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5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登場 跨部會攜手打造臺灣學童飲食安全網

【20251101大享食育協會新聞稿】

2025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登場  跨部會攜手打造臺灣學童飲食安全網

從產地到校園的學校午餐  串起孩子的營養與永續

學校午餐關乎孩子的營養健康,也食農教育最直接的實踐場域。

由農業部農糧署與大享食育協會主辦的「2025食之有WAY—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於11月1日至2日兩天在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盛大舉辦。本屆博覽會集結超過40個單位,從食材供應商、午餐製作者到食農教育實踐者,以「河流」為意象,呈現從食材供應的上游、午餐製備的中游,到教育實踐下游的完整樣貌,展現守護臺灣學童安全、營養與健康的堅實陣容。

從農田裡的作物、廚房中的烹調,到餐桌上的每一口飯菜,這條「學校午餐之河」串連起農業生產、食品安全、營養專業與教育實踐,匯聚成守護臺灣學童的堅實力量。透過學校午餐,孩子們不僅吃得飽、吃得好,更能認識土地、理解農業,建立永續飲食的素養。

跨部會攜手    展現食農教育推動決心

農業部農糧署副署長陳啓榮於開幕記者會中表示,學校午餐不僅是孩子的營養來源,更是食農教育最重要的實踐場域。自106年起,農業部配合教育部學校午餐政策,共同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並以校園為核心場域推展食農教育,引導學童深入認識我國農業與安全農產品,瞭解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歷程,進而培養對本土農業與飲食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體育衛生組副組長薛承祐強調,學校師長們非常認真地把握每一次午餐供餐的機會,讓學生們學習如何「食之有WAY」,掌握飲食的方式,學會選擇均衡飲食,讓自己擁有健全健康的身心;同時學習選擇低碳排、短食物里程的國產食材,讓環境得以永續。希望孩子們能整合出一套符合自身需求、又能照顧大地的飲食方式,吃出屬於自己的「my own way」。

創新展覽形式         打造沉浸式食農體驗

本屆博覽會展場設計別出心裁,主要展牆由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菜籃搭建而成,象徵蔬果在市場大量流通的蓬勃樣貌。另一面牆則展出大享食育協會近年耕耘臺、日、韓學校午餐交流的成果,呈現跨國食農教育的對話與學習,現場並提供精選食譜供民眾索取。

20場食農講座與手作體驗包括料理實作和飲食教育,讓參與者深度體驗食農教育的多元面向。上午有來自蘭園蜂業—蜜境生態園區的「蜜境探險尋蜂趣」活動、八斗有魚的「小卷的海味探索食魚教室」,以及星寶蔥體驗農場帶來的「最甜的蔥自己種」課程,讓大小朋友都能透過親身體驗更貼近飲食的源頭。

臺日韓學校午餐從業人員心血結晶 《享受吧!學校營養午餐食育課》新書分享

博覽會期間將舉辦《享受吧!學校營養午餐食育課》新書分享會。這本集結臺、日、韓學校營養師及廚師共創的食譜書,不僅展現午餐現場工作夥伴的專業與創意,更是向默默守護學童飲食健康的無名英雄致敬。現場聚集超過二十位新書作者,分享在學校午餐廚房工作的甘苦,以及透過臺日韓午餐交流所獲得的經驗。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學校午餐是一條由多方協力匯聚而成的河流,從農民、供應商、營養師、廚師到教育工作者,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藉著博覽會期盼讓社會大眾看見這個龐大體系的運作,也邀請親子家庭一同關心飲食、實踐食農,成為永續飲食與環境的推動者。

「2025食之有WAY—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博覽會」於11月1日至2日兩天,上午10點至18點在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舉辦。現場有靜態展覽、食農市集、營養分析互動裝置,以及豐富的免費講座、手作體驗與闖關換好禮活動,歡迎親子民眾利用週末時光前來參與這場深度食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