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走一回,才知道多精彩!114 年食農媒合會參加者的真心話

今年的媒合會,在南、中、北、東四地圓滿落幕!

來自各地的教師與營養師們,不僅認識了多元的農遊場域,更透過交流激發了食農教學的靈感與實踐方向。

活動結束後,我們收到了許多熱情的回饋與感想,以下節錄了部分參加者的心得,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這場知識與土地的美好相遇。


學習不只在教室裡!

我認同戶外教育的重要,學習不應改僅侷限於課堂教室內,實際的親身體驗是很重要的學習經驗,談海洋波濤洶湧的壯觀,不如帶他們親臨現場仔細體驗,海洋的聲音,海水在空氣中鹹鹹的味道,造訪農遊場域能讓我們更深刻了解在地的茶文化、海廢的再利用、傳統的米食文化、夜間賞螢的樂趣。

以往在戶外教育時,很難規劃哪裡是適合的安全場域,這次的活動讓我們見識了臺灣有這麼多完整規劃的食農體驗場域,對我未來在食農教育或環境教育的體驗活動上有非常大的實質幫助。

我不但能有更多的選擇性,大享食育協會的網路提供我們許多農事體驗場域的課程與路線規劃,的確讓大家能對戶外教育或DIY創作有更多元的選擇性,非常謝謝主辦單位的用心規劃與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


資訊滿載、好禮滿手!

非常感謝大享食育協會辦理這個媒合會,讓老師們可以獲得第一手的場域訊息,便於規畫多元的戶外活動。

活動過程以有趣的闖關集點方式,讓大家可以愜意地與各個攤位負責人認識,最後還有集點的抽獎,真的是滿載而歸。

這真的是一場非常有意義又實用的媒合會,讓活動規劃人員可以善加利用,也讓國民有機會支持在地農民並看見他們為環境永續發展做的努力。


時間不夠用!媒合會太精彩,真想每攤都聽完

非常感謝協會持續舉辦了食農場域媒合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認識,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參加。需要邀請這麼多家場域人員前來分享確實是一項大工程。

可惜時間太短暫,想要認識了解得太多。所以對於後半場才到櫃位認識的農場感到抱歉,因為沒有時間聽完說明,需要趕著集點啊~~


每個攤位都是一段故事

認識大享食育協會,是從那條充滿巧思的「虱目魚食魚分解布偶」開始。第一次看到那麼可愛又完整的教具,讓我眼睛一亮,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購入,成為我在食魚課程中最吸睛、也最實用的教學夥伴。學生們因為這套教具,對課程產生了濃厚興趣,學習動機瞬間被點燃,這讓我深刻感受到食育推廣的力量。

這次非常榮幸能候補上協會主辦的媒合會,懷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前往現場,果然不負所望!雖然只是短暫的攤位介紹,卻已讓我大開眼界——來自各地的農民朋友們,不僅熱情洋溢,對自家產品更是充滿專業與自信。每一個攤位都像是一段故事的起點,讓人忍不住想深入了解。

我細細聆聽、認真記錄,彷彿進行一場充滿知識與溫度的田野小旅行。一回到學校,趁著記憶猶新,馬上整理了所有資訊,分享給全校老師,希望能促成更多師生走入田野,親身體驗食農教育的感動,感受那份來自土地的溫柔與生命力。

衷心感謝大享食育協會舉辦如此用心的活動,讓我們教育現場的第一線工作者得以獲得資源、靈感與支持。期待未來還有更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讓這份對土地與食物的熱愛,持續在更多孩子心中萌芽、生根。


從紅藜田到可可果的食農發現之旅

非常榮幸由於在校實施食農教育,帶著學生種植了黃豆芝麻及紅藜等雜糧,加入了食農群組,幸運得知此次活動。發覺只有北中南東四場,機會難得!課務部分當然要好好協調,希望能有多一點課程啟發。

這次邀請對象除了學校老師還有營養師等,這些都是影響孩子們息息相關的學校食農推廣者。到現場看到了20多家農場主人,熱情分享自家農場特色,種植的作物及研發的副產品等,每一樣都引發我大大的好奇心!

很多農家遠道而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大顆的義大利黃檸檬,可可豆,現場品嘗了新鮮可可的滋味,真的香甜軟嫩,還比較了烘焙過後的酸可可豆,原來這就是製作成巧克力的真材實料。若能帶領學生一起到農場實際了解,從產地到餐桌+DIY,的確是一場豐富生動的食農教育之旅。

宜蘭好山好水,許多農場我已親身體驗過住宿及活動,有的在推動森林餐桌里山精神,擺盤唯美浪漫;有的則將煙仔虎魚肉包進草仔粿,結合了朝陽港口的漁獲及食農體驗,雖然手忙腳亂包得亂七八糟,但一口吃下,大大滿足了味蕾,完全是不同等級的美妙層次啊!

最後由遊戲卡兌換了超可愛的頭足教具,可變成烏賊及耳烏賊兩類,連鰭及眼睛都可變形,讓人愛不釋手!感謝大享食育協會舉辦這場有趣又充滿教育意味的活動,可提供家庭學校或公司行號等戶外活動參考,也對所有參與的農場人員致上敬意,謝謝大家的共襄盛舉,下回農場見喔!


半天的收穫,等於一年以上的探索

之前根本無法參加這麼棒的食農資源增能,尤其是我們這家政科要花大量時間不斷精進自己,尋找多元資源是絕對必要。

參加這不到半天的食農場域交流,卻是我得自己花一年以上才可能有機會得到的食農場域資源,真的非常感謝大享和20個食農場域單位的用心。

有多元場域、米、蔥、可可、酪梨.....,真心推薦這些場域可以讓各校校長知道,未來學生的校外教學若能以這些多元食農場域為主,不只可以讓孩子知道食育,更了解政府、場域人員的用心經營,更能在孩子心中種下食育種子。

每個孩子未來的生活與工作都有機會和臺灣食育教育相關,讓食農永續,也讓食農相關產業(包括行銷、推廣...)人才有機會永續。

看到這麼多的農場場域,讓我原本在永續可可公平交易實作課程又找到未來契合延伸的合作農場。

因為這場活動,相信快可以實施我的食農延伸課程,謝謝台灣這些為食農努力的人與機構!