系列的產品,透過玩具的方式讓民眾了解雞牛羊等畜產品各個部位的名稱及位置,河豚這種有毒生物也有標示不可食用的部位,我覺得這些設計都很細心很有趣,讓民眾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後來研發出的Lite系列有許多食物的版本,也可以讓民眾了解其他食物的構造,是將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結合得很好的設計。
還有其他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教具,例如這次參展前最期待見到的是懂吃懂吃餐點分析互動裝置,因為之前在官網上有看過這個裝置的介紹,我覺得設計很有創意,所以很想實際操作看看。這是一項結合科技發展設計的裝置,可以自行選擇1-7種菜色,裝置會進行營養素及熱量的分析,包括六大類食物份數及各自所占整天建議份量上的比例,再根據輸入的個人資料提供建議,例如是否缺乏六大類食物中的任何一類,並提醒要在其他餐次中補足。我覺得很棒的一點是可以印出紙本的資訊讓民眾可以帶走,單張也設計的很活潑有趣、簡單明瞭。不過在菜色的展示上是用統一大小的圖片,雖然圖片上的菜色是有容器盛裝的,但容器的大小似乎不太一致,我覺得對民眾來說可能在份量上會比較難掌握。
另外一樣印象深刻的是【許我一個聖杯】魚料理調味醬料杯組,有圖卡可以教導民眾如何藉由魚肉的顏色判斷omega-3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味道的濃厚程度,也有附上六種不同料理方式的食譜,搭配量杯的使用調配出跟食譜中一樣的味道。我覺得這是一樣很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一種教具,大部分剛開始料理的人可能不太會料理魚類,加上網路上的食譜在調味料的用量又通常不會標示得很清楚,有量杯搭配的使用,可以幫助在讓民眾了解魚肉的營養素及好處下,變換不同的料理方式,進而增加魚肉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
另外,雖然這次展覽的場地比較小,但是規畫很細心也很適當,像是在繪本旁邊設置了閱讀區,利用印有野豬野雞一比一大小的野餐墊,讓大家可以坐下來閱讀;桌遊類的教具也都有大張的桌子攤開展示,也有放置椅子讓大家可以坐下來實際操作使用看看,我覺得很用心。
透過本次展覽我見到了許多不同面向的教具,有以向大眾展示為主的互動裝置,也有用來教導學童的故事書,抑或是走入家庭教育為主的食譜等等,讓我見識到食農教育不同的切入角度。透過這次展覽感覺自己更能夠從教學者的角度出發思考教具的設計,除了佩服這些設計者的創意以外,也了解原來不是只有海報、書籍可以做為教具,桌遊、布偶也都可以作為教具,讓我對教具有了不同的認識,獲益良多。
就讀台師大營養系的大四生楊易婷,因社區營養實習課程來到大享,為大家帶來遊農食的觀察紀錄。
文│楊易婷
圖│大享食育協會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參觀食農教育教具展,這是我第一次參觀以教具為主題的展覽,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團體在默默的為食農教育付出,也見識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具,在參觀展覽後我覺得對於教具的設計有了更多的認識。
除了臺灣設計的教具以外也展示了許多從日本帶來的教材,日本參展的作品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Megahouse的立體拼圖,在國高中的時候就知道這家公司推出的動物系列的產品,透過玩具的方式讓民眾了解雞牛羊等畜產品各個部位的名稱及位置,河豚這種有毒生物也有標示不可食用的部位,我覺得這些設計都很細心很有趣,讓民眾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後來研發出的Lite系列有許多食物的版本,也可以讓民眾了解其他食物的構造,是將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結合得很好的設計。
還有其他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教具,例如這次參展前最期待見到的是懂吃懂吃餐點分析互動裝置,因為之前在官網上有看過這個裝置的介紹,我覺得設計很有創意,所以很想實際操作看看。這是一項結合科技發展設計的裝置,可以自行選擇1-7種菜色,裝置會進行營養素及熱量的分析,包括六大類食物份數及各自所占整天建議份量上的比例,再根據輸入的個人資料提供建議,例如是否缺乏六大類食物中的任何一類,並提醒要在其他餐次中補足。我覺得很棒的一點是可以印出紙本的資訊讓民眾可以帶走,單張也設計的很活潑有趣、簡單明瞭。不過在菜色的展示上是用統一大小的圖片,雖然圖片上的菜色是有容器盛裝的,但容器的大小似乎不太一致,我覺得對民眾來說可能在份量上會比較難掌握。
另外一樣印象深刻的是【許我一個聖杯】魚料理調味醬料杯組,有圖卡可以教導民眾如何藉由魚肉的顏色判斷omega-3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味道的濃厚程度,也有附上六種不同料理方式的食譜,搭配量杯的使用調配出跟食譜中一樣的味道。我覺得這是一樣很貼近一般民眾生活的一種教具,大部分剛開始料理的人可能不太會料理魚類,加上網路上的食譜在調味料的用量又通常不會標示得很清楚,有量杯搭配的使用,可以幫助在讓民眾了解魚肉的營養素及好處下,變換不同的料理方式,進而增加魚肉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
另外,雖然這次展覽的場地比較小,但是規畫很細心也很適當,像是在繪本旁邊設置了閱讀區,利用印有野豬野雞一比一大小的野餐墊,讓大家可以坐下來閱讀;桌遊類的教具也都有大張的桌子攤開展示,也有放置椅子讓大家可以坐下來實際操作使用看看,我覺得很用心。
透過本次展覽我見到了許多不同面向的教具,有以向大眾展示為主的互動裝置,也有用來教導學童的故事書,抑或是走入家庭教育為主的食譜等等,讓我見識到食農教育不同的切入角度。透過這次展覽感覺自己更能夠從教學者的角度出發思考教具的設計,除了佩服這些設計者的創意以外,也了解原來不是只有海報、書籍可以做為教具,桌遊、布偶也都可以作為教具,讓我對教具有了不同的認識,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