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芷芸(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四年級)
在本週五和六(7/18、19),我跟著大享食育協會來到南港包種茶文化節擺攤。
在二十多個攤位中,大部分是以茶師和茶園的身分前來擺攤,而大享食育協會則是前來推廣食農教育的重要!
東南亞香料遊戲構想
在擺攤的事前準備中,我協助構想能在市集中與遊客互動的簡單遊戲,由於協會目前正在設計東南亞教具組,也預計在未來幾個月開香料教具工作坊,所以本次的包種茶文化節便是很好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大享食育協會和東南亞香料教具組。
我一共列出了六種不同的互動方式,有的主要是以香料教具的卡牌為主,有的則是以能夠觀察香料為主。在和CP討論過後,我們決定以現有的其中四種香料為主,先讓遊客仔細觀察和嗅聞香料之後再猜香料的名字,最後再提供香料教具中的「香料卡」讓遊客認識東南亞常使用的香料。
到站.南港包種茶文化節
在我們擺好預計要展示的資料後,才發現遊客並沒有想像中的絡繹不絕。
大部分來到攤位的遊客都是優先被大享設計的【虱目魚分解仔2.0】吸引,之後再經由夥伴CP的介紹讓遊客發現旁邊的四罐香料——羅望子、黑胡椒粒、月桂葉及薑黃粉。
圖中香料依序為薑黃、月桂葉、黑胡椒粒、羅望子(酸子糕)
在過程中,多數人認不出酸子糕的真實身分——羅望子,也有人將月桂葉唸為月桂葉(音同肉桂葉)。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很了解香料,但這樣的互動模式卻能了解大眾對於東南亞香料的認識及印象,也因此能藉由香料教具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遊客知道這些香料的各種用法及型態,而我們則更懂得以不同的角度去介紹並與遊客互動。
本週的收穫
一開始我認為在短時間內構想出一個活動十分困難,甚至被原先的東南亞香料教具的遊戲方式所限制,因此難以想到其他適合市集的簡單互動,不過當我靜下心並回想之前參與市集與擺攤的經驗,便能夠想出適合遊客和市集擺攤的活動。
即使這個方式不一定能第一眼便吸引遊客前來,但我認為能夠讓有興趣的人好好感受香料的魅力。
在今天的市集中,雖然我是以大享食育協會的身分前來參與,但我更是來學習該如何跟人互動、推銷和拓展自己的視野。
因為我不夠勇敢,因此在擺攤的過程中都是交給CP開口介紹,當有遊客對我前方的香料罐有興趣時,也是由CP主動介紹,而我則是在一旁聽著CP與遊客的對話。
久了之後我也逐漸從CP與遊客的互動中學到該如何進行交流與介紹香料,當我開始鼓起勇氣和遊客互動時,天空卻不作美,開始下起一陣陣的大雨……。
這次的包種茶文化節有很好的機會能夠接觸到更多樣化的食農教育、關於茶葉的知識以及認識更多類型的植物染,雖然沒有更多推廣香料教具和與遊客交流互動的機會,但也有了不同的收穫。
我想如果我早點主動開口與遊客對話,那一定能獲得更多經驗。不論未來有沒有機會再擺攤,不管遇到任何事只要有機會就必須要把握!
來自金瓜茶園的植物染
文|戴芷芸(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四年級)
在本週五和六(7/18、19),我跟著大享食育協會來到南港包種茶文化節擺攤。
在二十多個攤位中,大部分是以茶師和茶園的身分前來擺攤,而大享食育協會則是前來推廣食農教育的重要!
東南亞香料遊戲構想
在擺攤的事前準備中,我協助構想能在市集中與遊客互動的簡單遊戲,由於協會目前正在設計東南亞教具組,也預計在未來幾個月開香料教具工作坊,所以本次的包種茶文化節便是很好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大享食育協會和東南亞香料教具組。
我一共列出了六種不同的互動方式,有的主要是以香料教具的卡牌為主,有的則是以能夠觀察香料為主。在和CP討論過後,我們決定以現有的其中四種香料為主,先讓遊客仔細觀察和嗅聞香料之後再猜香料的名字,最後再提供香料教具中的「香料卡」讓遊客認識東南亞常使用的香料。
到站.南港包種茶文化節
在我們擺好預計要展示的資料後,才發現遊客並沒有想像中的絡繹不絕。
大部分來到攤位的遊客都是優先被大享設計的【虱目魚分解仔2.0】吸引,之後再經由夥伴CP的介紹讓遊客發現旁邊的四罐香料——羅望子、黑胡椒粒、月桂葉及薑黃粉。
圖中香料依序為薑黃、月桂葉、黑胡椒粒、羅望子(酸子糕)
在過程中,多數人認不出酸子糕的真實身分——羅望子,也有人將月桂葉唸為月桂葉(音同肉桂葉)。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很了解香料,但這樣的互動模式卻能了解大眾對於東南亞香料的認識及印象,也因此能藉由香料教具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遊客知道這些香料的各種用法及型態,而我們則更懂得以不同的角度去介紹並與遊客互動。
本週的收穫
一開始我認為在短時間內構想出一個活動十分困難,甚至被原先的東南亞香料教具的遊戲方式所限制,因此難以想到其他適合市集的簡單互動,不過當我靜下心並回想之前參與市集與擺攤的經驗,便能夠想出適合遊客和市集擺攤的活動。
即使這個方式不一定能第一眼便吸引遊客前來,但我認為能夠讓有興趣的人好好感受香料的魅力。
在今天的市集中,雖然我是以大享食育協會的身分前來參與,但我更是來學習該如何跟人互動、推銷和拓展自己的視野。
因為我不夠勇敢,因此在擺攤的過程中都是交給CP開口介紹,當有遊客對我前方的香料罐有興趣時,也是由CP主動介紹,而我則是在一旁聽著CP與遊客的對話。
久了之後我也逐漸從CP與遊客的互動中學到該如何進行交流與介紹香料,當我開始鼓起勇氣和遊客互動時,天空卻不作美,開始下起一陣陣的大雨……。
這次的包種茶文化節有很好的機會能夠接觸到更多樣化的食農教育、關於茶葉的知識以及認識更多類型的植物染,雖然沒有更多推廣香料教具和與遊客交流互動的機會,但也有了不同的收穫。
我想如果我早點主動開口與遊客對話,那一定能獲得更多經驗。不論未來有沒有機會再擺攤,不管遇到任何事只要有機會就必須要把握!
來自金瓜茶園的植物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